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4-03-12 16:40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分析好教材是全方位把握教学知识,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的前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式表现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提升动手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还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有过一些造型、色彩学习的经历,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捏塑的制作方法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我在授课中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捏塑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故事里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欣赏雕塑作品《草原小姐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特征以及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以及捏塑的表现手法。
难点:创作一个能反映故事中人物特征的泥塑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将采用游戏法、讨论法、情境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泥巴、牙签等泥塑材料。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