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12-14 17:38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谏太宗十思疏》,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谏太宗十思疏》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奏疏。作者针对太宗骄矜之心日滋的情况,以这篇“十思”疏严肃地告诫皇帝要认真地检点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本文内容充实,一气呵成,结构谨严,语言简明,虽大量采用对偶、排比,却不拘声律、不事雕琢,用典既不太多,化得亦自然贴切。全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口气既严肃又谦恭;说明问题时直言不讳、语重心长,态度恳切,同时文思曲折、跌宕有致,很具说服力。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因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领悟文章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劝谏艺术,不断提高说话技艺。
4.体会魏征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培养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继承勤俭朴实的优良传统。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文章以喻立论说理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难点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二、说学情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更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对其中的写法和文中蕴含的作者观点把握性不强,为此应突出诵读,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对文言知识、作者观点、写作特色等重点通过品读进行梳理,以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古文阅读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能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因此,针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体会法、引导启发法、多媒体呈现发。通过指导学生多次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多媒体呈现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观点。同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关注文章写法和主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紧扣课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引据史实,导入课题
开始上课时,我会设置这样的导入语:讽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在古代,多少忠臣义士因为尽忠直谏,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唐代却有这样一位大臣,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他是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出自魏征之手被历史学家称为千古金谏的《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课之初,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主介绍作者及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深得信任。
写作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经济繁荣,国力日强,于是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励精政道,巩固统治。本文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表示从谏改过。
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要求学生自主解释文题,教师补充:
①谏:规劝。
②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