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小学1956年建校,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现代化试点校,实施规模办学的示范校。目前学校有四个办学校址,总占地面积80919平方米。翠微小学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访问团体,多次到校进行关于规模办学、教育理论、课程研究、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友好交流活动。翠微小学现有在校生三千余人,专任教师185人,市、区学科骨干30余人,是一个教风严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教师群体。学校设有信息管理中心,建立了校园网,开通网站,建有200平方米学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专业教室7个,同时各班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育教学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艺术教育、外籍英语教学、校本课程研究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翠微小学的金帆民乐团、管乐园、舞蹈团、合唱团,在市、区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并应邀到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访问和友好交流,将中国民族文化弘扬于世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校自1998年开展“外籍英语”实验项目,目前,35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职外教在我校任教。翠微小学被评为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校、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地 址:海淀区翠微路22号联系电话:68213338-2035(传达室) 68213338-2037(办公室) 68177879 (教导处)
万泉小学,是一校两址的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本校区始建于1950年,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毗邻人民大学。占地面积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7平方米。分校始建于2003年,是由原厂西门小学搬迁改建的学校。2005年落成使用的新校舍,地处风景如画的昆玉河畔,紧邻嘉豪国际、牛顿等现代商务办公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典雅大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2269平方米,建筑面积6126平方米。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2776名学生。全校160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24人,大专学历29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中级技工各一名。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66 名。其中35岁以下教职工65人,36——45岁81人,46岁以上14人。目前拥有市级学科1人、骨干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1人、骨干教师45人;中心学科带头人75人。他们不仅成为万泉小学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其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已在区、市、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曾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全国心理健康标兵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金帆艺术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科技示范学校,海淀区总务管理先进校……我校校徽是在广泛征集,择优评选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由我校罗智中同学设计。它表达了:在地球上,我是自豪的中国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我是万泉小学的学生;在新世纪的校园里,那曾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的雕塑矗立在校园中央,它象征着教师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创造之星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校 训强健体魄、阳光心态、乐学善思。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开放式、国际化、高品味的魅力学校。办学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 办学思想文化润校,质量立校,队伍强校,特色亮校。 我们的口号 学会尊重、学会赏识,做一个传递幸福的人。新型教师要具备“五气”:“正气、才气、书卷气、神气、锐气”。 校 歌 万泉小学校歌是由景小霞校长亲自撰写的歌词,著名作曲家姜春阳老先生谱曲。歌词中融入了学校对同学们健康发展的殷切希望;寄托着老师们渴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期盼。词曲优美舒展、激奋人心,歌中爱校、爱生、爱师的殷殷情怀不读自溢,温暖激励着万泉人不断奋进!
海淀实验小学自1965年创办以来,历经40余年,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发展,目前为一校三址,有学生4200余人,教师260名。海淀实验小学已经成为“管理科学化、育人优质化、教师专业化、校园数字化、环境人文化、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现代育人模式、现代设施支持、现代环境特征”的北京市一流的现代化小学。海淀实验小学努力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校园,以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在市、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北京市最高办学水平十佳小学”、“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小学”、“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北京市金鹏科技奖”,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中小学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本校目前有50个教学班(三年级11个,四年级12个,五年级14个,六年级13个),教职工余149人,学生2250名。学校建有体育综合楼(内有游泳馆、乒乓球馆、篮球馆),舞蹈、管乐、合唱大厅等一流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校园内部正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座精品化的校园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6年,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1923年名为燕京大学附小,1952年为现名,1959年迁入燕东园内王家花园(现校址)。学校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花木繁茂。一栋呼吸着时代气息的生态教学大楼,与明清古建、欧式别墅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处处充满儒雅气息。 在这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校园中,曾经居住过著名中国文物及传统文化专家王世襄先生,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要奠基人翦伯赞先生;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陈守一先生,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冰心的亲笔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已成为学生们的座右铭,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写的“放飞理想”道出了附小办学的美好愿景。 附小秉承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力求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向世界,创办世界一流学校”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北大附小是孩子们驰骋学海、陶养身心的一方沃土,是师生们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唯一的一所附属实验小学。现有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近8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2人,小学高级教师48人,逐步形成“专、本、研”结构的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学校以科研为先导,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现有国家、市、区、校级大小科研课题共37项,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占总人数的80%,获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31项。近5年来,全校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教师参与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及教育科学书籍百余本,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数百节,并有30余人次取得了突出成绩。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体现长短课结合、基础课与综合课相结合、学科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学科教学与活动课相结合,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科技、文体、学科竞赛活动中展示才能,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挥特长。在国际、国内各种项目竞赛中有近千人次获奖。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电教优类校”、“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校园文化环境示范校”、“教育管理示范校”、“科技先进校”、“科研先进校”等,已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1999年5月7日。它由原清河二小、清宁路小学合并而成,且先期合并了原朱房小学和安宁庄小学,办学基础较好。 学校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坚持“全面育人,教有特色,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思想,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务本求实抓质量为学校教学工作之魂。 2000年12月,学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海淀区“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在1999年9月的海淀区教育系统第七届“红烛怀”文艺汇演和2001年6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暨第八届“红烛怀”文艺汇演上,学校均荣获器乐合奏一等奖。200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教科室”。学校小红帽管乐团已展露头角,特长生逐年增加,他们在科技、合唱、朗诵、演讲、舞蹈等各种比赛中榜上有名。
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小学(原牡丹园小学与原北极寺小学 1999 年 7 月合并组建),是一所有着 50 年光荣历史又积极投身时代改革潮流的发展中学校,现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校、海淀区小班化实验校。学校现有教学班 14 个,在校生 506 人。 一线教职工 29 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17 人,中共党员 7 人,大本及以上学历 6 人,学区级学科带头人 4 人。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做 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海淀区实验小学建于1965年,现为一校四址,拥有86个教学班,学生4100人,教工230余人。近40年来的积淀,实验小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断进取,完善自身,追求发展,奉献社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师:文明、团结、奉献、进取;学生:团结、勤奋、诚实、活泼。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在学校领导的集体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抓科研,搞课改,走创新,求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促发展,发展创新高。 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了孩子的明天。 学校的办学目标: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育人,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学校的发展规划:到2008年,将海淀区实验小学初步建成“管理科学化,育人优质化,教师专业化,校园数字化,环境人文化,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现代育人模式,现代技术设施,现代环境特征”的北京市一流的现代化小学。 为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实验小学不断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势头:三年中,教师获各级各类奖励的总人次为1106人,曾获市级奖励18项,区级奖励51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小学”、“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北京市老教协先进集体”、“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曾获北京市“金鹏科技奖”,获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称号,并被评为“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美术教育教学先进校”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等等。
星星学校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于1997年3月正式批准立案,1998年3月又增设了中学部,现在是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的全寄宿制学校。董事长由出身于教育世家的社会知名人士段君宜女士担任,法人代表陈媛媛兼校长,教学顾问由特级教师刘梦湘先生和特级语文教师张光潞先生担任。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齐全。设有小学自然实验室,音、美、舞蹈教室及活动室,有操场及室内锻炼室,中学部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房。星星学校从小学到中学有一支强有力稳定的教师队伍,各年级设有专职班主任,专职生活管理教师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小学课任专职教师及外籍英语教师。 学校奉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校训为建心、强身、立志、报国。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有用人才。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创建于1954年,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子弟小学,1964年改名为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属海淀区公办学校。 学校位于西长安街方向,地处海淀、丰台、石景山三区交界处。学校占地面积15182平方米,建筑面积7129平方米。一校两址,共37个教学班。在校生1400余人,在编教职员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5%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0%。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宽松并高效的课堂教学、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是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之一。 学校在“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总体目标下,秉持“以人为本、和谐教育”,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精品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为办学思路,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多种教学模式的创建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以学生为本的人文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研究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使课堂既活跃又有序;挖掘生成资源的生活课堂,捕捉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使课堂成为认知、生活、情感、人格等相互协调互动的生活课堂,使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孩子们的学业质量让家长放心。 学校有一个让所有师生都骄傲的荣誉——被列为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地球村学校。为了给小小“地球村”增添光彩,坚持环保回收、自制环保小报、环保小作品活动,给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来,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融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为一体,挖掘教育潜能,创建特色活动。国防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彰显智慧、培养品行、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学校不大但内涵丰富。学校以“洁、美、智”为标准建设校园,渲染美好、智慧、悦人的氛围,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学校教学楼内的三园(求知园、求真园、求索园)和三苑(书苑、文苑、画苑),无声的教育环境,营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学校更注重师生的内涵建设,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读书工程活动,提出每天读书30分,坚持日积月累。学校每年为学生提供读书成长手册,它记载了孩子们读书成长的轨迹,培养了读书习惯。 学校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学园。学校获得了全国手拉手先进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同心结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星星火炬奖、首都少年军校、海淀区文明单位、海淀区和谐校园样板单位、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海淀区体育特色学校、海淀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