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izhou.hteacher.net 2024-03-21 20:38 贵州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部分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是地理中最常使用的地图之一。等高线地形图介绍了等高线的绘制与性质,等高线地形图是区域地理中学习地形地势不可缺少的图表,对于学习以区域地理为主的初中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应用;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区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2)通过制作山体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读各种地形图,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提高学习积极性。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山体部位。
教学难点:山脊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识别。
二、说学情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该学段的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对于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这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也对老师授课提出了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是开篇第一章,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同时本节课非常抽象,要求学生能够在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像之间建立联系,这也提示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直观手段的辅助。
三、说教法
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针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将以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之以启发式提问法和直观演示法。学生分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不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直观演示法的运用,能使得学生通过模型和动画的展示,构建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四、说学法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学法则是放手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型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我致力于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科学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导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随着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能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我会请几位同学分享以往假期旅游所看到的凸起的山脊、凹陷的山谷、高耸的山峰、呈90度山坡等风景图片,请其他同学猜一猜应该如何用地理术语表述,从而导入新课。
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新授
这部分我将其分为3个环节:
环节一:基本概念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读课本,找到新的地理术语。之后随机请1名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顺着学生找到的地理术语,请学生举例,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个基本概念明确后,我会通过动画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使学生明白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距等概念的内涵。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