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中心小学坐落在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西,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完全小学。 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的新校园,教学楼建设面积6162平方米,操场面积达6340平方米。楼内设18部普通教室,四部专用教室、两部多功能教室,行政用房办公室、宿舍、库房等设备齐全。校园绿化投入35000余元,绿化面积3590平方米。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1987年,我校在房山区率先引入三算结合教改实验,1992年,又在实验基础上开始新的尝试,引入珠心算教学。十几年来,我校本着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思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科学指导下,在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批优秀小选手多次在全国海峡两岸珠算赛、北京市维奥康杯珠心算比赛、黄山程大卫杯全国珠心算邀请赛等大型比赛中获奖,实验教师中不断涌现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奖,并代表北京市承办了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的国际友谊赛。2004——2007年与中央教科所合作,成功地进行了珠心算科研研究,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走一条适合我校特色的教改之路。
北京市北英中学系育英中学分校,成立于2001年。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校园干净整洁.设施齐全。 北英中学自成立之初即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方向,本着”小规模、.高起点、.出精品“的办学宗旨建立安全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严格依法治校、规范收费.学校的校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社会 的认可度和赞誉度也在逐年提高。 北英中学确立的教育思想明确简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创新教育: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为切入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出发点,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四为一体形成合力.把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积极进取、人格健康的有理想、守纪律的创造型、复合性、协作型的人才。
北京市第206中学建立于1979年,是一所位于海淀区万寿路地区的城区公办纯初中校。军队机关环绕学校,社区环境优良。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除了标准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塑胶操场之外,新配置的科技教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机器人教室、全自动实录课教室、先进的校园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学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干部教师100%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2%的教师有硕士学位,51%的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学业。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新课程教材培训专家”2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人,有市、区级优秀班主任7人,区级兼职教研员5人。近两年有5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学校坚持以“咱们”的文化为引领,创建了和谐的校园文化。“咱们”的文化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文化特色。所谓“咱们”的文化,就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团队共同的追求。咱们的文化内涵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负责,对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负责的教育理念。二是以创建开放合作的群体学习意识、个体开放品质、集体团队精神为核心,以“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作风和“严谨、笃学、思辨、创新”的教风为内容的“教师文化”。三是以形成 “勤奋、乐学、多思、善辨”学风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根本的“学生文化”。四是以建设整洁、优美、清新,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为途径,学生行为习惯充分体现 “明理、诚信、健康、和谐”的良好校风。学校坚持贴近学生发展实际的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三爱、三守、三会、三化”的德育主题目标——“爱党、爱国、爱集体;守法、守纪、守规矩;会说、会做、会学习;德育校园化、德育课堂化、德育生活化”。已经形成了“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完善德育管理,细化德育目标,丰富、拓展德育内涵,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德育创新为动力,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多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新活力,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学校是首批海淀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与成长,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课外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科技活动覆盖率达100%,并做到规范化、系列化,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在众多的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市区级金奖,在各级科技、艺术等比赛中,同学们获得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在历年的升学考试中,我校为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101中学等示范高中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学校励精图治,顽强拼搏,稳步发展,在激烈竞争中创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海淀区课改基地校”、“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课外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首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等四十余项荣誉称号。2006年,我校被确定为北京市第五轮初中学校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学校”之一。在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指导团、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来我校定期举办讲座,指导教学工作。学校实行导师制,请专家、名师走进课堂,零距离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干部教师正在努力为学生创造着一切条件,让他们的理想在206中学放飞!
北京市崇文区回民小学,是崇文区历史较长的学校之一。最早创立于宣统元年八月(1901年)校址在崇文区雷家胡同,当时叫清真小学。建校初期仅有学生20名,教师1名。 1932年学校改名为西北第二小学,学生增至200多人,教师16名。教学内容以一般文化课为主,阿文课为辅。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雷家胡同的校舍已不能满足于办学需要。学校董事会决定花1500元现大洋买下了位于东花市大街的灶君庙庙址。由于庙宇破旧,又决定向社会广为募捐筹款建新校舍。周围的回族百姓为建校筹款不遗余力,发起了“一文捐”劝募活动。“一文捐”少则捐一文,多者不限。由于起点低,对一般回民来说负担不重,但集腋成裘,凑多了就有大用处。一些回族生意人则尽自己的能力多捐,有的捐出自己的房产所得到的全部租金,有的捐出家藏古董让学校变卖后作为建校资金。著名回族京剧演员马连良作为学校的校董则采用义演方式为建校筹款,他经常在长安、开明、华乐、吉祥、广和等戏院轮流公演,他就在公演的合同期内加演义务戏,义务戏往往还是加演双出。他演的一场戏当时可卖票金400元。但他演义务戏不要分文份金,除给戏院一些必要开销外,可剩300多元,这些钱全都送给学校。马连良唱义务戏不仅选唱他的拿手剧目,而且作戏认真,一丝不苟,加倍卖力气,深得观众好评。参加义演的还有著名的回族京剧演员侯喜瑞、哈宝山、马崇仁、蒋少奎、雪艳琴等人。著名的汉族京剧演员肖长华、尚小云、叶盛兰、荀慧生等也积极参加义演,所得全部资金均用于建校。在回民群众群策群力众志一心支持下,新校舍于1941年1月落成。校舍为三座两层教学楼,共有建筑面积480平方米,,教室共12间,同时还盖了校长室、事务室、办公室和储藏室等平房。修建了操场。校门口摆放着原灶君庙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一对铁狮子。1941年1月新校舍落成的同时,学校更名为穆德小学(取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译音首尾字组成)。马连良的父亲马西园先生和李秋农先生先后任穆德小学董事长。1956年政府接管穆德小学。同年大华及穆兴小学并入。学校添置了图书、各种教具、仪器和体育器械,更新了课桌椅,改善了办学条件。1960年4月2日改名为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小学。1979年政府投资对经历了近40年的校舍进行了修整加固。1988年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学校重新将校名恢复成“崇文区回民小学校”。李秋农任名誉校长。 1989年4月3日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关怀下,陆宇澄副市长和市区领导亲临现场办公,决定对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民族老校进行更新改造,市区政府投资200万元,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学校。(见右图)如今的回民小学教学楼是以绿色为主的拱形装饰结构的教学楼。新教学楼的建成说明了党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它振兴了民族教育,它点缀了东花市小区,它加快了回小深入改革的步伐。宽敞的楼道内挂着展示各民族团结的壁画、世界伟人、劳模、英雄人物的画像。教室明亮干净,每间教室面积为54平方米,配有闭路电视、投影仪、可容纳四五十个学生,钢窗、暖气、桌椅配套。学生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里学习、生活。 2001年为办好崇文区唯一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区教委再一次投资近二百万元进行校舍的改扩建工程,到年底扩建工程竣工时,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将有一座舒适温馨的学生宿舍楼,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行走读、寄宿双轨制的学校。
北京丰台第五小学创建于1951年,是丰台区最早建立的完全小学之一。初名为丰台区第九中心小学,1952年更名为丰台镇中心小学。1963年、1965年分出两所学校(即现在的丰台一小和丰师附小),之后丰台镇街道几所小学统一排名,随之改为现名。
北京市太平路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创立于1964年,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 太平路中学地处西长安街附近,交通不便利,学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教职员工12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不雄厚,具备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奉献精神强、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0人,区级班主任带头人2人,市级“紫金杯”班主任4人,有多人在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在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一级职称的49人。教师中科研气氛浓厚,以创新教学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教育实验正在学校全面展开。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获奖。但是,教师队伍中同样存在一些能力与职位不符的同志,为青少年成长留下了一些阴影。 太平路中学管理严格,学生纪律很一般,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恶劣的校风,,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近年来,在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发扬团结拼搏、永不服输的太中精神,教学质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初中毕业生的比例100%,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为98%以上,特别是02届、03届初三中考成绩又创该校新高,总平均分均显著超区。03届高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线率达到83.3%,升学率突破90%。学校荣获海淀区教育局颁发的“办好初中二等奖”、“提高教育质量成绩显著一等奖”、连续十一年被评为海淀区科技先进校,今年又被海淀区评为“国家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先进单位”并被指定为课改先进基地。《现代教育报》曾先后多次对该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报道,《海淀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海淀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先后对该校各方面的工作做了专题和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太平路中学教学设备齐全,02年暑假对实验室和机房进行了全面地改造。现在学校有最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学生计算机房以及教师的电子备课室,还有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馆。学校建起了校园网,为老师进行现代化教学、学生学习及学生的全面 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和优越的条件。如果你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和照片中所展示的完全不一样,破旧的实验室,简陋的试验仪器,已经最出名的跑60M计时都要拐弯跑的操场,以及最可怕的满是恶臭与烟味的WC,这才是学校的真实面貌。 因避免由于学生踢足球而在校内引发安全事故,该校对踢足球进行全面禁止,也因此经常遭到校内的足球爱好者的反对,但是事与愿违,在校内踢足球的学生经常遭到纪律处分。在政教老师的全面努力下,足球在该校几乎绝迹。(一批天才足球少年就这样被放弃了,中国足球的悲哀) 太平路中学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计划的开发校本课程。在市区各类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学校被评为艺术传统项目学校和科技教育示范校。口琴教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受到了音乐界、教育界许多有关人士的关注,已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口琴特色学校(胡扯),曾荣获北京市“清华杯”比赛第一名,海淀区乐器比赛优秀奖,全区民乐比赛一等奖,海淀区器乐教学一等奖。学校还开设了多种校本课程,编印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口琴》和生物学科的校本教材《生物与环境》。(几乎每个学校都能得奖) 太平路中学是一所很有发展前途的学校,是一所很有希望的学校 ,如果您的孩子顺利的考上这所学校,请您最好积攒下5万元RMB,以便初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下一级私立学府继续深造。(因为你考不上公立的,也就私立要。)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