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源学校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国际部、金帆书画院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坚持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培养有理想、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的现代学子,致力于培养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杰出人才。浓郁的学风,进取的氛围正激励着2200名学子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始建于1965年,八十年代初被确定为区重点小学。1986年底,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中秘友谊小学”,先后接待了秘鲁、日本、韩国等外宾的访问和教育交流活动,成为石景山区一所对外开放窗口校,以良好的风貌赢得了广泛称赞,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百名教职工。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学宗旨,按照“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了“教育优质、校风优良、环境优美”的三优特色,多次受到市、区表彰奖励,受到家长好评,赢得了社会的信誉。 学校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为“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开放型、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在北京市颇有名气的一所全面发展突出校。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始建于1965年,八十年代初被确定为区重点小学。1986年底,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中秘友谊小学”,先后接待了秘鲁、日本、韩国等外宾的访问和教育交流活动,成为石景山区一所对外开放窗口校,以良好的风貌赢得了广泛称赞,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百名教职工。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学宗旨,按照“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了“教育优质、校风优良、环境优美”的三优特色,多次受到市、区表彰奖励,受到家长好评,赢得了社会的信誉。学校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开放型、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在北京市颇有名气的一所全面发展突出校。
古城中心小学前身为老的古城小学,建于民国初年,1961年改址改建为古城中心小学。2000年9月,原新古城小学、古城五小并入古城中心小学,现有126名教职工,1100余名学生,共34个教学班,占地面积近四十亩,学校分为教学楼、科艺楼、综合楼。拥有塑胶操场,有400米跑道,给学生提供运动的场所。环境优美的花园,为学生教师提供休息、娱乐和活动的场所。成为学生的乐园。我校是石景山区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 前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杨文钢是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是石景山区委、区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十佳青年”,曾赴澳大利亚留学,获得“校长管理”资格证书。我校还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命名的“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所命名的科研基地。在2001—2003年期间,我校被授予北京市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先进校、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校、北京市思想品德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古诗文诵读工程先进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小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校、北京市推进营养餐工作先进单位,获石景山区小学行政目标管理一等奖、教学目标考核一等奖、教科研创新工作奖、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奖、出色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奖。连续十二年评为区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区精神文明单位。 现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竟芳同志。1981年参加工作,98年担任校长兼书记。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课程班毕业。曾获得十佳青年教师称号、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加市级校长提高班管理学习,并获得资格证书。 担任校长十年中走过四所学校,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和谐氛围,实施和谐管理,体现和谐育人的管理思想。在她所管理的学校中教职工凝聚力强。在学校建设中,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工程。在专家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素质。引导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英语实验为突破口,夯实基础,提升质量,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明确“创建健康的校园,培育健康的人,共享健康的生活”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实施“和谐管理”,启动青蓝工程,与区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签定青蓝之约,强化名师工程。学校以“争取更好”的精神,坚持“团结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开放的、人文的、绿色的校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向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进。 学校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区级先进单位,科研创新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美育先进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京市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92年。位于石景山、海淀、丰台三区交汇处,西长安街沿线,毗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学校坐落在石景山区永乐东小区内,主要满足永乐东小区、三山园、四季园、鲁谷小区、远洋山水等小区的居民子女入学问题。 2003-2006年,学校经历了两次布局调整,接收鲁谷小学、永乐小学部分学生、教师,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443人。我校拥有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在岗教师46人,平均年龄36岁。95.7%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20人。党员教师13人,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占专业教师的33%。 作为小区内配套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发展的方向。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学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全体干部教师中提出 “学校要为家长服务,为家长的需求服务;干部要为师生服务,为师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为启迪学生的智慧,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服务”,并以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注重创设“民主、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宗旨,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学有特长、张扬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学校将“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人文附小”作为特色办学目标,即以茶艺(以茶育人、以茶兴艺)、国学(开智、养正)、武术(修德炼心、强身健体)等中华民族传统课程的开发,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特长,学校还开发了武术、茶艺、经典诵读、午间习字、每日英语、轮滑、口风琴等校本课程以及2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的茶文化艺术节、奥林匹克体育节、攀登英语节、小状元读书节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 “树承雨露、花沐阳光”,让师生更快乐,让教育更精彩是附小人共同努力的目标,面对明天我们放飞希望,让梦想从这里起飞!学校师资 这里有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在职教师49人。学校有着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科研方法的学习;为拓宽教师视野,每年学校都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注重培养在新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基本功;为培养教师肯于奉献、勇挑重担的精神,组织骨干教师赴平谷、房山进行支教交流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编辑本段领导简介 校长:赵卫东 编辑本段名师风采 姓名:王秀英 学科:劳技 职称:高级 简介: 1:1998年获97~98年度语文低年级论文评比三等奖 2:1999年5月在98~99学年度小学语文低年级论文评比三等奖 3:1998年7月语文课《司马光》获北京市“九五”课题《意志品质与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研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古城中心小学前身为老的古城小学,建于民国初年,1961年改址改建为古城中心小学。2000年9月,原新古城小学、古城五小并入古城中心小学,现有126名教职工,1100余名学生,共34个教学班,占地面积近四十亩,是石景山区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现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杨文钢是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是石景山区委、区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十佳青年”,曾赴澳大利亚留学,获得“校长管理”资格证书。 该校还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命名的“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所命名的科研基地。在2001—2003年期间,该校被授予北京市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先进校、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校、北京市思想品德教育先进单位、 北京市古诗文诵读工程先进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小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校、北京市推进营养餐工作先进单位,获石景山区小学行政目标管理一等奖、教学目标考核一等奖、教科研创新工作奖、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奖、出色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奖。连续十二年评为区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区精神文明单位。 高层次的专家顾问团和师资队伍 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脑与认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董奇教授为首的师大专家团和市、区教科院、教育学院分院、北京市教育媒体主编、副主编等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是学校可持续超前发展的强大源动力。该校还拥有全国品德教学优秀教师张鹏、北京市优秀语文教师刘惠红、北京市紫金杯特级一等奖班主任王楠、北京市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奖者周慧艳(语文)、田慧(语文)、马强(数学)、郭立军(英语)等一大批品才兼优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区 古城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48人,参加过北师大“儿童发展心理与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达二十六人,全部一线教师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资格证书,区语文骨干教师刘晓群、数学骨干教师李宏娟被选派赴新西兰留学并学成归来。近几年为本区输送校级干部4人,区数学教研员2人。 超前的办学理念与发展完善中的硬件环境 新世纪,古中心以“争取更好”的精神,坚持“团结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以“健康的校园,培育健康的人,共享健康的生活”为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学习化组织,建设开放的、人文的、绿色的校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办石景山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校和为石景山区子弟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优质校。该校占地面积较大,具有持续的发展空间,目前学校拥有教学楼、科艺楼、综合楼三栋主体建筑和一块标准200米跑道的全塑胶田径运动场和四块塑胶篮球场。学校已全面实现了网络有线电视班班通,可实现网络教学、会议、VOD点播等技术,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保障。学校还建有近百平方米的开放的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并配有可上网阅览下载图书资料的计算机,还拥有八百平米的生态植物园和二百平米的艺术廊、书画院,两个多媒体机房及可容纳二百多人的多功能大厅。一至四年级均配置了液晶实物投影器,二年级英语实验班均配有100寸电动幕和正投设备。此外,学校在教委的支持下,正在重新规划建设校园,拟建玩具图书城、少年科学院实验室、游艺广场、形体训练大厅,七月份,教委将投资对校园建筑内外及厕所进行全面改建、修缮。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优良的办学传统及与时俱进的学校改革,使古城中心小学愈发生机勃勃。在“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结题中,杨文钢校长在北师大英东楼向国家教委基教司朱蓉菊副司长等领导专家做了工作汇报,并且由首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校教师科研论文《爱心集》一书。目前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儿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等六项重大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科院儿童心理所编制的《现代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改革、《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改革》,《马芯兰数学教材改革》等多项实验,学校还是田径项目、篮球项目传统校,教师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达百余篇,大部分语文、数学教师参加了编写《作文三步导学法》、《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等多部著作的工作,2002年共有110名学生考入北京实验中学、首师大学附中实验班、十一学校、清华附中等市区重点中学,占毕业生总数的60%左右,在市区各类学科、艺术、体育、少先队活动竞赛中学生获奖数达千余人次,近三年均名列全区前茅。近一年来共接待来自美国、台湾及国内各省市参观访问团三十余个,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以及北京市教委的领导和专家也专程到校视察工作。该校还承办了石景山区小学第五届素质教育研讨会和北京市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现场会等大型活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现代教育报等十几家媒体在2002年至2003年对学校工作的报道达二十余次。 新世纪,新的古城中心处处给人以希望,正满怀激情前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六小学位于百里长安街的西端。始建于1984年。是为吸引市内单位入住石景山区而兴办的第一所按重点规格办学的窗口学校。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校。学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中。服务于所在社区、服务于每一位师生,并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们的普遍赞誉。
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建校于1980年,占地面积2107平方米,坐落在石景山区的最东部,玉泉路西何家坟北。玉泉路小学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现有学生360人,其中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的比例高达97%。 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并亲笔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温总理的到来给了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2004年六一前夕,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又偕同十八个部委领导来到我校给孩子们送来节日的礼物和节日的祝福。随后学校迎来一批又一批国际友人和社会媒体,使得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 多年来,我们以总理题词为办学理念,以"全体、全面、全程的阳光教育"为办学思想,以校园建设艺术化,学校管理人本化,教育教学主体化,教育思想民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办学目标,以塑造阳光少年为培养目标,确定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校训,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我校的校徽(附后),创玉小阳光教育特色,努力形成独特教育品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我校努力为师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文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促进友爱、平等、和谐、诚信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我校努力创设阳光校园氛围,各班开展阳光班训征集讨论活动,并将自己班级确定的阳光标语张贴在班级醒目之处,激励大家奋进。出台玉泉路小学科学的阳光少年评价方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开展评选阳光少年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进行颁奖表彰。充分发挥教师阳光博客作用,充实自己的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期末开展教师阳光博客评比活动。
八角北路小学简介 八角北路小学位于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区内,自1986年建校至今,学校始终以不断发展为主题, 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特色为重点,努力构建现代化、规范化教育的新体系,探索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办学之路。 学校占地面积73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59平方米,绿化面积1118平方米,南北两个教学楼39间教室,专业教室齐备,阅览室宽敞明亮,图书丰富,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有花园有果树,充满了育人的氛围。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680名学生,63名教职工。 学校目标 办学目标: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管乐为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展目标: 打造以德育为核心,科研为先导,质量为生命,艺术特色推进为品牌的“和谐、特色、优质”学校。 *和谐:人际交往和谐、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管理文化和谐。 *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挖掘潜能、彰显个性,打造特色项目、培养特长学生。 *优质:管理优化、师资优良、办学优质。 学生发展目标: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学有特长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善于探究、和谐进取 干部队伍目标:勤政廉洁、高效务实、服务卓越 育人目标: 以乐育人,奠基美好人生 领导班子: 学校现有书记、校长、副校长各一人,主任四人。年龄结构合理,班子成员都具有本科文凭;校长主抓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思想,有魄力,具有“通才”的管理能力;书记在对师生思想管理、乐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副校长工作细致有条不紊,是主抓教学和学校科研工作的行家。四位主任年富力强,有朝气,具备管理、教育、教学的能力;班子成员个性互补,配合默契,心理协调。 师资队伍: 学校在岗专任教师51人,小学高级教师38人,小学一级教师13人,51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42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3人。区级骨干1人,校级骨干15人。全体教师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能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完成教学工作。教师队伍稳定,对学校满意,工作中心情舒畅。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一个核心——抓师德,树师表 落实一个重点——抓校本,促提高 夯实一个基础——抓群体,促骨干。 抓住一个重点——促成才,育名师 学生管理(含少先队工作) 学校从量化管理入手,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首都青少年十个文明习惯》的落实;注重日常的监督、检查及反馈,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少先队值周、升旗仪式等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强化养成教育。坚持做到:每天有行政领导和值周学生执勤、每周有德育总结、每月有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每学期有文明礼仪班级评优。 德育建设: 以育人为根本,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心理疏导为突破,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教育和引导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构建和完善体现时代特征和我校特点的德育新格局,实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队伍精湛,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关系融洽、勇于创新、全员育人的文明学校。 教学科研 继承和发掘学校传统科研经验,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围绕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教育研究体系,同时不断加强教育 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办学品质。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来赢得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赖。 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流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努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领导—关注常态,教师—用心教学,课堂—充满生机,质量—稳步提高。 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有花园有果树,处处充满了育人的氛围,一年一度的采摘节不仅仅是丰收的节日,更是孩子们与果树共同生长进步的日子。果树见证着孩子们对它的爱护,同时也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塑造学生们的美好心灵。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校领导之间、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使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较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工作中密切合作,互相补充。教师们具备良好的师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校已经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