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木洞中学是巴南区第四所重庆市重点中学,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部名镇——过去的川东四大名镇、今天的重庆市百强镇之一的木洞镇。 离区政府所在地60公里,离重庆市中心30公里。巴涪路和沿江公路将通过这里;丰盛煤田的开发和“活力木洞”、“人文木洞”、“和谐木洞”的建设,将使这块热土更加壮美。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元帅大本营秘书长杨沧白先生、共和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女士、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女士,著名作家、木洞中学第一任校长李华飞先生等都是木洞籍名人。木洞中学始建于一九五O年,其前身是17世纪法国天主教堂,教化育人从那时就开始了。学校占地面积60多亩,规划新校区50多亩。2005年9月与木洞镇中学、青山中学合并后,已达到64个班、3500多学生的教学规模。木洞中学既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桃李天下、名扬巴渝的“老牌子”高级完全中学,又是一所新崛起的联招学校。区委、区政府以及木洞镇党委、政府正全力打造这所新型的联招学校。 木洞中学临江而建,俊秀清逸,独具特色。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鸟语蜂飞;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沧白亭”碑古朴精致,“育英亭”亭亭玉立,“何家井水”甘甜清冽,“文化长廊”旖旎多姿,“名人广场”气势恢宏……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生活设施齐备;多媒体厅、通通通教室、现代化实验室等教学设备齐全。木洞中学,平民子弟成功的摇篮,莘莘学子读书的好地方。
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是巴南区教委直属高级完全中学、重庆市联招学校,位于有“重庆主城南大门”之称的界石镇,上界、渝黔、渝湘、内环和绕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市中区仅2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37404平方米,创办于1925年,抗日战争时期为“国立边疆学校”校址。学校穿越了88载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渝南中学”、“国立边疆学校”、“巴县第十中学”、“四川省重庆市界石中学”、“重庆市界石中学”、“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等发展阶段,通过几代人不懈追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是巴南区首批创建品质教育星级学校之一,确立了以“爱的教育”为内核的一系列办学思想,以“博爱立校、文化润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为办校方略,努力践行“让爱与师生的发展同行”的办学理念,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爱的教育”特色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创建于1969年,地处巴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鱼洞。学校背倚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云篆山风景区,面临万里长江,紧邻区体育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鱼洞中学是重庆市联招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巴南区德育示范学校、巴南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巴南区园林式单位。 鱼洞中学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优秀教师,荟萃了教坛英才。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特级、高级、中级教师11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多人。 鱼洞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良好。有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有运动场、笃信广场、休闲长廊、文化墙;学生食堂是“重庆市示范食堂”。 鱼洞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鱼洞中学精神,正努力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为推进巴南教育向着公平、规范、均衡、和谐的方 鱼洞中学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让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彰显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教育管理科学,教学水平一流。高中教学质量连续九年居巴南区同级同类学校第一位。2007年高考上线超过420人。当前,学校有51个教学班,近3100学生。
重庆市实验中学(重庆市巴县中学)创建于1907年,是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 2011 年11月22日,经市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巴南区鱼洞,占地100000多平方米,在校师生6000余人,教师队伍中研究员5名,特级教师9名,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0余名,30余人获国家级荣誉称号,近百人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教育设施设备一流:拥有标准足球场、50米游泳池及体育馆、健身房;建有400米和250米橡胶田径运动场各一个,室内篮球场4个;拥有7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25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拥有藏书20万余册的图书馆;拥有国家双Ⅰ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数十个科技创新、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功能室。 重庆市实验中学(重庆市巴县中学)凝聚着厚重的巴渝文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骄人的办学业绩,是重庆市最早的市立中学之一,是重庆府(市)闻名遐迩的历史名校。志士仁人曾纪瑞、周莲舫、朱必谦、文伯鲁、沈懋德、张筱门、肖华清、赖向农、龚鵷、童庸生、漆南薰、张闻天、萧楚女、吴玉章、恽代英、邓仲夏、文幼章(加拿大)、余时亮等先后在此执教讲学;这里,还走出了胡子昂、周贡植、廖伯康、周钦岳、向宗鲁、饶钦止、彭伯通、胡甫臣、邱万兴、秦运文、丁伟杰、周复昌、吴精华、吴小平、文熙元、吴复兴、祝家麟、阎侗有、孙同川、王洪华、李量、严琦、杨维才、 陈猛等一大批知名人士。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创建于1969年,地处巴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鱼洞。学校背倚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云篆山风景区,面临万里长江,紧邻区体育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鱼洞中学是重庆市联招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巴南区德育示范学校、巴南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巴南区园林式单位。 鱼洞中学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优秀教师,荟萃了教坛英才。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特级、高级、中级教师11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多人。 鱼洞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良好。有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有运动场、笃信广场、休闲长廊、文化墙;学生食堂是“重庆市示范食堂”。 鱼洞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鱼洞中学精神,正努力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为推进巴南教育向着公平、规范、均衡、和谐的方 鱼洞中学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让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彰显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教育管理科学,教学水平一流。高中教学质量连续九年居巴南区同级同类学校第一位。2007年高考上线超过420人。当前,学校有51个教学班,近3100学生。
重庆市大江中学校是一所2002年进入重庆市“联招学校”的完全中学,坐落在巴南区鱼洞镇,滨临长江,交通便利。校园绿树成荫,幽静雅致,是繁华世界里的“桃花源”,是有志者潜心读书,求学上进的理想佳处。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多人。学校始建于1993年,由落户于南川、万盛、綦江、江津的九个国防厂的九个完全中学合并迁建而成。1997年搬迁到位并开始面向社会招生。九校均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都曾以各自特色和辉煌享誉当地。重组而成的重庆市大江中学,集中了九校的优势,实力强劲。2006年全面完成移交工作,成为巴南区教委的一所直属学校,迎来了学校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重庆市大江中学以合并为契机,调整师资结构,从近400名教师中选聘了150多名中青年教师组成新的师资队伍。他们年富力强,敬业向上,经验丰富。其中,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已有40多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重庆市大江中学以“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走特色之路,努力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办学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显著突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称赞。2004年上线314人,其中本科达155人;2005年总体上线352人,本科上线185人,重点本科上线42人,上线率达到74.3%;2006年总上线388人,本科上线156人,位居巴南区同类学校前列。
重庆市木洞中学是巴南区第四所重庆市重点中学,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部名镇——过去的川东四大名镇、今天的重庆市百强镇之一的木洞镇。 离区政府所在地60公里,离重庆市中心30公里。巴涪路和沿江公路将通过这里;丰盛煤田的开发和“活力木洞”、“人文木洞”、“和谐木洞”的建设,将使这块热土更加壮美。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元帅大本营秘书长杨沧白先生、共和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女士、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女士,著名作家、木洞中学第一任校长李华飞先生等都是木洞籍名人。木洞中学始建于一九五O年,其前身是17世纪法国天主教堂,教化育人从那时就开始了。学校占地面积60多亩,规划新校区50多亩。2005年9月与木洞镇中学、青山中学合并后,已达到64个班、3500多学生的教学规模。木洞中学既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桃李天下、名扬巴渝的“老牌子”高级完全中学,又是一所新崛起的联招学校。区委、区政府以及木洞镇党委、政府正全力打造这所新型的联招学校。 木洞中学临江而建,俊秀清逸,独具特色。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鸟语蜂飞;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沧白亭”碑古朴精致,“育英亭”亭亭玉立,“何家井水”甘甜清冽,“文化长廊”旖旎多姿,“名人广场”气势恢宏……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生活设施齐备;多媒体厅、通通通教室、现代化实验室等教学设备齐全。木洞中学,平民子弟成功的摇篮,莘莘学子读书的好地方。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位于巴南区李家沱渝南分流道,是由原重庆市第十中学校和原重庆市第三十四中学校于2009年9月整体合并组建的一所普通高完中,2011年9月16日重庆市教委批准将合并后的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12年4月重庆市巴南中学校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128亩,绿化面积 12112 平方米,校舍面积48665平方米,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学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电子图书3万余册。学校现代教育设备配置完善,建有校园网,并实现了“班班通”,办公条件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综合科技楼里音乐、美术室、形体训练室、计算机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各学科实验室配置齐备。 学校现有67个教学班,3400余名学生。在职教职工258人,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7人;中学研究员1人,中学高级教师4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人。 历经百余年办学历程,巴南中学日益浓郁地彰显出了“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确立了 “育守责立身之人”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己任责 力行日新”的校训,形成了“尚德修文 扬善达美 ”的校风,“厚德启智 立己善教”的教风和“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学风,将熔炼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学校高度重视并着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艺术节、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运动会、课外活动异彩纷呈。学校热情友好,接待了德国舒尔兄妹文理高级中学访问团的来校交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红鹿市天主教学区圣弗朗西斯中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结为姐妹学校。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初中毕业生。
重庆市大江中学校是一所2002年进入重庆市“联招学校”的完全中学,坐落在巴南区鱼洞镇,滨临长江,交通便利。校园绿树成荫,幽静雅致,是繁华世界里的“桃花源”,是有志者潜心读书,求学上进的理想佳处。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多人。学校始建于1993年,由落户于南川、万盛、綦江、江津的九个国防厂的九个完全中学合并迁建而成。1997年搬迁到位并开始面向社会招生。九校均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都曾以各自特色和辉煌享誉当地。重组而成的重庆市大江中学,集中了九校的优势,实力强劲。2006年全面完成移交工作,成为巴南区教委的一所直属学校,迎来了学校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重庆市大江中学以合并为契机,调整师资结构,从近400名教师中选聘了150多名中青年教师组成新的师资队伍。他们年富力强,敬业向上,经验丰富。其中,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已有40多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重庆市大江中学以“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走特色之路,努力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办学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显著突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称赞。2004年上线314人,其中本科达155人;2005年总体上线352人,本科上线185人,重点本科上线42人,上线率达到74.3%;2006年总上线388人,本科上线156人,位居巴南区同类学校前列。
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是巴南区教委直属高级完全中学、重庆市联招学校,位于有“重庆主城南大门”之称的界石镇,上界、渝黔、渝湘、内环和绕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市中区仅2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37404平方米,创办于1925年,抗日战争时期为“国立边疆学校”校址。学校穿越了88载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渝南中学”、“国立边疆学校”、“巴县第十中学”、“四川省重庆市界石中学”、“重庆市界石中学”、“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等发展阶段,通过几代人不懈追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是巴南区首批创建品质教育星级学校之一,确立了以“爱的教育”为内核的一系列办学思想,以“博爱立校、文化润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为办校方略,努力践行“让爱与师生的发展同行”的办学理念,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爱的教育”特色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