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3-12-19 13:3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2、请学生阅读教材,提取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短剧《孔子讲学》解释“仁”的内容,学生进一步理解“仁”的主要意思;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材料研读内容,理解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的积极意义。
3、教师向学生说明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通过展示历史短剧《孔子讲学》中“因材施教”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提问学生,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传承,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加深对孔子教育成就的理解。
出示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答出材料内容出自《论语》,教师补充内容,孔子思想在后来由其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中。
环节三:百家争鸣
1、采用活动形式,主题为“猜猜我是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等内容。根据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填充多媒体展示的表格,归纳出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通过对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即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巩固
教师教授学生,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学习古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请学生谈谈诸子百家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借鉴。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教师总结:诸子百家中有如下内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反对侵略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小结
教师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到哪些内容。学生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后,教师补充,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繁荣,形成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征发扬光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五)作业
请学生课后观看电影《孔子》,并撰写观后感,下节课课前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文艺复兴运动》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