https://www.hteacher.net 2023-12-12 16:5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内容中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结合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以开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教学。接下来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鲁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部分是氧气的性质,最后一部分是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本次说课针对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归纳认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对比分析的思维。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仪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通过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3.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难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二、说学情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我所面临的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空气的成分这一节课时,已经了解过氧气,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但是学生不了解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比较环保、安全的方法,同时考虑到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催化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因此这些都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三、说教学方法
为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到二氧化锰的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也会进行引导讲解,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
(一)情境导入
我将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展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燃烧的火炬、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燃烧的图片以及携带氧气瓶潜水的图片。提问这些场景均涉及到的物质,学生自主思考回答出氧气,接着进一步提问那我们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呢?进而导入新课。
这一导入方式结合了国家时政以及航天新闻,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索
首先我会请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说出有哪些方式可以获取氧气?学生根据经验回答出分离液态空气法、电解水法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接着我会进一步提问如何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呢?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水、二氧化碳、氯化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甲烷等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并说出依据。从物质构成的元素角度考虑,学生可以得出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为氯化钠和甲烷。
接着我将讲解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物质和方法有很多,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并通过这三种物质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请学生选出符合环保、安全的实验方法。学生根据视频中得到的反应信息,得出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成本较高;氯酸钾加热产生氧气,假如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过氧化氢常温下即可生成氧气和水,价格便宜,比较符合要求。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