涭水河小学始建于1947年,是西城区教委直属的一所普通小学。有着60余年的历史的学校,它的前身是“北方小学”,属完全私立小学。原校址在南沟沿甲7号。1947年北平市教育局接办,更名为”南沟沿小学”。1966年春再度更名为涭水河小学。文革中曾用名为:遵义小学,1972年恢复现在校名,校址为西城区涭水河胡同45号旁门。
在首善之都北京的西城区西单地区那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树木繁茂、鸟语花香、融典雅的园林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一体的教学园区,这就是位于新文化街111号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本部。截至2009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拥有3个校区,分别是本部、王府校区和官园校区。三个校区地点分离但校园风格融为一体,彰显着实验二小“简约、生态、人文、和谐”的充满关爱的建园理念。在三个校区里,现共有8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多人。各教室均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办公室均能直接登陆互联网和校园网,有27个专科教室,图书馆藏书近十万册,设有教师、学生图书阅览室7个。实验二小的建筑和设施具有极强的“连接感”,即:校园环境与传统文化相连接,校园环境与现代信息相连接。因此,校园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而具备了强烈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校园中感受着、成长着;教师在校园中体验着教育工作的快乐与幸福。这种成长、幸福必将源远流长。
傅作义先生优良的办学思想始终激励着奋斗人,在60多年的治学历程中,奋斗小学严谨求实,励精图治,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 1999年4月,随着首都大规模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奋斗小学与太平湖小学、新文化街三小合并,改建成为公办寄宿走读兼有的学校,掀开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崭新一页。 新校舍占地面积为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体育馆楼(包括游泳馆、篮球馆及其他运用场所)、餐厅和多功能厅。楼群东侧是由200米环形跑道围绕的全塑胶操场,60米直型跑道及其它运动区域组成了综合运动场。楼群南侧是占地400多平方米的"体育欢乐角"。楼群中央幽雅秀美的"诚和园"中,象征着学校创始地的黄河、长城微缩景观令人自豪,神情慈祥的傅作仪先生汉白玉半身塑像,使师生们倍感亲切。 学校的主要教学设施有:36间标准教室、适宜不同学科特点的专用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教室、导播演播室、配有大型密集式藏书柜的图书室、师生书报阅览室、师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形体教室。完备且先进的教育教学条件,是目前西城区首屈一指的。学校的主要办公设施有:可容纳60名教师的、具备办公、电子备课和研讨等综合功能的教师办公室,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师会议室。学校的主要生活娱乐设施有:可供寄宿学生使用的舒适美观的餐厅、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工自助餐厅、师生休闲娱乐健身的游泳馆和室内综合运动馆。可容纳600多张床位的学生宿舍楼由建有室内卫生间、网络接口,装有空调、电视机的公寓式单元间组成,每层都配有学生综合活动室,使之成为了目前西城区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寄宿生活区。
阳门西,二环路旁,有一座美丽的学校,她就是北京市西城区的窗口校------ 顺城街第一小学。 这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校,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 顺城街第一小学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有学生450名,在党的关怀下,1988年政府投资近200万元人民币对旧的平房校舍进行改造,建成一座四层教学楼连三层办公楼的新校舍。18个教学班均配有电教设备及闭路电视。七个专用教室都配置了较为齐全的现代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图书馆和阅览室向教职工及学生开放。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办有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学校所有课程均按政府规定设置,全部开齐开足;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1987年,学校挖掘社会力量,成立了由郅顺义、韩作黎、姚雪垠、葛翠林等同志组成的校外教育顾问团。 1990年,学校编写了校志、校歌、制定了校训。 1991年,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1995年底,学校承担了中国/WHO和中国健康研究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示范校合作项目,在校长带领下,经过三年努力,顺利通过验收,连续获得中国/WHO和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颁发的健康促进学校铜奖、银奖和金奖。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卫生局授予“健康促进学校”奖牌。 学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手拉手联谊学校”;首都绿化、美化、垂直绿化先进单位、北京市无烟学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学校、西城区普教教代会达标工作先进单位、西城区普教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西城区体育项目(排球)传统校、西城区少先队特色工作示范学校,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多次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 解放后,全校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严谨治学、拼博进取的光荣传统,兢兢业业地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出了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受到广泛赞誉。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同心同德、继续进取、开拓创新,在校长的领导下,沿着改革开放和科研兴校之路,为创建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裕中小学位于海淀、朝阳、西城三区交界处,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虽然只有短短14年的建校历史,但是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有学生教室26间,配备有闭路电视、实物投影等设备;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阅览室、形体教室、美术、音乐、自然、劳动教室等各项专业教室。
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从1995年9月1日正式命名,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11年来,在区委领导直接关怀,民委领导的大力帮助,教委的具体指导下,先后于2002年9月、2005年1月顺利完成了与德外四小、德外五小的合并工作。并于2005年9月1日搬入新校址。新校舍位于德胜地区—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五路通小学始建于1960年,有着近40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在区、局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王淑敏校长的领导下,经过校行政集体、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从校园环境到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53年,迄今已有56年的历史。在其不平凡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中,附小实现了多次成功的跨越。附小的前身是石油部北郊子弟小学,七十年代改为十年一贯制学校,八十年代改为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九十年代末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9月又恢复了原来的校名---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无论学校怎样变迁,但学校专注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未变;扎实高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不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办学特色不变.因此学校在各方面成绩喜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目前是一校两址(南址:六铺炕,北址:阳光部),拥有48个教学班,1809名学生,110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61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区级骨干教师17名,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6名。 学校本着“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三个习惯的养成。即: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习惯,让健康成为习惯。使学生的潜能在学习、活动、锻炼中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在参与中得以完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以知识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将学科育人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做到教学育德,活动育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的德育工作原则,强化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了所有教师的德育意识,强化了所有人员德育管理的责任。 在和谐校园的氛围中,教师们积极进行着教育科研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力图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标。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教师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区级评优课中有35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0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奖项,有近百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在老师辛勤的培育下,附小的学生不但参与意识强,而且在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体现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校成功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年中,西师附小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共获区、市及全国三等奖以上的高达700多人次。曾获西城区体育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每年一届的“春蕾杯”小学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荣获一、二等奖。连续多年的区合唱节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体育传统优类校,北京市百所课间操优类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北京市“红十字”先进集体,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学校,北京市“星星火炬”大队,全国“手拉手地球村”先进学校,西城区法制教育先进集体,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交通安全先进学校,西城区科技示范学,西城区红旗团支部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已走过了她灿烂的五十六载春秋。而今北京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全体师生的美好祝愿和共同建设下,愈显生机和活力,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彩。相信她必将从灿烂走向辉煌。
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小学座落在景色秀丽的全国文明的军民共建街--柳荫街上,不仅为美丽的什刹海、后海、恭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等诸多名胜景点所环抱,而且在校园周边居住着张爱萍、杨成武等多为革命先辈和老将军。学校有四十年的建校史。在具有创新意识和开创精神的书记、校长尤福平同志的带领下,学校坚持大教育观,坚持科研兴校,多年来,特别是近八年来,我校以"环境美、校风正、有特色、追求高质量"为目标,赢得了上一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特色活动:: 什刹海小学地处平安大街南侧,著名的旅游风景圣地什刹海、北海、景山环绕在它的周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完善,校风优良。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教学楼道内张贴有许多中外名人的画像和格言警句。整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张爱萍将军为我校的校训"团结、勤奋、守纪、创新"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奋发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设了多方面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领导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确确实实把学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于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什刹海小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舞台,获得适合自己的最大、最好的发展。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有道德、有基础、有能力、有特长、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材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科发展为主,艺术特色突出的学校,使学校的办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