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建于1956年,地处东城和朝阳交界处,占地面积5042平方米,校舍由教学楼、楼后和操场两侧两排平房、操场三部分组成。现有标准教室15间、专用教室8间,另设图书室、卫生室、大小会议室和一间一百平米的电化教室。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因序号排列而得名。在和平里地区,因学校骨干教师阵容大,师资老中青梯队组合优化第一,因参与国家、市、区级教科研课题项目数量,教师获各级各种奖项数量第一,因品牌教师训练,学生在国际国内奥林匹克数学大赛获金奖、一等奖数量第一而出名,又因最早开设计算机特长班,最早从一年级起始设置英语课程,数学、语文思维训练,管乐、民乐屡屡获奖,在央视少儿节目频道表演,备受家长、社会关注而扬名。“第一”的学校办一流的教育,是学校的宗旨,培养一流的学生是学校的目标。
东师附小现有教职员工50人,20个教学班,学生600人.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以坚持指标、’重视治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为指针,高奏教育教学教书育入主旋律,努力把学校办成育人的圣地,学生的乐园。学校工作思路: 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学科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自然、音乐、社会、劳技、写字、听说、计算机、科学等课程。我校努力打造“小班精品校”的品牌,使东师附小的学生成为有良好习惯的健康少年,爱学习、会学习、爱锻炼 、会锻炼、爱生活、会生活,使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青年湖畔,始建于1965年,发展至今,现总占地面积 49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25 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花草树木相映成辉。 学校建有数字化演播室、无线广播覆盖校园、有大型多媒体报告厅、课题实验室、课件制作室、家校通平台等;有跆拳道馆、乒乓球馆、心理咨询室、乐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12个专业教室及800平方米的礼堂。学校被列为北京市首批数字学校,在北京市教委2012《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工程》中被选为基地校。 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小班化精品教育”的特色道路。2005年我校被授予东城区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小班精品特色学校。学校“以水化人”的环境特色使每层楼道生辉,使每个教室生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不求每个孩子同步发展,但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开设了礼仪、跆拳道、阅读、思维、形体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了管乐队、舞蹈团、合唱团等;开设了思维、英语童谣、校园剧、信息技术、美术、篮球等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收获颇丰,在校生的60%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近四年,六年级毕业学生通过推优派位、文艺、科技、体育特长生提招、大派位后有50%-60%的学生到市、区示范中学就读初中。 近年来,伴随着课改的脚步,学校频频获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学校、全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究实践优秀基地校、北京市学习技能示范学校、区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实验校、全国“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十一五”国家社会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东城区地方课程——蓝天工程博览课优秀实验校等。 学校的信息动态,也被各大媒体关注,争相报道,先后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信报、竞报、午报、法制晚报、现代教育报、光明日报、京华时报、北京少年报、新华网、千龙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信息。
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成立于1950年10月,当时校名为北京市第三区隆福寺小学,校址在隆福寺街64号。1952年9月,私立三一小学与本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东四区隆福寺小学。1964年学校迁往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1973年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学。1979年学校迁至东城区美术馆后街48号。 什锦花园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现有30多名教师,11个教学班。近几年,学校在教学、教育、体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校长郭杰同志多次在区教育大会上介绍经验。该校是市级排球传统校,多次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优秀校、课间操评比先进校,体锻达标甲级校、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奖,2000年被评为区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区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校。2002-2004年度我校被评为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我校在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美术馆后街小学始建于1936年,为私立的简易小学,占地不是一亩,1945年与“四存小学”合并为大佛寺小学分校。1956年独立成校为“大佛寺第二小学”,1976年改名为“美术馆后街小学”。现有三幢教学楼,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2名,期中寄宿120学生人,教职员工52名,校长邢明伟。 我校是一所老校,七十年的办学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行成了美后的办学风格,那就是严谨的治学,崇高的师德。务实的工作,超前的意识,学校的良好传统锻炼了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造就了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届届合格毕业生,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学校在校长邢明伟的带领下,坚持“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落实“让美后每一名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学校”的理念,把学校所长和老百姓需求有机结合,将艺术教育作为构建学校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突破口,走出一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教育之路。几年来,学校把民乐和舞蹈作为切入点彰显艺术特色,又以艺术教育提升美育,构筑以美育人的战略,进而完成以美育为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日前学校形成了100人的舞蹈团和近200人的民乐团,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达到37%,艺术教育使学生快乐,使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带动了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家长的称赞,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声誉与日俱增。美后小学校长携全体教师用生命的火焰点亮了普通百姓心中的希望,谱写着东城区优质平民教育新的时代乐章。稳步的发展,崭新的面貌,更高的层次是美后的未来。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地处市中心,毗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学校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办,定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商子弟首选学校。许多艺术、体育、科技界著名校友驰名中外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公立学校,其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现任校长王岚,数学特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时淑英,中高职称。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1685名,教师 14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8人。学校占地总面积76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设有20多个专用教室,并巧建 “立体操场”,拥有1050平方米防风雨楼顶操场, 1450平方米地上塑胶操场,2200平方米地下篮球馆,构成颇具实用性的立体活动空间。
新鲜胡同小学位于东城区新鲜胡同36号。占地面积5235.92平方米,建筑面积4645.9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前院后楼的花园式学校的格局。今天的新鲜小学,旧貌新颜,是北京市规范化建设达标校。学校占地面积5240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建有24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学校一千兆光纤为校园主干网络应用系统,并与学科专业教室及班级教室的多媒体交互电子白板系统连接,构成新小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以“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旨在孩子们经过六年的“书香”特色教育,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成为新时代的谦谦君子,翩翩少年。 2010年6月,新鲜胡同小学与二中分校结为深度联盟校,尝试中小衔接,并共享两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整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二中分校也在与二中共同探索“软件资源融通、硬件资源共享”的模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