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创建于1950年,地处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毗邻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学校占地11000 多平方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获得“北京市红旗单位" 、“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学校”、“海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艺术项目传统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校”、“海淀区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校园文化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昨日硕果累累,明日任重道远。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育人环境、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羊坊店第四小学是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学校以求真创新、超越自我、共求发展为办学理念,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优势,创建开放的学习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师生的潜能,让校园充满智慧、蓬勃向上。这所学校是幸运的:周边文化科研单位众多,军博、央视、中华世纪坛成为文化德育基地,学校传统的优质教学获得赞誉。在这里学习的孩子是幸运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每学期走进校园,引领学生漫步科学的海洋;引入美国“斯坦福”英语教学软件系统,借助多媒体网络学习英语;走入绿色军营--防化少年军校建立近20余年,参与防化演练,体验军队集体生活;生动的“关爱”教育深入人心,“阳光少年”真挚感人的校园故事在校内外传颂;学校每年有80%的毕业生提前被重点中学和理想学校录取。央视优秀主持人鞠萍、朱迅、亚宁,青年雕塑家程兵,获美国杰出青年专家奖的谢宏,高二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张帆、2003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阎天,都曾在这里度过美好的童年。我们愿努力创造优质教育,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让每一个孩子在这片沃土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中关村四小成立于2003年9月,是北京市海淀区为了适应中关村地区发展而特批建立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西傍大钟寺博物馆,南临北三环联想东桥,周边高校林立,环境优美、交通畅达。 按照国际学校标准设计建造的教学楼,现代时尚又童真童趣,典雅精致中透出大气端庄,简洁朴实中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落地大窗的明亮教室,宽阔的室内走廊,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为便捷舒畅。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力图能够赋予它教育的意义。图书馆讲堂、生涯辅导月、导师制、升旗仪式、流动秀场、粉丝大巴、学生社团等特色活动吸引了每个学生的眼球。不是为了挑选、表演、展示一个成人眼中的完美,而是呈现出一幅每个学生“我也要成长”的画卷。学校的资源不再为只为部分“好孩子”所有,而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试一试”的展示与发展空间。 学校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彰显学生个性的办学特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快速步入北京市乃至全国一流小学行列,成为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校,海淀区优秀校长培养基地校。
万泉小学,是一校两址的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本校区始建于1950年,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毗邻人民大学。占地面积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7平方米。分校始建于2003年,是由原厂西门小学搬迁改建的学校。2005年落成使用的新校舍,地处风景如画的昆玉河畔,紧邻嘉豪国际、牛顿等现代商务办公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典雅大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2269平方米,建筑面积6126平方米。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2776名学生。全校160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24人,大专学历29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中级技工各一名。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66 名。其中35岁以下教职工65人,36——45岁81人,46岁以上14人。目前拥有市级学科1人、骨干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1人、骨干教师45人;中心学科带头人75人。他们不仅成为万泉小学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其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已在区、市、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曾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全国心理健康标兵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金帆艺术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科技示范学校,海淀区总务管理先进校…… 我校校徽是在广泛征集,择优评选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由我校罗智中同学设计。它表达了:在地球上,我是自豪的中国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我是万泉小学的学生;在新世纪的校园里,那曾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的雕塑矗立在校园中央,它象征着教师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创造之星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即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原:铁道附中),始建于1957年,于1979年被海淀区教育局确定为区属重点中学。是海淀区"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校"之一。 本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12号,地处北京交通干线北三环路联想桥南侧,西临中国农业科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设施,其中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多功能厅、体操馆、艺术劳技教学楼。有正规教室25个、理化生实验室6个、计算机房2个、多媒体及电教室2个、其它音美劳技教室3个、具有目前一流的全橡胶封闭式操场、3个全橡胶地面的篮球场和1个排球场。体、音、美、电教等设备均已达到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办学设备较高标准校"的标准。 北方交大附中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研究生11人,本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1人,市、区青年骨干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拥有一千一百余名师生员工的区属公办完全中学。自59年建校,历经四十九年传承积淀,在“自信、自律、自强”校训的引领下,形成了特有的“课上无乱、课下无嚷、校园无脏、水电无费、公物无损、语言无‘忌’、考试无弊、作业无抄、行为无‘禁’、吸烟无人”的“十无”校风、“严谨、求实、爱生、善诱”的教风和“文明、勤奋、求真、创新”的学风。学校连续十年荣获海淀区“科技示范校”,多次评为海淀区中小学课外活动先进集体。学校是中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无烟学校”;全国EPD课题实验学校,(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海淀区(初中)课程改基地校、海淀区实施高中新课程样本校;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五”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实验学校。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文明,懂理,守纪,勤奋,求知”。 学校现有教师78名,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4名,区优秀知识分子3名,区名师工作站成员3名,区学科带头人、班主任带头人9名、区骨干教师18名,硕士学位教师11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占40%以上,一批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区、校教育教学骨干;二十余名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参加国际性教育培训,50%以上的英语教师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与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九级考试,成绩优良;40%以上的教师承担国家级或市区级研究课题,30%以上的教师在全国、地方出版、发表论著,一大批教师论文获市区级以上奖励。友善用脑简介: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所总结和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轻松学习”的理念,为老师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教育方法和技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用脑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鼓舞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进行该课题的研究已有五年,经过全校教师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是该课题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领头人。 连续5年来,地大附中平均每年夺得市区级荣誉奖6项,至今已包揽了包括课改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等在内的所有区级奖项,并获得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首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杰出服务集体、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并于2006年底荣获海淀区“和谐校园”建设样板单位并获得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政府颁发的“和谐宝鼎”。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科研项目“友善用脑应用的研究”成果《中国地大附中友善用脑研究与实验文集》2006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等书店热销。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了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独特探索,《海淀报》以《冉冉升起的教育之星》为题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报道。如今,地大附中正大步迈向文化独特、办学特色明显和品牌效应显著的区域性优质中学行列。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位于海淀区双榆树东里32号。学校成立于1980年。现有少先队大队1个,中队21个,小队130个,少先队员710人。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少先队自主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促进队员间的和谐相处。学校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努力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少先队结合形势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队员的校园生活。少先队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建设扎实,能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的作用。开展活动注重从小处着手,如节约每一滴水、节水妙招、弯腰拾起一片纸、文明用语天天用、我是守纪小标兵、擦亮行动、赈灾大捐款、手拉手共成长等等,让队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一次次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少先队读报用报先进单位称号;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被评为海淀区手拉手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重大活动优秀组织奖。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第五小学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坐落在中央军委和铁道部南侧,占地面积7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18平方米,伴随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办学基础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学校建筑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整洁,被评为“海淀区绿色学校”。学校内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舞蹈、美术、科学等专业教室,演播室,远程互动教室,图书馆等设施,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优秀基地校”。学校始建于1953年,原名为北京铁路职工子弟第五小学,曾是全国铁路系统重点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与教师德识才学两个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通过打造高素质的干群队伍,引导干部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工作中研究、在总结中,高效,也曾创下辉煌的历史。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是具有独立法人、独立办学能力的民办完全中学。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教室都配有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数字投影仪、DVD机、音响、闭路电视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拥有主干线为千兆光纤的校园局域网,终端达到百兆宽带,与国际互联网链接,全方位展示学校最新动态。学校以创建“规范化、现代化、精品化的优质学校”为目标,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开发学生潜能,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学校教师本着校长提出的“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团队精神。2006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风云翻卷九十年,桃李飘香新世纪。伴随着祖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清华附中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传统,努力构建教书、管理、服务、环境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开设“大学预科班”、“高中理科试验班”、“马约翰体育班”、“一条龙试验班”和“美术特长班”等特长班,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形成了鲜明开放的办学特色,创建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自1983年至今,已有1200多名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先后有51人次获得北京市金帆奖、银帆奖,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今,清华附中已成为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先后被国家教委和北京市评为“德育先进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各种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生源质量全面提高,对外交流广泛频繁,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六大为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形势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清华附中的美好明天,我校将继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立足学生和教学实际,依托清华大学的丰富资源,发扬九十年淬砺的人文精神,积极构建新的发展蓝图。我们相信,到2010年,一定能够把清华附中建设成为大中学衔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有特色、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出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的教科研基地;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示范性中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广泛,有一定影响的世界名校。 衷心希望所有的海内外校友、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继续给予广泛支持、指导和帮助!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全体清华附中师生都将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祖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