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始终是中山小学一道充满生机的风景线。 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赛月小学,其间两次异名,2004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中山小学,一所占地面积不大的一般校,但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下,校园处处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和优雅的艺术美。栩栩如生的孙中山先生雕像、醒目的标语、校训、宣传橱窗……无不令师生们耳濡目染,心弛神往。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802名学生,30名专任教师。为了教师位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课改理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运用其中,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之形成一支师德良好、学历层次较高、积极上进的教师队伍。学校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单位”、“福州市现代技术实验校”、“福州绿色学校”、“福州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 学校在抓科研,显特色的同时,不忘抓教育教学管理,使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攀登新台阶。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在鼓楼区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我教师叶榕、陈菁、林晓薇等以优异的成绩分获数学、音乐、英语学科“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校在教育课改学习适应过程中良好的教师素质队伍。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我校利用国庆节、中山诞辰纪念日等各大节日等,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创设校园的德育大环境,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特色。 几度春秋历程,数载辛勤耕耘。中山小学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业绩;学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了学校能再创辉煌,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花园小学于1957年建校,座落于鼓楼区东街小王府18号,建筑面积1904平方米,实用面积1843平方米。现有教学大楼一幢,普通教室600平方米;综合大楼一幢,内设图书馆、阅览室、自然室、仪器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会议室、少先队大队部、雨盖操场等专用场地。教学大楼内还设有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监控室、教具室、科技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教师与行政办公室、教工活动室等。 学校现有教师21人(含代课教师4人)。其中女教师19人,男教师2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7人,未定级5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团员5人。教师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1人(其中6人正进修专升本)。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330人。 花园小学为鼓楼区首批办好的七所一般校之一,学校坚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唱响在创新中攀高峰的主旋曲。在研究性实践中寻求发展,这就是花园小学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学习、思考、创新 参与、体验、成功,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全体教师的学生观、育人观。我们的老师是能够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我们的学生是能够在校园生活中、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汲取丰富的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的。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深知应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我们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在这座花园式的校园中,默默地工作,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着园中的花朵和幼苗。园丁爱花朵,花朵也爱园丁,这就是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引以自豪的一份情感。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获得了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先进教工之家、鼓楼区教科研先进单位、鼓楼区“绿色学校”等称号,校图书馆被命名为“省级达标图书馆”,校少先队大队先后被评为区先进大队和福州市先进大队;校“假日小队”还荣获“全国文明雏鹰小分队”称号。 国运兴则教育兴,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也赋予我们责任,人民给我们信心也寄予我们以希望,“花园”中的辛勤园丁们一定会奋发向上,努力攀登,去创造花园小学素质教育的灿烂明天。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晋安河畔,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小学。晋安一小的前身是东瀛小学,创建于1906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29个教学班,学生数达1500的区级中心校。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3,占教师数的33%,目前获大专学历的教师28人,占38.5%以上。 晋一小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玉麟和副校长韩起柱、程珠英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课堂主渠道改革,坚持走科学化、民主化的规范管理道路,积极开展了教科研工作,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现在全校有30多位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全国"九五"教育规划、福建省基础教育重点课?quot;指导-自主学习"和全国"引探教学法"教改实验,22位教师被聘为省级实验员,40多篇教改论文发表在《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的教改专著和《现代中小学教育》、《福建教育》等CN刊物上,有5 节教改录像课在福建教育电视台播放。该校为晋安区成功地举办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在型现场观摩会,接待来自省内的尤溪实小、长乐师范附小、南安附小、三明实小及厦门等各兄弟学校教师参观观摩。学校喜获省"指导-自主学习先进教改实验基地"称号,并两次被评为全国"用好用活引探教学法"先进单位。 在以前,晋安一小还是“鼓楼四小”。福州重新分区后,晋一小才真正的成为现在人们常叫的“晋安一小”。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新老教活动,精心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全校开设了各类特长班,特色活动小组有36个,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均走在区、市前列,获得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福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多项荣誉。 今天,晋安一小这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在创设"全国发展加特长"的教育中,正已崭新的面貌,踏踏实实的在教改大道上迈向新世纪。
福州钱塘文博小学由金帝集团•仁文建设有限公司捐资1600万建成,占地2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共计36个班级,可容纳学生两千人左右,仁文公司除投入1200多万建造钱塘文博小学以外,另出资300万保质保量购齐所有教学设备,并捐献100万元作为教育奖励基金以吸引优秀师资。因此,钱塘文博小学不仅各项常规的教学功能齐全,还引入了校园网络,多媒体进入每间教室和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是福州市配备最齐全的小学之一。同时,在软件上,鼓楼区教育局引进钱塘小学的品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指定名校钱塘小学主管该校的教学和管理,选派品学兼优、年富力强的校长和领导班子,在鼓楼区全区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按中心校标准组建一支师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以省级师范校标准建设,计划三年后创办成为福州知名小学。 校训: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再用礼仪、礼节等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就不会违背君子之道了。” 培养君子或仁人是孔子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成为君子,孔子认为,不但要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而且要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的行为越轨,这样才不会违背君子之道。博学,就是要广博地学习;“于”,是“对”的意思;“文”,指的是古代的文化知识;“博学于文”即对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进行广博的学习。“约”,即约束;“之”,指个人自身的行为;“以”,即“用、拿”;“礼”,指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孔子把礼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把它作为做人的起码要求。认为人们必须知礼、守礼,以礼为立身标准,才能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约之以礼”,即用“礼”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使之越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对此,孔子的学生颜渊这样评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老师善于用古代的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前进都不可能。”按照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成为具有很高的道德规范的有道之人——君子,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要讲礼貌,懂礼节。因此,“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一古训,可以是对教师、学生的总体要求,也可以是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德才兼备。我校领导基本上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花大力气抓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这里的“礼”可理解为包括“礼仪、礼节、礼貌”等方面的道德行为规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