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4-04-13 14:19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端午节的渊源。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并且理解手法的运用及结构。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掌握并分析表现手法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4.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形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物形象和爱国精神。
2.有感情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1.比兴手法的学习及运用。
2.对文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上课之初,教师发言: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吗?(生自由回答)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包粽子(以粽子投入江中,避免屈原尸首葬身鱼腹)、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挂昌蒲剑、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等。屈原为什么值得人们如此敬仰怀念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长诗《离骚》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学生练读课文,读准节奏。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把握诗意。
2.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
3.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二)回顾内容
提问: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屈原因何而幽怨、苦闷?
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指名回答。
明确:哀民生之多艰(同情百姓生活艰难),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崇尚美德、约束自我,因进谏而遭贬黜)。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屈原“謇朝谇而夕替”具体有哪些原因?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总结回答。
明确: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诽谤,谓余善淫。时俗工巧,周容为度,但是屈原宁溘死流亡也不为此态,坚决不同流合污。
2.提问:前面我们在分析屈原遭逐被贬时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古代文化常识,举手回答。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小学语文-《梅花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