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第一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是镇属的一所公办小学。2003年9月,原长安镇新民小学并入长安镇第一小学实行联合办学。学校风雨兼程,自强不息,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八载春秋。目前共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33人.长安镇第一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是镇属的一所公办小学。2003年9月,原长安镇新民小学并入长安镇第一小学实行联合办学。学校风雨兼程,自强不息,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八载春秋。目前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33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加强管 理,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在创业中崛起,在发展中腾飞,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十分显著。办学九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园林单位”、“东莞市体育卫生优秀等级学校”、“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东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东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3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5年1月又顺利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常平第一小学创办于1996年9月,毗邻东莞火车站,是一所由镇政府投资新办的新型学校,1998年3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1999年9月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66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100%,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校园按现代化学校的创建要求,建立了一套电教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及网络化教学。校园铺设了塑胶运动场,内设二百米六线标准塑胶跑道,设施规范,是一所具备良好文化氛围的广东省绿色学校。 该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近1400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校现有教师63名,大专以上学历55人,其中本科学历近30人,高级教师2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7人。教师学历达标100%,教师应用网络媒体教学达100%。 “九五”期间,该校提出实施高起点发展策略的现代化办学目标,沿着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素质教育为中心,美育工作为先导,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办学路子,开展了系列以“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创建”、“教育科研探索” 、“信息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创新活动;该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强校,以基础教育为根基”的指导思想,注重人文关怀与个性培养,倡导师生共同发展、进步,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小荔花民乐团、美术、书法、国画、篮球、舞蹈、速算、科技、外语等20多个品牌特色活动组”为主渠道,实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环境建设、办学特色
谢岗镇新的中心小学于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她是一所由谢岗镇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要求兴建的学校。现有教职工131人,4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2107人。新的中心小学位于谢岗镇光明南路,交通方便,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依山傍水。学校占地面积41965.14平方米,建筑面积33074平方米,绿化面积9176.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77.40%。教育区、运动区分开。主要建筑物有综合实验楼(五层)、教学楼(四栋五层)、教师办公楼(五层)、教师宿舍楼(五层)、食堂(三层)、运动场看台、游泳池1个,体育馆1个。校园有迎宾广场、喷泉、中央操场、文化长廊、篮球场、升旗台、羽毛球场、足球场、植物科技园、低年级活动游乐场等,有48个配置完善的课室。功能室齐全,有心理咨询辅导室、科学实验室、软件制作室、网络主控室、小气象站、电视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教工之家活动室等。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学、从严治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健全制度,科学管理,重视德育,着眼校本教研,搞活校园活动。学校初步形成了“文明、好学、团结、进取”的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博学”的校训;“多读、勤思、乐学、求真”的学风;“求实、严谨、乐教、创新”的教风。
新安(街口)小学开办于1952年9月,是一所公建配套小学。学校占地2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2810平方米,有16个教学班,670余名学生。各功能室配备齐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目前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劳技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全部面向师生开放。多年来学校遵循“团结、文明、进取、创新”的办学宗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依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自1994年以来,学校十一次被评为“长安镇教育先进单位”。学校1996年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学校改名为“新安小学”。学校多次获得“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园林单位”、“东莞市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优秀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科技竞赛最佳单位”、“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莞城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东莞历来最具知名度的小学,更是莞城和东莞小学教育中一面光辉的旗帜。 百年名校,立德树人。学校前身为东莞县立高等小学堂,经历了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救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及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中心小学的校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学校十四次易名,七迁校址,五改学制,四扩分校。中心小学是催生名校、孕育名师、人才成长的摇篮,自1989年至1998年先后设立四所中心小学分校(现在的实验小学、花园小学、阳光小学、建设小学),这些学校都先后发展为省、市一级学校;学校的二十多任校长、数百位教师遵循“诚爱勤思”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严谨治校,求实创新”的传统,培养了两万多名学子,其中不乏志士名人和有用之材,在众多的名学子中,有辛亥革命志士张孟荣、张伯和,东莞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莫翠华,东纵老革命祁烽、刘伯刚,中国遥感学专家北大教授毛赞猷,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士何镜堂,著名考古学家中大教授张镇洪,运动生化学家冯炳权教授,省名老中医何炎燊,著名书法家何为,东莞文史学者杨宝,艺术家赵剑斐,国家统计局副司长尹大任,澳洲华侨总商会主席唐国琳,中国南方电网副总经理祁达才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有9位正副校长获得省、国家级荣誉称号,有26位教师获省、国家级荣誉,正是这些名学子、名教师、名校长相映生辉,共同烘托出中心小学的名校形象。
学校占地面积13750㎡,两座教学楼一座办公楼。近年来,学校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经常对学校进行修葺,对不合理的布局进行调整,进行设备设施的完善,校园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楼、功能楼、运动区、生活区分开。本校各课室、功能室均规范化布置,共有教学用课室14个,教学辅助用的电教室,教学仪器室、体育室、队部室、软件制作室、卫生室等教学辅助功能室14个,比例为1:1。图书馆及阅览室,能同时满足两班学生阅览用,图书18000册,现人均图书达37册。学校订阅了多种报刊,供教师学习工作、生活参考,各类教学用参考书能满足教师的要求。体育室内各类应备的体育器材齐备。体育设施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线跑道,独立篮球场两个,标准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4个,卫生室内能按标准配好常用药品。
东莞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简称:南外),由南方科技专修学院联合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承办的一所具有创新办学模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坐落于松山湖北部生态核心区。天造地设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绿草茵茵,风景秀丽,空气格外清新。南外是你我成就家庭梦想的地方,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乐园! 校长:邵来文,现任广东省民办教育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东莞市南方科技培训院院长,南方科技专修学院院长。从事教育28年,发布论文30多篇,出版书籍6本。 多次荣获:东莞市教育家先进个人、东莞杰出教育培训家、东莞教育功勋人物、东莞教育公益人物、广东民办教育董事长贡献奖。 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是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小学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我们提出的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小学的办学宗旨:确立“发展教育”模式,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1697.4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三栋,综合楼一栋,建筑总面积达23859.5平方米。学校拥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附6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标准篮球场两个,五人足球场一个,还有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有电脑室、语音室、舞蹈 室、多媒体演播室等49个功能室,并按国家规定和卫生要求配备了体育器材、卫生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等。学校建有校园电视网,“多机一幕”已进入每间教室。学校图书室藏书67865册,电子读物37500册,还有6个电子触摸屏可以随时供学生阅读。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专、本科以上学历教师76人,占专任教师的88%,另有25人正进行大专、本科函授学习,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具有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8人。 寄语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校办成阳光品牌中的精品"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打造智慧型的教师团队,构建特色的学校文化,铸就品牌,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动力。我们应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质量,再创教育事业的辉煌。 寄语教师:"塑成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就更美丽。"这是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说的一段话。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走在教育的最前沿。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而努力工作。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生命。 寄语学生: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同学们,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使人终身受益,我相信你们都愿意与好习惯做朋友。那么就请你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心",要学会感恩,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寄语家长:教育孩子,首先从做一个好父母开始;做好父母,先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还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的性格与人格,注重自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您的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让我们携手一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培养好、教育好。
东莞市万江区拔蛟窝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座落在107国道旁的拔蛟窝社区。她曾是清末钦点探花陈伯陶的启蒙母校,民国初期已具备新学堂的基础。1952年,办起了完全小学。1993年上半年,拔蛟窝村兴建新的教学大楼。新大楼于1995年10月落成并交付使用。学校结束了在祠堂、瓦面平房上课的历史。2004年,拔蛟窝社区再次投入巨资,建造功能齐全、配置合理的科学楼,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和游泳培训中心。2004年5月,拔蛟窝小学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2004年9月,在创建省教育强镇中,拔蛟窝、莫屋、蚬涌、黄粘洲等四个社区的干部、群众达成了共识,实施联合办学,蚬涌小学、莫屋小学合并到拔蛟窝小学。2005年4月,学校完善了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设备设施得以完善,满足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2005年7月,拔蛟窝小学通过了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成为万江区唯一的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8年,学校投入百多万元,为每间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投影设施,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和校园广播电视台,进一步充实设备设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各类功能室设施更为齐全。如今的校园,绿草如茵,环境清幽。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教学区、功能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布局合理。学校有19个教学班,学生885多人,教职员工62人。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22人,占47.8%,大专学历2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2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科学化,育人质量化,办学特色化”的工作方针。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较强、工作务实、爱生如子的优良教师群体。倡导“团结奉献、严谨、创优”的教风,培育“勤思、博学、开拓、创新”的学风,塑造“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 学校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开展校本教研。《小学生写作教学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列为东莞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并向省申请立项。《创新写作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成果荣获200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教师的论文《拥抱健康,快乐成长》首次刊登在《广东教育》教研版。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已被教育部人文学科授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 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生中参加各种各类活动比赛取得可喜的成绩。多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无毒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东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教育》理事单位”。学校被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国家体育局、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