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24-07-12 14:17 江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讲的是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居民收入的来源;劳动的重要性、要求以及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本框题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之后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知道居民收入的来源,劳动的重要性、要求以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措施。
2.通过学习有能力区分我国分配方式的适用范围,学会分析我国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3.通过本课学习,理解并认同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弘扬劳动精神。
通过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难点为:通过学习有能力区分我国分配方式的适用范围,学会分析我国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理解并认同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弘扬劳动精神。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是有十分有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还缺少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知识水平来看,他们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已经具有了一些关于个人收入与分配的知识,但缺乏系统地理解,所以,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我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法、自主学习法和情境分析法。运用以上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四、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深化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接下来我会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老百姓腰包鼓了,生活好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提问:我们的收入都是怎样得来的?我们的收入为什么增长的如此快?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分配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会出示材料: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美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并提问: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学生归纳发言,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种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按劳分配的原因、基本内容以及意义
活动一:
我会提出问题:(1)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2)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陈述理由,教师明确: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的问题的思考,理解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活动二: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上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此时我会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由于这一知识点较为简单,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及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活动三:
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实行按劳分配的好处,师生共同总结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更便于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意义。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活动一:
我会出示材料: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提出问题:小吴的爸爸和姑姑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通过材料分析法充分了解生产要素有哪些,具体怎样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结合材料,理解知识点的能力。
活动二:
我会出示“同富不同路”图片:有人靠劳动致富,有人靠科技发家,有人靠投资获利。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出示图片,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把握生产要素包括哪些,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巩固练习
我会播放纪录片《铁人王进喜》,引导学生谈谈观看之后的感悟。引导学生得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体现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会通过问答进行总结。询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提问,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布置以下作业:请学生课后了解父母的收入来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下节课分享交流。这个作业既能加深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加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江苏教师招聘:高中思想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说课稿
下一篇: 没有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