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izhou.hteacher.net 2024-03-21 20:38 贵州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环节二:等高线特征
我会出示准备好的活动所需的工具,请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经给出的图1.37等高线地形图,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此环节,先请学生自学模型制作过程,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学生做完模型后,请学生对照课本和模型,说出山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识别,最后强调“等高线闭合,数值由高到低”的特点。接着请学生回答课本活动题第一题,由登山路线的选择引出“等高线密集山坡陡峭,等高线稀疏山坡平缓”的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丰富了地理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识别山体部位
我会请学生结合所做地形模型和课本,各小组讨论山脊、山谷和陡崖的等高线特征,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请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从而得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线重必崖、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我在多媒体上绘出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地形图,请学生比较山谷和山脊等高线的异同点。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共同总结出:“山谷山脊的等高线均有凸向,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这样学习经过整体感知——性质探索——对比区分之后,能够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的全面把握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第三步:巩固
学生学习后,需要通过练习,才能保证深入理解知识。所以我将通过PPT展示多个选择题、连线题等题目,帮助学生区分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不同山体部位。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原来的分组,左右相邻两个小组交换模型,找一找模型上各个山体部位,说出名称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别。
第四步: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同学一起回顾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我会采用师生一起朗读口诀的方式,总结本课收获。
第五步:作业
课上教学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应该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检测独立学习的效果。我会要求学生课下绘制一幅包含全部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设计一条登山路线,并给出识别山体部位和设计登山路线的理由。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同学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进行简单说明。我采用这样的板书,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的把握文章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