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七中学(原上塘中学)坐落在兴化湾畔,,毗邻风景旖旎、风景秀美的九龙山白云洞。地处笏埭公路旁,交通非常便利。黉舍创办于1992年,原是一所新布点的初中校,2003年设立高中部,升格为完整中学。 校园面积120亩,修建面积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糊口、讲授、活动三大服从区布局公道。具有当代气势的讲授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门生食堂等修建群体蔚为壮观。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理化生尝试室、藏书楼、多媒体梯形课堂、室外健身场等装备完美。新完工的投资近千万元的高中部讲授大楼设备先进、服从齐备,现为全区一流的讲授大楼,为同窗们供应了杰出的学习环境。校园内绿树掩映、花香鸟语,环境幽雅,是所花圃式黉舍,是莘莘学子肄业的乐土,是培养将来但愿之星的摇篮。 多年来,黉舍教诲讲授质量和办学效益不竭进步,为高一级黉舍运送了多量优良人才108人次,国度级、省级嘉奖16人次。黉舍获得了“省乡村塾校体育事情先进单位”、“省推行《国度体育熬炼标准实施体例》先进单位”、“省教工之家”、“市初中扶植十佳黉舍”、“市两基稳固进步事情先进单位”、“市先进教工之家”、“县十佳黉舍”、“县综治先进单位”、“县数学教研组先进个人”、“县环保征文优良构造奖”、“区本质教诲合格校”、“区‘三个代表’首要思惟学习教诲勾抢先进单位”等多项个人名誉。1999~2006年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区)前茅。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全县(区)中考状元均出自我校。2006年首届高考开门红,令人谛视。办学效益获得下级带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遍及赞誉,我校已成为莆田市教诲界的一朵奇葩。校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集邮、歌颂、演讲、征文、诗歌朗读、手抄报、读书活动等深受同窗们的爱好。《钟涛》是发挥文学才调的六合,活动会是揭示健儿风采的赛场,英语角是进步口语寒暄才气才气纵横的舞台,播送室是播音欢愉爱好者的乐土,音美室是特长生艺术的摇篮。05、06年读书活动获天下1、2、三等奖4人次。黉舍已胜利停止十届活动会,三届艺术节。本质教诲获得丰富的服从。 黉舍现有教职工171人,此中中初级职称西席74人,骨干西席28人。讲授班53个,在校门生3144人。西席爱岗敬业、松散笃学、勇于开辟。教改氛围稠密,《英语报刊浏览帮助讲授新形式的研讨》为省定的研讨课题。西席中有60多人次在各级各种比赛中获奖,80多人次别离获得“省优良西席”、“省体育事情先进事情者”、“市优良西席”、“市优良班主任”、“省优良班主任”、 “县十佳西席”、“县先进教研组长”、“区优良西席”等名誉称呼。黉舍贯彻党的教诲目标,以“德育为首、讲授为主、门生为本”的办学主旨,以“标准办理+全面生长+学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学风求真、教风求精、风格务虚、校风求正”为校训,对峙“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作发明”的新型育人理念,以新课程讲授鼎新精力为指导,大力倡导教改,全面推动本质教诲,摸索出一条合适门生全面生长和充分阐扬特长的路子。我校与莆一中等市内名校结成姐妹黉舍,由其经历丰富的西席来我校讲课指导,讲授上实施双向交换。我校在全区就率先开设北师大附中长途教诲点,操纵当代化手腕享用优良先进的讲授资本。 高打算,高出发点,必将迎来高质量。来日诰日的名誉,是来日诰日的催促;来日诰日的光辉,才是我们的寻求。与时俱进,再竞风骚,活力兴旺的莆田第二十七中学正以昂扬的姿势朝着光辉的来日诰日奋进。
南日中学创建于1960年,1970年开设高中部,1984年停办高中。随着教育发展,学校于2001年秋季恢复高中部,成为莆田市秀屿区9所完全中学之一。 学校坐山面海,位高开阔,校园面积24000m2。校园建筑依山而居,层次分明,建筑面积7968m2。环境幽雅静美,空气新鲜清纯,是海岛求学成才之宝地。 学校现在校学生1198人,开设22个教学班。现在编教职工99人,其中职工4人,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有82人。 学校班子成员本着“团结、勤政、廉政、高效”的管理理念,99位教职工“敬业、爱岗、乐教、爱生”,辛勤耕耘,1198名学子“勤奋、刻苦、守纪、进取”,立志成才。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连续四届荣获县(区)级“文明学校”称号,2003年11月被秀屿区区委、区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4月被秀屿区人民政府授予“秀屿区第二届素质教育合格学校”,2006年被南日镇授予“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04届高考、中考喜获双丰收,2004届首届高考,参考人数56人,有3人上本科线,实现本科零的突破,有19人上专科线。2006届中考有56位同学上一级达标学校,创学校新记录。 教育硬件有新改善:学校2001年以来投资26万元,进行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现有电脑室2间、电脑60台,并入莆田市校校通网络,配备3名专任教师,高、初中均开设信息技术课,不断完善学校实验设施,现有理、化、生实验室3间,理、化生仪器室3间,仪器设备已具备了高中、初中理、化、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投资近百万的教工宿舍楼于2004年12月18日交付使用,改善学校教师住房条件。中央危改项目——学生宿舍楼(2096m2)正在建设之中。 展望未来,南日中学将托起海岛明天新的希望。南日中学全体师生正以十足的信心,立足海岛,立足校情,以发展为本,努力寻找适合校情的学校发展之路,构建具有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海岛特色中学。
荔城区郑坂中学创办于1993年,靠近挺拔的壶公山麓,是一所年青的、充满朝气和生机的乡村初中校。校园占空中积12035平方米。修建面积3450平方米。黉舍现有讲授班8个,门生400多人,教职工40人(此中初级西席5人,中级西席22人)。黉舍环境美好,绿意盎然,讲授设施配套齐备,有乡村校的一流的理化生尝试室、多媒体室、电脑室、藏书楼。 黉舍订峙“以报酬本”的办学理念,贯以“乐学、勤思、明事、君子”为校训。比来几年来,教诲讲授质量稳步进步,前后获得市级尝试室先进单位、市级课改基地校、市级安然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门生在各级各种比赛中捷报频传,历届中考成绩首屈一指。 此后黉舍将与时俱进,克意朝长进步,加大鼎新和办理力度,营建杰出的肄业氛围,创设一流的初中名校。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现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历届省级文明学校,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模范教工之家、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称号。 旧校区占地60多亩,现有高、初中学生数4800多人;学园南街校区占地160多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公办高中48个班,学生2594人,教师100%本科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54人,有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有54名。历届校友4万多人,其中有院士5人,教授级专家、学者、博士生等2000多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成绩蜚声海内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形成特色。创新强校、教研强校、科学育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核心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人本和制度相结合的学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辉煌成绩。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强化教育人功能,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强化、体验、养成、自觉”的德育模式,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与内容,超前进行主题教育、引领教育和预防性教育,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寓德于社会实践,开展家、校、社区的合作,积极构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和优秀品质的形成。2006年,《人民教育》第10期以“打好学生生命底色”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外延发展,探索教学改革新路,追求特色发展,全面提高质量。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扎实抓好教学常规,强调“精耕细作”,做到“严、细、实”,推崇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成功,要求老师们要尽心尽责,尽善尽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经验、知识的互动,研究性学习成为全省的典型。历年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每年学科奥赛创新大奖等有10多位学生获省一等奖以上奖项。2004年,周腾同学荣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这是我校继卢国强同学荣获国际化学奥赛铜牌之后的又一辉煌成绩。加强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学生在国际、国内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夺金摘银。多次获世界锦标赛比赛金银牌,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两项冠军、一项亚军。学校体育底蕴深厚,群体活动红红火火,校运会举办了133届,元旦环城跑和“五四”火炬长跑等传统体育项目,至今已坚持了四十几年了;竞技体育保持高水平,多次获得省体育传统校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男篮在省赛中五夺冠,2009年获得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亚军,是福建省中学生篮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建设艺术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组建学生合唱团、青春艺术团,成立舞蹈等兴趣小组,形成了传统特色,师生广泛参与,营造出健康、和谐、文明的氛围。以文化引领人,打造具有一中特色、风格、气派的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以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倡导和谐、敬业、责任、荣誉的价值取向,打造“参与、互动、共享”的教研文化,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指数。学校的“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和科技教育、体育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新时期更加凸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实践。2010年3月,我校启动实施“高效阅读”和“作文学评”两个课题实验,并成为课题实验基地学校,积极结合学校实际展开两个课题研究与实验。 学校以“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办学理念,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把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优秀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套“适用+特色”的办学经验、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营建一方“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带动一批“薄弱+后进”的市内学校作为办学的六大任务,积极探索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文明和谐校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兼具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培养全面发展且兼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
莆田第十三中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湄洲湾畔,地处忠门半岛中心地带,岳兜山南麓,紧邻新文公路,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人才辈出的完全中学,高考红旗学校,被誉为“妈祖故里的明珠”。2004年莆田市第九届“文明学校”,2005年莆田市少年军警总校示范校,2006年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拥有2幢教学楼,2幢配有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楼,1幢省II类标准的实验科学楼,理、化、生实验室齐全,1个可容纳近1500名学生就餐的食堂;近年来学校加大校园建设投入,现有有多功能语音室2个共120座,可同时容纳两个班学生上课,有电脑室2间,先进的电脑120台,100兆宽带互联网一座,2百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投影教学室1个,能容纳120多人同时上课。 学校现有教师1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明星等数十人,师资队伍结构年轻,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校重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现有高档次的教师公寓2栋120套(二室一厅和一室一厅一卫),光纤上网免费入室。此外,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完善齐备,有300米环形跑道,2个标准篮球场、1个排球场、1间乒乓球室,1间教职工娱乐室,另有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禀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作为办学目标,致力于为高校输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创建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2003年以来,随着“组合聘任制”在我校的率先试行,校长竞聘上岗,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教师积极奋进,用人机制灵活有效,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学校多次荣获殊荣: 2004年莆田市第九届“文明学校”,2005年莆田市少年军警总校示范校,2006年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2008年,学校与莆田二十六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手”,成立了新的莆田第十三中学。 原莆田二十六中学﹙原忠门中学﹚坐落于秀屿区忠门镇中心的岳秀山腰,占地86亩,现有建筑面积47000多㎡、绿化面积近2万多㎡, 学生近3400人、教职工203人,是秀屿区先进教育工作单位、莆田市十佳学校、莆田市文明学校、莆田市文明学校标兵、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绿化先进单位。学校规模宏大,规划科学,建筑群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幽静整洁,整洁美丽的校园无时不在感召、陶冶着莆田第二十六中学的莘莘学子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努力做到环境育人。 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紧抓质量,超前决策,与时俱进,打造品牌,坚持“不误人子弟、使群众放心、让学生成才、造福于社会”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德厚、体健、学笃、志远”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校训,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教师爱岗敬业, 学生尊师好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师生来校任教、学习。 学校发扬务真求实的精神,引进“后勤社会化”办学力量,加快校园建设, 学校以人为本, 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竞争激励机制,特聘名校名师执教, 铸造“名师工程”。广大教师关注学科前沿,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扎实。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佳绩,近四年获全国奖项2人次、获省级奖项4人次、获市级奖项42人次;近四届高考成绩均居秀屿区同类学校第一位, 2004届上本科线160人、2005届高考上本科线218人,两位毕业生获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位,2006届高考上本科线161人,一位毕业生获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成绩居全区同类学校第一位,深受社会各届人士的好评, 被广泛认作秀屿区二中。俩校的牵手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湄屿仰止,潮涌大港。学校不仅有着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而且还有着高效能的管理,有着远大的理想。在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厚爱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奋斗下,新莆田第十三中学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争取成为省级重点中学,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争取出经验、出人才、出名师,为秀屿区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钟山中学创办于1958年,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著名风景区九鲤湖畔、麦斜岩脚下。这里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佳境。学校占地200多亩,现有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107人。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建有实验大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楼各一幢,新建校舍面积共计10030㎡,也建立了校园宽带网,并拥有现代化电脑语音教室和网络大教室各一间,同时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已初具规模。学校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教风严谨,学风端正,高考成绩逐年提高,一年上一个台阶,张国政、伊炳飞、蔡杰、伊耀环、黄昭献、伊晨辉被清华大学录取,黄耀华、刘正銮等众多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院校。在社会上得到了赞誉。近年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团结奋斗,齐心协力,以“厚德、“勤学、成才、奉献”为校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和课堂改革,大胆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绩优异,硕果累累,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县教育先进管理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学校工会也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工会。
度尾中学位于仙游西乡,背靠砺山,面临兰溪,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所历史较为悠久的老校。学校前身是由余震先生(度峰村人)创办的私立砺山初级中学,而学校历史可追溯于民国十年(1921年),始名县立第十小学,此后几经沿革,多次易名(铁青小学、县立万善小学、县立第三区中心小学、度东小学、仙游简师、私立砺山初级中学、仙游第五中学)(详见学校沿革),1969年改现称至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面积几亩,教员4人,设2班,学生30多人,发展到今天占地总面积49524平方米,建筑面积27391.11平方米,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66人(其中高级教师21人、中级教师59人)。从小学发展到初级中学,从初级中学发展到普通的农村完全中学。八十八年的沧桑变化,记载了度中曲折的成长历程;凝聚了先辈们荜路蓝缕的智慧与艰辛;见证着度中人薪火相传的执著与进取;八十八年的光辉岁月,积淀了度中厚实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张扬着农村教育独特的人文精神。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砺山仰登 兰水不息"的办学理念,履行"全面育人,发展特色,自主成才"的办学宗旨,谨记"团结、奋进、惜时、拼搏"的优良校训,坚定不移走科学化,人性化办学道路,不断提升办学水准。学校拥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立足本校,精诚合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多年来教师获省级以上表彰的达10余人,市级表彰的50多人次,获县级表彰的100多人次。学校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目标,分工到位,责任到人,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屡创一流业绩。自恢复高考以来,高、中考都取得优异成绩,并有多人考上清华、北大。高考上本科线人数2003年突破百人,2004年达164人,2005年达172人,2006年达181人,2007年达192人,2008年达206人,上本一线、本二线、本三线比率均居全县完中前三四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十五"期间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 " 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莆田市文明学校"、 " 莆田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 莆田市学校安全稳定管理先进集体"、 " 莆田市先进教工之家" 、" 莆田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莆田市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学校" 、" 莆田市网络教育先进学校"、"仙游县基层先进党支部"、"仙游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仙游县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先进单位"、 "仙游县课改先进单位"、 "仙游县平安校园"等殊荣。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日臻完善,现已建成教工宿舍楼五幢,办公大楼一幢,教学楼二幢,学生公寓楼二幢,图书馆、礼堂一幢,体育操练台一幢,实验大楼一幢,标准四百米环形田径场一个,水泥篮球场四个、排球场一个、羽毛球一个,校园道路全面硬化,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如今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整体布局合理。学校今天的每一次进步,离不开前人成就的激励;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的关心帮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光荣属于过去,华章有待续写。盛世当奋进,人和业自兴!面对昨天,我们内心充满欣慰;面对今天,我们将把握机遇,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彰显地方教育特色,营造文明诚信、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实现省三级达标,创建农村一流学校努力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