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景小学创办于2008年9月,她耸立在禅城区城南新城区(禅城区华远东路68号),占地15172 平方米,建设规模为24个教学班,能容纳约1200名学生。2008年9月1日开学时,由于学校基建工程还没有完工,在黎涌小学借用场地开课。2008年9月19日,学校教学楼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学校于2008年10月13日迁入新校上课;2009年6月底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评估验收。学校现有一、二年级学生375人,教师24人,其中本科学历16人;66.7%;大专学历7人,占29.2%;中师学历1人,004%;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7人,占70.8%;(已聘10人;未聘7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占16.7%;未定级3人,占12.5%。学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绿化率达到36.8%;各类配套设施完备,拥有各类功能室,我们师生享受着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设备设施。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游泳池、篮球场、体操械区等专用场地。在一年多时间里,石湾镇街道对我校投入了500多万元高标准地配置了各种功能场室及设备,先后完善了校园局域网、闭路电视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拥有计算机房2个、舞蹈室1个、教室24个、网络中心、演播室、音乐室(2个)、美术室(2个)、书法室、综合活动室(2个)、自然实验室(2个)、250平方米的图书馆、教师阅览室、档案室、少先队队部室、多媒体阶梯室、会议室、校医室、心理辅导室、体育活动室等功能室以及相配套的多媒体设备、常规教学仪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设备资源,给予师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施展才华的舞台。 学校正朝着一流的教育设施、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校园环境优美化、师资结构合理化,办学特色明显,办学质量高的办学目标扬帆启航。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的办学理念,坚持“向改革要特色、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向科教研要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校本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参与教育的竞争力,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校园的核心文化,坚持以德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校本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艺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办学特色发展。
佛山市禅城区玫瑰小学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怀下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坐落在环境优美的玫瑰社区内,占地20.3235亩,13549平方米,24个教学班的规格,共有课室、功能用室72个,设有25*12.5规范的游泳池和200米的田径运动场各一个、两个篮球场。
佛山市禅城区奇槎小学是一所隶属于禅城区教育局的全日制公办小学,以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进行小学学历教育为宗旨,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奇槎小学创办于1950年,当时是一所祠堂式的学校,后来通过扩建成为一所全日制的村办小学,并于1991年底由村委会筹资,村民、港澳同胞以及社会各界热心士人捐资三百多万建造了现在的奇槎小学。并于1993年2月搬进现在的校址,经过多年的完善,现在校园是一所占地面积122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08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7888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动静分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362名学生。教职工19名,专任教师18人,学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本科毕业2人,大专毕业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9%。正在进修大学本科的有3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8人,具有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教师9人,教师平均年龄34岁。教师队伍稳定,团结协作,敬业爱岗,积极进取,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由于我校是一所村办小学,教育的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近几年奇槎村的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还是全力争取办学单位对学校的支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近三年用于学校办学备件改善的资金达8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教室以及教学功能室的设备设施,改善了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包括: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自然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劳技室、体育室、队部室等十多间多功能教学场室,还有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和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以及标准的羽毛球场。现在学校教学功能室的设备设施全部按照区一级学校的标准配齐,教室与教学功能室之比为1:1.83,使办学条件完全达到区一级学校的标准。学校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十分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在近三年参加区、镇运动会及单项比赛,名列前茅,每年我们都举办学校的艺术节汇演,向家长及社会展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成果。另外,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三年学生参加市举行的“三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也取得较好的成绩。近三年,教师参赛获奖(含论文评比):国家级13人次,市、区级19人次;学生参赛获团体奖:市级3次,区级12次;学生个人获奖:全国54人次,省级16人次,市、区级116人次。由于学校近几年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是一所校园美、设备全、校风好、变化大、办学效益较突出,有体育、科技、艺术特色的学校,学校在2004年6月通过了区级学校的评诂,成为禅城区“区一级”学校
佛山市禅城区湾华小学创办于1949年,现有校舍于1991年改建落成。学校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校园绿树成荫,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外部环境优美,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校现有学生341人,教师20人。近两年,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以“目标管理,综合评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的行为规范的训练,努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把“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将我校办成让学生快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的思想;“文明、诚实、好学、进取”为校风,以“敬业、奉献、爱生、乐教”为教风,以“乐学多思、博学创新”为学风,以“爱校守纪、明礼诚信、自强创新”为校训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团结、实干、诚信、进取”的良好校风,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教学评比,在国家级、市区级和镇级均获奖项,湾华小学正向着创办规模化学校的目标迈进
佛山市禅城区黎涌小学<现位于禅城区汾江南路旁,澜石镇北部,黎涌乡上下村之间。黎涌学校前身是“魁岗高小学校”,是以南汉状元简文会(简魁岗)命名的。校址设在黎涌上村简氏宗祠内。解放前夕,学校改名“黎涌国民保校”,校址改设在“善斋陈公祠”内。一九五零年下半年,由南海县第一区魁石乡重新命名为“魁石乡第一小学”。当时的校长是乡长兼任(原佛山市委书记叶谷同志)。一九五二年土改,石头、黎涌、江湄、石梁、新市几个自然村合成石黎乡,学校本部改设在石头村,学校更名为“石黎乡第一小学”。当时,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石头读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仍在黎涌读书,设分校为石黎乡第一小学分教处。到一九六二才独立命名为“黎涌小学”。一九六四年,一场台风吹塌了祠堂中座,因而全部拆平,改建成四合院式的校舍,占地1.6亩,此校舍使用长达二十七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一九九零年,黎涌小学建校筹委会成立,同年三月,新校奠基。历时一年后,于一九九一年九月,黎涌小学全体师生怀着喜悦的心情搬进新校,同年的公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新校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改名为“黎涌学校”,并由解放后第一任校长叶谷同志亲笔题名。
佛山市禅城区深村小学创办于1950年,校园占地面积8172平方米,建筑面积4624平方米,绿化面积为6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73%。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769人,教师3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4人,小学一级教师24人,28人具有大专学历,占71.8%,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于2001年7月被评定为石湾区一级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用房符合标准;学校功能室齐全,设备设施全部按照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齐,教室与教学功能室之比为1:1.72。学校先后建设并完善了校园网络工程,实现了校园网络“班班通”,进一步完善了教室、以及教学功能室的设备设施,为师生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近几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办学理念,以“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培养有个性的有健全人格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办学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师生创造共同发展的平台。学校在澜石街道享有一定的声望,多次在各项镇、区大型比赛中获优良成绩,尤其是体艺方面更是有我们的优势。由于成绩突出,我校连续几年在澜石街道办学水平评估中获A级,今年更被评为禅城区先进单位。
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小学创办于1949年,1998年晋升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1467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拥有24个普通教室及电脑室、自然实验室、实验仪器室、多媒体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印刷室、卫生室、乒乓室、图书阅览室等近二十多个功能场室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