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国侨胞张清泉师长西席捐资创办的升天县东屏中学(升天第四侨中),位于鲤南镇南部,东接鲤南产业园区,北距一环路3千米,距县城4千米,交通便利。近闹市、亲山川。校园面积2万平方米,校内柳绿花红,绿草茵茵,是一个求知学习的抱负黉舍。为了便利众后代就近入学,我校又在玉田小学设立玉田分校。师资力量及讲授资本黉舍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职员式工52人,此中初级西席8人,一级西席21人,本迷信历达到80%。黉舍现有16个讲授班,门生800多大家。黉舍设施完美,校准课堂24间,尝试室5间。有电脑室,尝试室,多媒体课堂。黉舍讲授质量逐年上升,历届中考均获得过不错的成绩,特别是07毕业班中考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名,深得社会信赖。黉舍名誉比来几年来,黉舍被评为“市文明黉舍”、“市先进教工之家”、“县本质教诲先进黉舍”、“省实际行知思惟,促进教诲鼎新先进个人”、“安然校园”,持续三年被评为县黉舍办理先进单位。
前沁中学占空中积20亩,在校生727人,此中有6位中学初级西席,28位中学一级西席,具有一支年青有为的讲授骨干步队。黉舍坐落于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最北端的小山坡上,北依巍峨的五侯山,南临一马平地的莆田盐场,风景诱人,是一处学子们读书肄业的好处所。 前沁中学原是前沁小学从属中学嬗变生长过去的。已经走过近80个春秋。追溯汗青,前沁小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百姓党莆田前下盐场(莆田盐场前身)公署地点地的一所小学。创办现在有革命先烈陈兆芳、吴承斌和革命老同道苏华,许彧青等曾在这里停止过革命活动。他们为了不透露本身的身份,一面对峙党地下革命活动,一面在黉舍任西席。前沁小学创办于1927年冬,当时校名为私立浔江小学(前沁村古称)。黉舍建立董事会。由本村李国英师长西席任懂事长。礼聘莆田城内培元小学(今梅峰小学)校友林东伯(号春申)为校长,黄天早、林龙田、郑振宁、黄涵生等报酬教员。开设三个班级,招收门生150多人,借用一座五间厢民房和一座佛堂为校舍。浔江小学也是东峤盐区第一所小学。黉舍因为有一些革命党人在此活动,是以也指导了一些革命青年投身于革命奇迹,如李登、李国柱、李天顺等。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黉舍前后由祁佳音、黄玉紫、陈瞻岵等任校长。 天下束缚后,群众当局领受了浔江小学,易名为前沁小学。50年代中期,前沁建立群众公社,遂黉舍改成前沁中间小学,成为学区地点地,统领四周10多个小学。这个期间校址在村里“普应亭”内,四周制作了几间课堂,还辟有操场、篮球场、沙地及围墙等,算是比较像样的乡村塾校。60年代中期,前沁公社迁往东峤,改成东峤群众公社。前沁中间小学(学区)也随而搬家往东峤。黉舍恢答复复兴名前沁小学。 1970年春,为了呼应党和当局提高乡村初中教诲的号令,前沁小学开端增设从属初中班。春季招收本村及四周村落20多人门生,由方文焰担负小学(包含附中)校长,林维泉任教诲。附中西席有林维泉、李伯侯、张美华等。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工基、农基等课程。1971年春,这班门生转入东峤中学初二就读,附中持续招收月朔重生40多人。门生来自前沁、万兴、东蔡、凌烟、梁厝等村。前后有西席林鸿章(莆田一中下放西席)、张锦铭、林维泉、李伯侯、李文照等。1972年春,附中持续招收月朔重生,增加了几位西席,如翁文澄等。1973年春,首届两年制春季班初中毕业,按照下级精力,分派给本届30多人初中毕业生10个名额升学高中。1974年春,黉舍又毕业了第二届初中生约有40人。1975年春,黉舍按下级告诉精力,本届毕业生(包含统统各个班级和小学在内)的门生规复“文革”前普通的夏季毕业,春季招生的教诲普通轨道。 1973年3月,方文焰调任魏厝小学(亦设附中)任校长,黉舍由唐金兴接任校长。同年秋,下级调来周玉亮继任校长。1975年9月,由黄文泉担负前沁小学(包含附中)校长,林鸿章任附中教诲,唐银源任小学教诲。1976年秋,附中部分班级从小黉舍址拆离,迁往盐场气象台山坡上课,建有四间课堂,并租用养路班宿舍。1978年附中再次扩建校舍,到80年代初,由在校舍面前兴建讲授楼、办公厅等,扩展了校园面积,形陈范围绝后的初级中学。1983年9月,由林文柏继任校长。1987年9月,曾国梁接任校长一职。1989年9月,林建富任附中教诲(掌管附中事情)。1990年9月,由李伯侯担负小黉舍长。这个期间附中与小学固然分开(经济与停业独立),但行政上仍然附属小学和学区带领。1993年9月,全县停止第二批初中校同一布点打算,经下级主管部分批准同意,前沁附中开端与前沁小学脱钩,并正式定名为“莆田县东峤镇前沁初级中学”。 黉舍独立后,由许绍雄、李文照两位担负副校长,同时建立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等呼应机构。黉舍开端走向正轨,范围不竭扩展。前后制作了一座三层讲授楼、教工宿舍、门生膳厅、师生宿舍、校门等根本设施,根基构成了一所较为完美的乡村初级中学。1995年4月,由林梅芳担负校长。2000年9月,黉舍建立党支部,林梅芳校长兼任副书记。2001年9月,林梅芳、李文照因大哥退居二线,任黉舍调研员,由唐国良担负校长、程志阳任副书记。2004年7月,因事情需求,程志阳调离前沁中学,秀屿区鼓吹部任命唐国良校长兼任黉舍书记,陈国志担负黉舍副书记(2006年调离)。2007年2月新任命刘金森为党支部书记,董福明为副校长。2008年12月5日,唐国良调离前沁中学,陈国新接任校长。 前沁中学是一所既年青又陈腐的革命老区黉舍,办学汗青悠长,人才辈出。单从1970年春初中班的出世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过程。这些年来,在黉舍西席和门生的共同尽力下,降服了重重困难,度过了艰巨的光阴。莘莘学子从校门走向社会,奔向故国的五湖四海,为社会主义当代化扶植奇迹作出主动的进献。黉舍主动倡导“依法治教,民主理理,扶植文明黉舍;内强本质,外树抽象,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主旨,踏实展开教诲讲授事情。 2001-2002年度开端,,黉舍停止了首届校园文明艺术节活动,至今已胜利停止了三届,校园文明氛围极其稠密。有培养门生拼搏精力的校活动会,也有熏陶门生情操的联欢晚会;有消防灭火扑救行动演示的安然教诲活动,也有丰富校园糊口的游园活动;有建立门生悲观精力的歌颂比赛,也有培养门生创新精力的手工制作比赛。等等。 比来几年,黉舍前后被各级党委、当局别离授予“秀屿区第二届本质教诲合格黉舍”、“秀屿区第一届文明黉舍”、“市小百姓品德扶植优良构造奖”“秀屿区打算生养先进单位”等各种名誉称呼,并在2004年秀屿区教诲体系行风评断中以98高分获得全区第二名,同年度在狠恶的中考比赛中又获得了良好成绩,优良率居本镇初中校之首,揭示了前沁中学新风采,谱写了前沁中门生长新的篇章。2005年,中考上一级达标校高达28人。 前沁中学作为一所既年青,又陈腐的革命老区黉舍,以后正主动号令全部西席发扬良好传统,尽力事情,不竭摸索创新,创作发明杰出的校风,丑化育人环境,为老区群众培养更多有效人才,尽力为扶植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当代化奇迹进献力量,再创光辉。
莆田第二中学前身为哲理中学,始建于1878年,1952年改名为“莆田第二中学”并沿用至今,1956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一级达标中学”。新校区于2004年2月动工,2005年3月顺利搬迁。学校占地面积233.7亩,按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域设计建设,20多幢建筑布局合理,可容纳5000人。 莆田二中新校区,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配置,占地面积233.7亩,可容纳5000人。 建有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500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6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体育馆5600平方米、标准游泳池一个、淋浴房550平方米、篮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多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 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要求配置,总投资约1.6亿,为兴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位于莆田 荔城区 荔涵大道旁边。 莆田二中是百年名校。
莆田市第七中学校坐落在兴化平原与山区的接合处梧塘镇东街区,东迎晓日,西望笔架,眺壶山,北邻公路,是所交通便捷、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老完中。其前身博文财经学校创建于1944年,后学校更名为莆田七中、五·七中学、梧塘一中,现又重新起用校名“莆田第七中学”。学校已培育出我省乃至我国各条战线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曾以其卓越业绩彪炳史册,闻名遐迩。她似兴化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至今,她已跨过60年的沧桑岁月。 近年来,学校班子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励精图治,致力于三级达标重振“博文”雄风,带领学校步入新时期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良好的高、中考成绩。学校坚持“德育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使学生勤学老师乐教蔚然成风。97届文科考生陈智军获原莆田县英语类总分全县第一名;98届理科考生许春聪以高分蟾宫折桂,喜获莆田市“方伟廉奖学金”;99届文科考生许雪峰又以原莆田县普通完中文科类总分第一名的佳绩,再夺“方伟廉奖学金”;2000届至2002届考生高考均超额完成原县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上省专线比率均超55%,上本科人数尤为可观。2003届高考更上一层楼,除上本科总数比率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外,多位同学考上重点大学;专科上线率达89%。在硬件建设上,学校领导又多方筹划,成绩斐然。学校争取到新加坡林、刘、王三位先生120侨资,兴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集办公、教学、实验于一体的五层综合楼。之后,侨胞林先生增设100万“林金钵先生奖教奖学金”,使这成为教学的强劲后盾;学校斥资14万元组建了电脑室;2000年筹资70万元建造了生活设施齐全的四层学生宿舍楼,面积1489㎡。嗣后,再争取到侨资5万港币组建了“陈玉书先生语音室”、林金钵、刘成楼俩先生捐款6万人民币兴建新校大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 2001年秋新班子上任后,以冲剌三级达标校为已任,纵横捭阖,内强管理,外疏环境,恪守“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进行各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各界群众良好的的口碑。学校主要领导在管理上狠下功夫:(1)加强行政队伍自身建设,要求行政加强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团结精神,确保其发挥学校工作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抓师德师风,鼓励教师“专”升“本”,建章立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3)千方百计注重抓教学及课改中心任务,坚持“高、初中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办学原则;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法的运用,注重师生互动和“三维”目标的统一,极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大家进取心,为每位教师提供晋升的机会。继学校“三处一室”行政人员竞争上岗后,学校对工会班子和各教研组长人选也实施竞争上岗,真正为德才兼备的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目前,新班子与时俱进,雄心勃勃,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今年60周年校庆时实现三级达标,使学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为此,新班子除加强软件建设外,正极力完善学校硬件建设。经多方筹措,造价80万元的教工宿舍楼及斥资140万元的校友楼(新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我们还征地33亩,筹资200万元已扩建400M标准运动场;筹资500万元建造富有现代气息的科学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现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和200台电脑。2008年4月升格为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校园现占地面积57533平方米,校舍面积24311平方米,绿化面积355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高级教师50人,中级教师50人;40个教学班,学生1959人。 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常年绿树成荫,环境静谧优美。拥有符合省达标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阅览室、美术音乐专用教室;设有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及百兆以太网,配备电脑170部;馆藏图书6万余册;建有标准400M跑道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各种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梧桐栖凤、塘渊卧龙。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学校秉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教学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民主管理、规范办学、创新发展,努力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同时爱国侨胞捐献的100万元 “林金钵先生奖教奖学金”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强有力的助动力。高、中考成绩逐年提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获佳绩。07年高考大专上线193人,上线率76.6%,本科上线45人,4位同学考取本科一批,理科最高分593分,居全区第38名,文科最高分552分,居全区第44名;07年中考66位同学考取一级达标校,最高分445分,名列全区第二名。07-08学年在数学、理化生奥赛及其他学科各类竞赛中,有39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人次荣获省奥赛三等奖;高中学生开展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成效。 2003年至今,学校先后被授予省先进教工之家、市先进教工之家、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市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优秀学校、市网络文明教育先进学校、市学校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先进集体、区文明学校、区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秀屿区石码中学创办于1993年8月,其前身为石码附中,它座落于湄洲湾畔礼泉半岛风光秀丽的五马山上。其南面是宽敞通畅的疏港公路,西南比邻秀屿港区,东北邻近秀屿区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优美。学校校园布局分作三大区域: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目前学校校园面积35351m2(约53亩),生均面积29.8m2;校舍建筑面积10853m2,生均校舍面积9.16m2,绿化面积8424.4m2,生均绿化面积7.1m2。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整洁,美丽。 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学校拥有教学楼两幢,共26间教室,其中新教学楼设有电化教室、电子备课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图书馆以及电教、美术及体育等器材室;综合楼一幢,内设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室、准备室,还设有语音、电脑、音乐等专用教室;教工宿舍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二幢。学校图书馆面积148.5m2,藏书量达36000册,生均30.03册,备有各类报刊、杂志56多种,各类工具书153种。学校拥有供学生课间操使用的大操场一个,总面积9377.5m2,内设环形250m跑道和100m直跑道的运动场一处以及各类固定的体育附属设施。学校现有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4个,可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和师生课余生活的需要。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学生1158人,共21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平均年龄32岁,学科配套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31人,占42.5%,拥有专科学历4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现有高级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8.2%,中级教师17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90%以上教师能够胜任初中循环教学。全校5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一级合格证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4%。学校现有省级中青年学校带头人1 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人。
莆田第六中学坐落于风景娟秀的涵江区青璜山上,汗青悠长,人才辈出。黉舍建立于1924年,颠末八十多年的生长,办学范围不竭扩展、办学前提慢慢完美,办学水常日趋进步,2001年被确以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2006年被确以为福建省高中新课程鼎新尝试榜样校,成为一所名不虚传的省内名校。黉舍占空中积约10万平方米,修建面积3.69万平方米。别离建有当代化的讲授楼、办公楼、迷信楼、藏书楼、体育馆和门生公寓等,设施齐备,服从完美。配套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尝试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课堂、艺术课堂、说话课堂、劳技课堂等公用课堂。具有国度一类标准的体育活动园地,千兆校园收集履盖全校,并与互联网接通。黉舍还设有地理台、地动测报室、生物园、生态馆和小生态庇护区等,为全面实施本质教诲供应了杰出的物质根本。校园修建犬牙交错,连接校园讲授区和活动区的望江天桥已经完工,外型奇特,表面宏伟壮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内植被四时常青,与当代化的修建融为一体,被省教诲厅认定为“一所具有丰富的汗青文明秘闻和当代教诲气味完美连络的花圃式黉舍”。黉舍现有讲授班40班,门生2306人。教职工256人,此中初级西席94人,特级西席2人。黉舍以“全面生长,生长特长”的办学思惟为主旨,主动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大力推动高中新课程鼎新尝试事情,教研活动蔚然成风,门生知识面广,成绩优良。现有国度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及校本研讨课题21个,此中“校本课程开辟与操纵”课题被评为市一等奖。黉舍讲授效果较着,2006、2007届高考获得优良成绩,此中吴纯清同窗以总分679分夺得2006年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七名,多位同窗被清华、北大等名校登科。2007年本科二批上线率比例名列全市第二名。学科比赛和创新大赛成绩凸起,赖郑祺同窗以《龙眼多倍体引诱(种子)研讨》,荣获第二十二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全市两名)。别的,黉舍已持续五次被评为省级“文明黉舍”;前后经由过程了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尝试黉舍、“福建省实施本质教诲优良黉舍”的跟踪督导评价,并获得“福建省实施本质教诲事情先进黉舍”“福建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诲活动树模黉舍”“福建省实施体育事情先进黉舍”“福建省浅显高中新课程鼎新尝试样本校”“福建省教诲体系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个人嘉奖46次,这些都进一步加强了黉舍的办学影响力和辐射服从,获得了各级带领和社会各界的充分承认。黉舍设有“蔡祖棠勤优奖学金”“邦建航运控股无限公司奖学金”“黄自强帮困助学基金”等,嘉奖得才兼备的贫苦门生,每一年受惠门生达百人以上。目前黉舍订处于一个首要的生长期间,全校师生正以“争创一流”的精力,不怕困难,尽力事情,以鼎新谋生长,以科研促进步,以法治求标准,以德治聚民气,踏实地推动黉舍各项奇迹的不竭生长,朝着省级树模性高中的目标阔步进步。
荔城区埕头中学始建于1992年,坐落北高埕头和山前之界,地处平原,旭日东升可尽收眼底,西有壶山、五侯之天然屏风,实为教书育人之佳地。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386人,教职工107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在评7人),中学一级教师50人,具有本科学历7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15人,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育集体。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知道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校园占地面积达60多亩,建有标准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各3幢,综合楼1幢,3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1个,校园现正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届时埕头中学将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花园式校园。 学校各功能室设备基本齐全,电脑室2间,安置电脑183台,每位学生每周均有上机的间;各种实验进入课堂与城里学校教学逐步接轨;网络实现校校通,保持信息来源零中断;食堂建设基本完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后勤支持;全球电子眼的安装,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因为努力,学校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2001-2005年连续5年被评为北高镇先进学校,2006年被评为“区平安校园”,2007年被评为“区素质教育先进校”,2008年被评“区先进学校”、“市安定稳定先进集体”。
度峰中学创办于1991年7月,与度峰糖厂毗邻。东倚东山,有栖云窝古刹乃朱熹讲学处,西望将军山有留坡胜景,南临木兰溪,北引岭西盆地,每逢人间四月天,便有“门园村巷多相似,识得山山枳壳花”的美景,真是“聚山川之秀,蕴人文之英”。学校师资力量及办学规模十多年来,校师生秉承“诚信·守纪”的校训,披荆斩棘开学堂,呕心沥血兴教化。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4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15600㎡,建筑面积5000㎡,绿化面积1500多㎡。199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校”后,2001年被评为“县绿化学校”,2002年被评为“市绿色学校”。今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60人,任职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间,理化生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苗圃1个,面积700㎡。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聘任制、岗位量化考评制和值日导护制,对学校内部机制进行全面改革,重视提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坚持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两手抓,建立了以党支部——政教处、工团组织——年段长——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和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教学队伍,建立了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学校提出“办好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办学目标,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岗位量化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教职工的评聘晋升工作“公正、公开”,真正做到能者上,各尽其才,使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师值日导护制的运转,校园秩序井然,治安保障有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向管理要质量,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抓好教学观摩活动、周三教研活动、“五个一”活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抓好研究性专题学习。积极实施家校协作机制,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学校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高素质教育转变。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受省市县级表彰奖励的教师有50多人次,有县骨干教师1人,县级教坛新秀7人,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30人次;教师结合教学科研撰写的论文仅近二年在省市学术刊物发表的就有十几篇。良好的教风孕育了良好的学风,两年来,先后有十多位同学在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徐莹同学在全国奥林匹竞赛中析桂。国家督学和省教委领导到我校检查工作时作了题词:办好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创办于1924年的莆田中山中学位于莆田市最繁华的新街口,是省级初中示范学校、省课改实验基地校、省青少年道德建设实验校、省重点体育传统校。经过几代园丁的辛勤浇灌,学校教学成果斐然,在社会上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学校现有教学班63个,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208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10人,本科教师168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6名。学校办学历史上曾涌现出陈光毅、郑炳清、陈兰通等一大批党政要员,又有诸如柯锦松、王文澄、黄克清、林瑞镛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近年来又因办学成绩斐然而获得“省文明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市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优秀学校”、“区育人奖学校”等荣誉称号。作为莆田市首批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学校,中山中学始终走在全市新课程改革的最前列,以“创名牌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为办学目标,秉持“人本,校本”的管理理念和“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为教师构建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着力施行“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和“特色兴校”三大战略,锐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管理艺术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品牌,积极打造“名师工程”,建立了一支高品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09年以来,学校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技能比赛,2位荣获全国二等奖,4位荣获省级一等奖,3位荣获省级二等奖,4位荣获市一等奖,26位荣获区一等奖。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做到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人格塑造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推行人性化管理,形成了“文明、勤奋、严谨、求实”的良好校风。中山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初中学校稳居前茅,近几年中考屡创佳绩。学校特色教育卓有成效,各科奥赛、体、音、美、信息、读书、演讲等比赛成绩斐然。2009年以来,朱丹、周洪2位同学参加第八届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荣获一等奖(全省仅3位学生),学校第六次荣获了“省重点传统校”田径比赛第一名;艺术比赛共获得11个市一等奖,13个区一等奖;参加全国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获全国三等奖1人(我市仅1位),省优秀奖3人,市演讲比赛一、二等奖各1人,学校被评为“全国组织优秀奖”,是我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积极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被评为市园林学校。积极筹资,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对学生电脑更新升级,给每位教职工配备手提电脑,建成了校园信息化工程和多媒体进教室工程,实现了教室现代化、备课信息化,办公网络化。 “春风化雨润桃李,众志成城育英才”,在“文明、勤奋、严谨、求实”的中山精神的鼓舞下,中山人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续写着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设在仙游县城关街道、柴桥头侨眷杨明建家中的"仙游华侨子弟补习班";1958年7月定址仙游县赖店公社土山村,定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1969年由于历史原因更名为"福建省仙游县赖店中学";1979年9月复名为"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简称"仙游侨中"。学校坐落在仙游县著名侨乡---赖店镇,背靠赖店镇鸣峰山,面朝木兰溪流,校门路接三郊线路,是一所省二级达标学校和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学校。 学校校园面积70667㎡,校舍建筑面积37365㎡,绿地面积5993.1㎡。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2856人,教职工201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7人,中级教师60人,在职进修教育硕士研究生4人。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1幢办公大楼、4幢教学大楼、3幢学生宿舍、4幢教师宿舍、1幢实验大楼、2幢师生食堂;还有3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500平方米的风雨活动场等体育训练、活动场地。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成绩突出,已成为花园式校园。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认真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教学政策,以严谨的校风和学风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他们中有政界名流、学界泰斗,有科技精英、商业巨子,有文学名家、体坛健将......更有许许多多在各自不同领域和平凡岗位上做出应有贡献的无名英雄。 近三年,仙游侨中高考成绩斐然,一年一个新台阶:2004年上大学本科线315人,居全县第二名;2005年上大学本科线521人(其中获方伟廉奖学金10人,占全市的1/3),居全县第二名;2006年上大学本科线665人(其中林志亮以总分651分居全县理科第二名,获许阿琼奖学金2人,获方伟廉奖学金10人)居全县公办学校的第一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卢袆斌同学已经顺利地被全国名校清华大学录取了,实现了仙游侨中莘莘学子近半个世纪来考取清华、北大的美好梦想,填补了仙游侨中高考史上的一项重要空白,将永久地载入仙游侨中的办学史册!据不完全统计,仙游侨中自1985年高考获得好成绩以来,考上国内名校的有600多人,省内名校的有2000多人,被誉为莆田市完中的后起之秀,连续多年获得莆田市、仙游县高考成绩进步奖。 近三年,仙游侨中还先后荣获仙游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莆田市"创建文明学校先进单位"、"校园绿化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基层先进党组织"、"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等几十个荣誉称号。《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学校设立了"海峡教育报的仙游侨中学生记者站",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也在学校设立"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研究基地"。今年6月,学校还被莆田市教育局指定为"莆田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今,仙游侨中领导班子正在积极筹划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力争在2007年庆祝建校50周年前夕实现这一目标。愿仙游侨中的明天更美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