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学校,也是崇文区第一所中学。十一中的建立是经北京市第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纳入1950年市府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完成的,它是在彭真、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直接关怀下,特地在龙须沟地区为南城劳动人民兴建的一所中学。校址在南城药王庙内(即:崇文区东晓市大街101号)。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学校干部和师资的配备工作,选派了我国著名中等教育专家傅任敢先生为第一任校长。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又有教学经验的老北大、北师大毕业的老教师,他们深受学生的称赞与崇敬。历史学家、副市长吴晗同志亲自参加建校的开学典礼并亲笔为学生图书馆题名“五一堂”,老将军张爱萍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品高”,这一切都寄予了老一代革命家的殷切希望。
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人文气息浓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紧紧相邻。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具有计算机、形体、美术、科学、音乐、多功能厅、知心小屋、阅览室等一流的专业教室,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学校一贯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教学科研组合,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始终使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多年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海淀区办学极具特色的窗口校。学校的校本课程——民族艺术剪纸、心理健康教育、排球,已成为尽人皆知的特色教育,走在了全区小学的前列。 多年来学校以美育为突破口,依托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美促德,以美育智,以美强体。为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陶冶情操,学校成立了管乐团、合唱团、京剧团、民族艺术剪纸组、美术组、舞蹈队、科技小组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用丰富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提供个性发展的多元通道,促进师生生命的和谐成长,营造“学园、乐园、花园、艺园、家园、健身园”,构建了持续发展的现代学校。 由于各项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学校一贯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教学科研组合,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始终使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多年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海淀区办学极具特色的窗口校。学校的校本课程——民族艺术剪纸、心理健康教育、排球,已成为尽人皆知的特色教育,走在了全区小学的前列。
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作为自己的校训;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通过年近40年的努力,形成了重人才能力培养、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基础教学和素质教育及特长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大附中创办于1960年,作为北京大学培养人才的“四级火箭”的基础,她一开始就具有高层次的起点。40年来,她为自己写下了一段虽然短暂却又充满奋斗的光荣历史。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优师,他们为附中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冶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北大附中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系统,编写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学用书。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正高职教师1人,高级教师77人,占66%;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占22.2%。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还表现在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高品位上。北大附中教学环境开放、民主,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如语文课坚持17年的小论文写作,体育文化节的创设,学生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理科试验班在大中学衔接方面的探索,在理科试验班设文科综合课,史地政教师同上一专业课题,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实践活动等一批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设计相继诞生、发展、成熟。北京大学“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熏陶使北大附中在中学界独具魅力。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更表现在培养的学生高素质上。北大附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理想,敢于置疑,勇于创新,教师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相对较轻的课业负担,使广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各学科的教学都努力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舞台和机会。这种环境使得附中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在为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培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北大附中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了9位“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和三位“雷达杯”少年科学英才第一名。26名学生获北京市中学生最高奖“金、银帆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北大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合面培养。全校目前有各学科兴趣小组、俱乐部和社团40多个,参加的学生两千多人次。经常组织专家讲座、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学科实验、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编辑刊物、演讲辩论等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发展能力的天地。仅从90年以来,就有上千位同学在区、市、全国的各种科技制作、科技论文、小发明、征文比赛、朗诵演讲比赛、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学校也连续九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活动先进校。1997年北大附中首批成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1999年又确定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 面临21世纪对中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北大附中将继续遵循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开展创新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北大附中办成有自己特色、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名校而奋斗!
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位于西二旗小区智学苑内,毗邻北大、联想等高科技园区。是隶属于海淀教委的一所公办六年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音乐教室、计算机房、美术教室、剪纸教室、科学教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学生上课教室也均配备多媒体设备,设施一流。
清河第一小学是原清河镇中心小学与原清河一小于2005年1月合并而成的一所在本学区算是较大规模的新校。现是一校两址,共有32个教学班,有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82人,其中中共党员20人,团员7名。教师平均年龄37岁,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2人,学区级骨干教师7人,其余校级骨干教师16人。 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专用教室12间,文体活动室2个,展厅一个,图书馆一个。校园环境整洁美观,设计上富有艺术性、教育性。教育、教学工作蓬勃发展,井然有序。 学校合并一年来,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塑教师形象,强学生规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将是我们清河第一小学全体师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今清河第一小学的教师们正以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勤于探索,追求卓越,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