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ansu.hteacher.net 2024-08-06 15:16 甘肃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并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意境,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看看他为什么舍弃官场,归隐田园。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要求:学生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根据注释及工具书把握诗意。
4.析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诗眼是什么?
明确:归。
三、研读诗歌,体悟诗情
围绕题眼“归”研读:既然“归”是诗眼,那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提问:从何而归?
要求:学生朗读诗歌并思考,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明确:尘网、樊笼。
继续引导提问:诗中的“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提问:诗人为何而归呢?
要求:朗读诗歌并思考。
明确:
少无适俗韵——不适应世俗官场,没有官场尔虞我诈、八面玲珑的心思。
性本爱丘山——天生喜爱田园,本性使然。
4.提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之前还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
引导提问:怎么理解这个“误”字?表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分享观点。
明确: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教师补充: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从一个“误”字看出作者的悔恨之深。
5.提问:作者将自己比喻成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羁鸟、池鱼——表达对自由、田园的向往。
6.提问:既然知道诗人要“归”,那诗人要归向何处呢?
要求:教师指名回答。
明确:守拙归园田。
继续引导提问:为什么要“守拙”?
明确: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因此要守拙。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7.提问: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引导提问: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运用“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这几句语言朴素近似农家语,看起来平平常常,而在极平淡的口语里充满了作者对田园生活自得自足、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甘肃教师招聘面试《陋室铭》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