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八中学坐落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又名"东庄中学"),即湄洲湾畔醴泉半岛中部。新秀疏港公路从校门口经过,距名闻海内外的天然良港--秀屿港仅有6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沿海地区莘莘学子求学立志的理想之处。莆田第二十八中学前身为东庄中学、农业中学,创办于1965年春,1997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升格为秀屿区唯一的一所省级职业中专学校,2003年7月根据莆田市人民政府文件的精神成立了"莆田第二十八中学"。迄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一所集初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于一体的规模宏大的综合性中等教育学校。学校校园面积33亩,建筑总面积25334㎡,目前已完成新校园征地94亩。学校先后建成了教学楼3幢、综合楼1幢、办公楼1幢、实验楼1幢、宿舍楼4幢,校容校貌为之一新,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拥有健身房、电脑室、电教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厅、梯形教室、礼堂以及模拟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备及模型样样俱全,是秀屿区办学条件一流的花园式的完全中学。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勇于开拓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员185名,中高级职称教师86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15名,在校生2000多人。学校先后获得了:"福建省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绿色单位"、第八届、十一届"莆田市文明学校"、"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学校"、"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莆田市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莆田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莆田市绿色学校"、"莆田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莆田市职教工作先进单位"、" 网络文明教育先进学校"、 "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莆田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莆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市校园绿色网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40多年来,该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写下光辉的一页。如今,充满青春活力的莆田二十八中在创新中闪光,在创新中扬帆,在创新中远航,象鼓满风帆的航船,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向莆田市的优质教育窗口学校目标奋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质立校,科研兴校,培养具有良好学力、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理念,以"与时俱进、求是创新"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和"德育放首位,智育是核心,体卫重保障,美育贵升华,劳技求创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的途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秀屿区的教育窗口学校,是莆田市第11届文明学校。
福建省福鼎五中坐落于沙埕镇兴德庵处,背枕青山、面对海港,环境美好。校园面积50亩,修建面积11000多平方米。现有18个讲授班,教职工76人,门生900多名。她的前身是“福建省福鼎县第五中学” 、“闽东渔业职业黉舍” 、“福鼎县沙埕黉舍中学部”,1974年被省教委定名为“福建省福鼎县沙埕中学”,系整日制浅显完中。 新中国建立第十个年初即1958年的时候,天下大炼钢铁,“情势看好”,于此同时,提出提高小学教诲的目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与小学办学的衔接,便大力创办中学,如此,“福建省福鼎县第五中学”(以下简称福鼎五中)继福鼎二中、三中、四中以后于1960年应运而生,开端了她进步群众文明本质、培养人才的任务和盘曲盘曲的生长过程。1960年仲春开端筹建校舍,共建一座四个各52(8×6.5)m2的单层砖木布局课堂(今校食堂西脸部分的教工和门生宿舍,危房)。同年7月至8月筹办招生,招收门生两个班百人摆布,生源主如果当时沙埕和店下群众公社的小学毕业生。因其学习刻苦,本质较高。9、10月间开端正式上课。建校之初,全部教职工共7人缪挺銮同道任副校长,掌管事情。教诲主任由郑祖舜同道担负,还稀有学西席游少平、语文西席王可凤、杨德茂等。当时髦德庵为沙埕公社(沙埕公社设南镇)水土大队辖内,因阵势较高,少人居住,当时黉舍四周还是荒草萋萋一片,一座四个课堂的单层屋子显得孤寂而冷僻,但是因为住进了这些在困苦期间仍矢志于讲授和肄业的教员、同窗们,这座讲授楼便由此活泼了起来。当时四间校舍两间为课堂,一间为门生宿舍。别的一间隔成二小间做成办公室和西席宿舍。再借水生大队放鱼具的草楼来做食堂。因为1958年的“大跃进”带来了1960年下半年的大困难期间,可福鼎五中的西席仍保持饱满的精力,处置于讲授事情。在物质糊口极度困乏的环境下,他们发扬艰苦妥协精力,刻苦刻苦,怨天尤人。在讲授楼旁开荒种菜,聊以充饥。在当时公社、大队的支撑下,师生本身休息,在讲授楼前坎(即“群众会场”左边)清理出了一块平地,建起了一个篮球场。沙埕中学厥后生长为省篮球传统项目黉舍,在篮球活动项目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至今方兴日盛,建校之初五中师生本身开建篮球场之事不克不及不说是厥后在艰苦前提下生长篮球奇迹的泉源。第二年招收重生两个班100多人,加上二年级两个班,四个课堂全数用上,借水生大队的一个堆栈为女生宿舍。缪副校长、王可凤教员、工友阿若三人就宿厨房,用门生床架。师生除了本身脱手,改良糊口以外,沙埕公社的带领和人名赐与很大支撑帮忙,李美娥书记正视教诲,尊敬西席;水生大队经心尽力,在精力上、物质上大力支撑办学,如优惠供应海产品,借给黉舍办公桌、食堂器具,还借屋子。到了1962年,物质糊口已非常艰苦,特别是粮食极其严峻,师生常饿肚子上课,更有一部分门生的了浮肿病,再加上跟着门生数量的增加,西席装备和办学前提跟不上,诸多方面的困难身分使黉舍难以保持下去,故在首届门生即将毕业之际,按照省里的精力,县撤掉了福鼎五中。福鼎五中就如许走太长久而艰苦的三个年初而下马了,但她为沙埕等地人名培养了200多位初中门生,其根本教诲意义严峻,这些门生或走入社会或持续肄业,为社会做出了主动的进献,现在已有洪恒针、洪恒钗、王为美、李若良等将近10位同窗生长为党政带领干部。她所初创的艰苦妥协精力滋育了沙埕中学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赤水中学位于戴云山西麓、九仙山脚下,海拔近 千米,地处西半片交通要道。四面青山环抱,环境优 雅,风景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它的前身系 德化第三中学。 学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57年9月。1959年9月把赤水小学附设初中班改为德化第三中学,校 址设在赤水后庵。1962年2月因战备需要动用三中场所,县政府决定停办三中,该校师生全部拼入 德化第二中学。1968年春。赤水公社在赤水后庵原三中校舍创办赤水中学。过去的赤水中学,规 模不大,面积较小,三栋民房一字排开,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承各级领导悉心关怀, 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经数届师生发愤图强,而今的赤水中学焕然一新。 走进赤水中学,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学校占地面积16675余 平方米,建筑面积871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给人以 清新舒畅的优美感觉。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共6幢。有宽敝整洁的学生食 堂、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有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微机室,应有尽有 ,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有美术、音乐、阅览及生理、心理健康等专业室设备情况均达标 。有景色怡人的读书公园,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以“明理、启智、创新”为校训,以 “面向农村、质量上乘、充满关爱、人人成才”为办学目标,形成了“民主、务实、和谐、进取 ”的学校精神,孕育了 " 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 的优良校风。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能力,迎接新世纪科技人才竞争的需要,学校正在 认真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 争取早日实现创建的办学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赤水中学将乘上理想教育的巨轮,正扬帆起航,开拓奋 进,迈向学校教育理想的彼岸。
泰宁县开善中学创办于1926年。现有6个讲授班,门生209人,教职工25人,此中中级以上职称12人。校园占空中积1。2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315平方米,黉舍具有电脑室、图书室、尝试室、多媒体服从室等,98年顺利经由过程了“普九”验收,06年顺利经由过程“对县督导”查抄。 多年来,我校订峙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惟,以“德育为首,以报酬本”为办学准绳,以“连合、勤奋、务虚、创新”为校训,尽力扶植“连合、勤奋、严格、朝长进步”的校风,对峙“办百姓对劲的教诲”,深化教诲讲授鼎新,主动推动本质教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长的优良人才,多年获得各级部分的表扬。
安然安静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位于安然安静县国强乡三五村郭坑磨寮,前身为1958年秋创办的安然安静第七中学(老区群众现在还风俗“七中”如许的称呼)。近半个世纪来,广大师生严于治学,校风杰出,为国度培养了多量优良人才。 1958年秋,在党和当局的体贴下,为生长山老区的教诲奇迹,培养山老区群众后辈,开端创办安然安静第七中学,校址在三五村郭坑磨寮(现在的校址)。在当时各乡(群众公社)交通非常闭塞的环境下,国强乡郭坑恰是国强各毗邻州里的交界地带和中间点。为处理泛博山老区群众后代就学难的题目,在三五郭坑创办了安然安静第七中学,面向坂仔、国强、安后、大溪、九峰、崎岭、霞寨、国强林场等泛博山区招生。第一批到七中任教的西席有陈木桂、杨茂才、朱清来、周子源、曾庆源、吴兴生,林忠仪、李东季、叶长发、赖建华划一志,陈木桂任校长,招收甲乙两个班门生共84人,学制三年,安然安静七中的创办揭开了三五初中讲授史的尾声。 随后几年内,林能万、蔡鹤影、蔡福铨、魏天亮、罗寿田、林八景、曾宽杯等接踵到校任教,他们有的来自邻省的广东,有的来自本省的福州、泉州、厦门,本市的南靖,本县的国强、安后、大溪、崎岭、九峰等地。 七中创办期间,全部西席在本地当局的带领下,和老区群众一起,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建校活动。为了改良从简就陋的办学前提,他们以生长山区教诲奇迹为己任,发扬革命前辈不怕流血捐躯、艰苦创业的精力,充分操纵早、中、晚空佘的时候,构造门生扛石,挑沙,拣石子,本身脱手,扶植七中校舍。为了大面积进步讲授质量,西席们还操纵假日、节日时候登山渡水,进里手访,因为下级党政的精确带领,师生们满怀决定信念,以校为家,尽力办好黉舍。 在创办期间,黉舍还倡导展开师生同吃、同住、同糊口、同休息的“四同”活动,师生干系紧密密切,“亲其师、乐其道”。1960年首届门生插手中考获得优良成绩。陈老钦、陈木桂,陈江海、陈耀武、赖大伦、赖硕枝、赖跃忠、何英清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创办期间建有一座石木布局二层西席宿舍共8间,一座平房课堂共6间,一座平房共5间做为门生宿舍、2间厨房。 1966年,跟着文明大革命开端,黉舍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当真抓好讲授,又展开了学工、学农、学军等一系列活动,获得明显成绩,遭到了下级的好评。 1969年,安然安静第七中学重新调剂,改名为“国强中学”,周学源同道任国强中学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设总校和分校。总校就是现在的国强中学(原高坑碧岭小黉舍址)。原七中校址办国强中学三五分校。分校归属总校带领,侧重招国强内基点门生,学制二年,1971年总校增设高中部,学制二年,首届招收二个班,共100多论理门生。 1977年规复高考、中考招生轨制,情势的生长愈来愈有益教诲奇迹的生长。广大师生以满腔热忱和老区群众艰苦妥协的精力,投身到教诲讲授上,1979年、1980年、1981年高考、中考获得优良的成绩。 1982年国强中学高中部开办,初中部学制改成三年。 1982年6月,在各级当局和陈天赋等革命老前辈体贴下,三五分校办成独立初中校,学制三年,改各为“安然安静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罗寿田同道任校长。三个讲授班,门生160多人,西席有罗寿田、赖国才、陈艺生、陈建政、卢跃生、张茂杉、赖西京、许坤泉、胡元生等。 跟着办学质量的上升,招生范围扩展,各级当局非常正视老区黉舍的办学前提。1985年又新建一幢混凝土的讲授楼共8间课堂,计540平方,窜改了耐久以来门生在创办期间兴建的土木旧平房课堂上课的面孔。 1988年,因为教诲讲授成绩明显、黉舍“三风”杰出,很多黉舍带领、骨干西席调往兄弟黉舍当带领,陈艺生同道接任校长,陈建政同道任副校长兼教务。同时,黉舍又弥补了多量新毕业的师资力量,窜改了黉舍师资耐久缺编的征象。在校门生数也从本来200多人猛增到近400人;校舍面积也从本来1000多平米生长到2600多米,校园面积14.7亩。建有讲授楼一幢,综合楼(金城楼)一幢,门生宿舍楼一座,西席宿舍楼一座。建有食堂、厕所、大门、校桥、围墙、体育活动场等根本设施,添置了大量讲授仪器、图书。成为1997年两基验收时完整达标校。2001年秋,陈建政同道接任校长,陈日光任副校长。黉舍又迎来了一个新台阶,黉舍一是抓好带领机构扶植,完美教务处、政治处、工会、团队各中层带领的培养和任命,使黉舍各天性机能部分做到既合作又合作,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共同把黉舍办好。二是持续抓好讲授通例办理,完美各种规章轨制。操纵投止生多、便于集合办理教诲的上风,从泉源知识缺漏补起,稳固新知识,使黉舍教诲讲授质量综合比耐久以来名列全县独立初中前茅,也多次遭到下级党委、当局、主管部分表扬。此中2002年9月被安然安静县教诲局授予2002届初中毕业班事情“进步幅度奖”,2004年9月荣获安然安静县2004届初中毕业班事情“先进单位”。 现在,安然安静县国强三五初级中学正以其年青的姿势、全新的面孔走向二十一世纪……
莆田第十二中学 (原华亭一中)创办于1957年,坐落于莆田市华亭镇木兰溪畔,校园占地68亩,校舍总面积24886平方米,校园布局公道。具有讲授楼、尝试综合楼、藏书楼、西席宿舍楼、门生宿舍楼、门生膳厅等8幢,校园网、多媒体课堂、电子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尝试室等服从齐备,设备先进。校园内绿树成荫,文明氛围稠密,育人环境美好。现有六个年段,52个讲授班,门生3078人,教职工238人,此中初级西席43人,中级西席74人,郊区级骨干西席46人。 黉舍创办52年来,历任带领尽力奋进,泛博西席爱岗敬业,治学松散,校风杰出,高考成绩持续九年居莆田市乡村完中之首,培养了两万多毕业生,校友遍及国表里,此中有中科院院士洪茂椿、留德卫星测控专家许国昌、留法博士林青龙等博士21人,有传授、初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研讨员和企业家等二百多人。办学质量稳步进步,誉满莆阳大地。5月份,福建省教诲厅文确认莆田第十二中学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黉舍。(、省高中新课程鼎新尝试样本校。 新世纪,黉舍以“统统为了门生全面生长”为办学理念,以“连合、勤奋、朝长进步、贡献”校训,本着承前启后、务虚创新的指导思惟,着力于讲授水安然安静教诲效益的双歉收,优化师资布局,进一步深化本质教诲鼎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2007年是建校五十周年,届时诚邀国表里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回校共襄黉舍生长大计。 莆田第十二中学针对乡村完中特性,重视构建“2000分自主办理”体系,让门生在自傲、自律、自理、自强的教诲氛围中安康生长。这个充满人文体贴的教诲讲授体系获得了喜人的结果,使这所乡村完中凸现出本身的办学特性,跻身于全市同类黉舍的前线。
莆田第十四中学始建于1958年,首用校名莆田市涵江区第一中学。学校地处闽中商贸集居重镇——涵江延宁,东有宽敞马路直抵校门,西有古驿道横跨新桥头,南面港道船只穿梭,北向古朴民宅辉映水乡特色。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水陆交通方便,正是学生求知、发智成才的理想天地。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为莆田市一所颇具规模、享负盛名的完全中学。现有在校学生2500人,教职工196人,其中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88人。调整充实后的班子结构、岗位设置更趋合理,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挑起大梁,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历来以德立校、以先为本、以情治校、以智求新,坚持“办好初中、发展高中、培育特长、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创造性地开展素质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四有”人才 ,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尤为突出,初中课改发挥全区龙头作用,中考各次指标考核连续位居全区前茅;高考大打翻身仗,高等院校录取比率逐年攀升,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莆田市育人有功学校”、“莆田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莆田市花园式学校”、“莆田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莆田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标准的教学、实验、教研等多功能大楼,各学科教具器材、教学仪器配备齐全,语音、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现有的校园绿草成茵、树木成林、花香四溢,新扩大的园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与环绕周围的望江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一座占地面积100亩的花园式达标学校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涵江西区大地上。 涵江区划调整给学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莆田第十四中学全体师生决心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1、黉舍的大要 1958年,管前马坪小学附设初中班。1959年,初中班独立,定名为“尤溪县第五中学”,迁址管前。1970年设立高中部,1980年撤消高中部只办初级中学,改名为“尤溪县管前中学”。1982年增设职业高中班,本乡招生。1991年改名为“尤溪农业职业中学”,农职中面向全县招生,每一年招生数近百人。厥后因初中门生逐年猛增,校舍严峻紧缺,1997年农职中开办,又复名为“尤溪县管前中学”。 我校现有22个讲授班,1036论理门生(此中男580人、女456人;七年级:292人,八年级:386人,九年级:358人)。107位教职员工(党员西席18人、此中女党员西席3人),大学本迷信历76人,专迷信历28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97.2%;初级西席9人,中级西席29人。黉舍班子成员15名,正校长1位,副校长2位。黉舍占地3万多平方米,校舍面积2万多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合1.2万平方米,并具有250米环形跑道,两个标准化水泥球场。 与县同类黉舍比拟,我校具有较为优胜的讲授设施。校图书室现有各种图书30659册,人均30册(国度标准:人均25册)。设备了一些当代化讲授设施:96平方米的电子计算机课堂一间,装有较高建设的讲授用计算机40台;多媒体语音室一间,56个坐位;梯形多媒体课堂一间,120个坐位;电子备课室一间;各处室均配有办公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标准化尝试室3间(28组)和标准化仪器室3间;扶植了校园网。 2、获得的成绩 ①讲授成绩明显。近十年来,我校被省1、二级达标校登科的门生数呈逐年增加的杰出态势,中考登科率一向居县同类黉舍前茅。三年来,上三明一中、三明二中、尤溪一中和尤溪七中登科犯颀线的,共有359人,仅客岁就有134论理门生上线。 ②门生插手各级比赛成绩斐然。仅近三年来,门生插手市级以上学科比赛,获奖52人次。 ③社会效益好。近五年来,前后获得“市文明黉舍”,“市提高尝试讲授事情先进单位”,“市先进教工之家”、“市交通安然先进单位”、“县教诲事情先进单位” “县最好基层所站”、 “县本质教诲一等奖” 等多项名誉称呼。 3、面对的题目 ①是师生留宿前提差,我校现有两栋危楼无力改革(食堂和一栋师生宿舍楼),此中师生宿舍楼于2003年10月被扶植局有关部分鉴定为D级危楼(尤建[2003]函36号)。因为校舍严峻,有部分师生还在危楼居住有较大安然隐患,砖木布局的食堂修建时候较为悠长,2005年被扶植局有关单位鉴定为D级危楼(尤城规建[2005]函22号),也存在安然隐患。 ②是校表里教诲构成激烈的反差,外部环境庞大,网吧对门生的身心形成严峻的影响,特别生转化事情结果不太抱负,门生办理难度加大。 ③是黉舍留守生逐年增加,2008年留守生数达到381人。 ④是停学率较高,控辍的难度大,停学率有收反弹。 ⑤是门生两极分化,厌学门生多,差生面有扩展的趋势。 ⑥是部分西席事情主动性不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