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4 10:05:59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七、案例分析题
32.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而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生”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分,写出一点给2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给分)
八、作文
按照一般审题规则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一下。
此次作文题一共有五个语段,前四个是材料,最后一个是提示语。
第一段:提出矛盾,小橡树愁容满面,因为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第二段:给出苹果和玫瑰的意见,其实隐藏着两个常见的人生态度,但恰恰是作文命题者所反对的。首先是苹果的态度,只知道盲目努力,完全不顾其他因素。其次是玫瑰的态度,一味以容易与否来定位人生追求。
第三段:列出小橡树的处理方式,分了三步:①让自己平静下来;②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③确定自己的使命,明确这种使命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很明显,这三步是层层递进的,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四段:描述小橡树这样做以后的结果,也有两点:充满了力量,快乐地生长。
第五段:是提示语,要围绕成长的需要来确立中心。
将上述各段解读过后,我在想,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成长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类似这样的思路,关键是如何写得深入呢?我个人以为,根据命题者的提示,不妨围绕以下两个分论点展开:
1、成长,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2、成长,需要明确自身使命的价值;
这两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确立自身价值”、“寻求自我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类中心观点的,但又将这类中心观点细化成了两步:
第一步是对内的,即你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是针对苹果和玫瑰的意见的。写这个分论点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成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要突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步是对外的,即你自身使命感的确立不是一个完全个人的行为,要突出这种使命的社会性,即材料中小橡树说的“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所以,写这个分论点时,要将判定自己的使命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分这两步论题,应该就能比较深入的将主旨表达出来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panlg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