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1-26 13:4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此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并思考问题:《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回答出:诗歌中通过动词表现劳作过程。这个环节如此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入情境欣赏诗文的美感,加深对诗文的内蕴理解。
要求学生再读诗歌,思考: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理解诗歌“言之未尽意已达”的巧妙之处。随后提问,《芣苢》声韵及用词上有哪些特点?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采用了《诗经》的哪种主要表现手法?此环节由此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提问,促进学生掌握艺术手法,有助于学生深入情境欣赏诗歌的美感。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这个环节,我会提问:通过对《芣苢》的学习,你感受到《诗经》这部诗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我会及时给予点评。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课文内容。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归纳补充。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历史上以《诗经》取名的人物及其身份,下节课分享。习近平主席引用过《诗经·大雅·荡》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写一篇学生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600字。这样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使语文的板书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反而更加彰显出板书不可替代的特点与优势。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芣苢》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