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于2003年8月挂牌,由原五羊第二小学和五羊第三小学合并而成,地处五羊新城商贸发展小区。 东山实验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10人,在职教职工60人,其中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获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0余人,"东教之星"及优秀青年教师有8人。学校占地面积7611平方米,是"广州市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东山实验小学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是:以"面向现代化,体现实验性,突显个性化"为办学方向,不断改善物质环境;加强现代学校建设,进一步深化"小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的研究,形成社会化教育格局和反映"现代化、实验性、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心理健康、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群体。 办学特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校荣誉 东山实验小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学校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生本教育理论的实践与研究》试验基地学校。学校确立了实施"科研兴校"战略,通过科研带动"名师培养工程","质量品牌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科研工程","人文环保教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构建"主动发展教育"实验学校。返回顶部 师资详情 东山实验小学网罗了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拥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的学科知识,还热爱教育事业。目前,在职教职工57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获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0余人,"东教之星"及优秀青年教师有8人。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52人,占教师总数的91.2﹪。
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小学(暨大附小)位于环境优美的暨南大学校园内,文化气息浓郁,是育人的理想摇篮。学校隶属暨南大学,创办于1958年,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在册教职工4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专科、本科学历教师43人。 学校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有多媒体电教室、网络互动室、语音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自然室、科技室、图书室等12个功能室,建立了网络控制中心,实现了单机进课堂及校园网络化教学。 学校秉承“全面素质育人,促进个性发展”的办学思想,依托大学,整合资源,努力创建与暨南大学“侨校加名校”战略目标相匹配的附属小学。
西关培正小学,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 1998年发挥名校效应,合并薄弱学校恩宁西街小学。今天的西关培正在先贤的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成为一所占地面积6234平方米、建筑面积7555.6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校舍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均达省一级标准的新型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19人,教职工80人。 该校一贯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训,始终把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并发扬光大。1987年起,学校把以乐学、乐习、乐考为目标的乐学实验纳入整体改革中。1997年将乐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走科研兴教之道,形成了团结、勤奋、严格、文明的校风和敬业、严谨、精深、创新的教风,在区内属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教师群体形象较好的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文明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省游泳传统项目学校,被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单位会员。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41号 电话:020-81814390
龙口西小学创办于1998年9月,坐落在繁华的龙口西路。是天河区一所配套小学。由于辖区住宅比较密集,根据区教育局规划,2002年9月,开办帝景分校,2005年9月,开办穗园分校。到2005年9月,学校共有三个校区。2012年,47中因合并天秀中学,而将帝景校区纳入47中,龙口西小学新校区现在龙口东路。 学校现各个年级有9个班,一年级10个班。学校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2137人,平均每班45人。 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绿化区分开。整个校园环境清新、错落有致,绿树成荫,配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办学以来,学校以“爱、严、博、新”为校风,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和“全面发展,个性鲜明” 的育人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活动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实行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研促教,努力实现干部和教职工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制度化、办学条件规范化、教育思想现代化,使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了极大的进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学校对自身的要求,也是龙口西小学每位成员对自已的要求,它将激励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开拓创新,树立学校一流形象。
真光中英文小学创建于2003年,由有一百三十一年办学历史的省一级名校广州市真光中学承办。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占全校教师总人数90%以上。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有音乐室、合唱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学室等功能室和先进的体育活动设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真光中英文小学秉承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真光校训:“尔乃世之光”; 坚持“崇实求真”的治校原则;实施“育人树德、以德为本”的育人目标。学校以丰硕的文化内涵底蕴,与新时期教育相结合,致力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并以中英文教学,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强化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工作,校园内特设立英语沟通地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环境,力求学生毕业时英语读写能力达到初中二年级水平。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素质修养,专门开设舞蹈课、形体训练课、艺术欣赏课等专项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气质的目的。 真光中英文小学将继承真光中学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的优良办学传统,以真光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广大学子,服务于社会。可以预见一所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型学校将在芳村区西翼崛起。
宝玉直街小学创办于1921年,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求真、尚美、进取”的校训激励着师生们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追求真理。 1997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学校领导干部 和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定地走科研兴校促教之路。学校以“评价带动,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为办学方向,根据“以人为本,承认差异,着眼发展”的评价理念,积极开展教改科研实验,以促进素质教育在学校全面实施。通过科研试验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以激励性评价为手段,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了“激励评价,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管理机制。近两年,学校还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在区政府、区教育的支持下,投入二百多万元建设了主干为千兆的校园网,多媒体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及软件制作室,计算机网络覆盖了全校各场室。校园网的建立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和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校内部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复杂需求,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通畅的全方位信息交流,使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学校“硬件”、“软件”实行同步建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朝着“条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教育教学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学校迈向更新、更高的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红旗大队、广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广州市游泳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去年学校还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复评。学校培养的一批批学生各方面素质均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良好,文化科学素质和爱好特长得到很好的培养,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的承认,享有良好声誉。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42年的历史悠久的学校,当时名为保国民小学。六十年来历尽沧桑,跨越了两个朝代,跨越了两个世纪。历年来学校在现今的地址东风西路265号上数次更改校名:1942年9月名为保国民小学,办学规模6个班200人;1946年11月改名广州市立五十小学,10个班400人;1948年9月更名为广州市立七十二小学10个班400人;1956年9月改公办性质,更名为北区第一小学18个班800人;1960年9月改名为德宣西路小学,至1966年文革前18个班800人;1967年9月更名为东风二路小学,24个班1200人;1983年9月改名为东风西路小学。 该校已发展为四个校区(东风校区、流花校区、盘福校区、双井校区),共占地6000多平方,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花园式学校。是一所可容纳36个教学班、1800学生就读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大型小学。学校配有校园网、教学平台及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备课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配有音乐室、美术室、体育活动室、劳动室、生物园、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场室。
广州市越秀区(原东山区)农林下路小学位于农林下路76号,始建于1964年,原名犀牛路小学,1983年改名为农林下路小学。2006年2月27日,农林下路小学晋升广东省一级学校。 农林下路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37人,教职工73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多功能电脑室3间,美术室、音乐室各两间,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主控室、软件制作室、全电脑化图书室、科技活动室、自然室、仪器室、劳技室、少先队部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体育器材室、综合档案室各一间,2002年新建了校园网,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图书管理等逐步迈入了数字化。 农林下路小学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教学生终生学习本领”为办学宗旨,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同时我校在学科教学上形成鲜明的特色学科——数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校提出了“用数学”的教学理念,把数学学科教学变成一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学科。
小北路小学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小北路,创建于1907年,学校占地面积6370平方米,建筑面积9521平方米,标准教室46间,功能46间,风雨。操场5个。教学班37个,学生1657人,教职工92人。目前为广州市属规模最大的小学。 小北路小学位于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越秀山脚下,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785平方米,建筑面积9521平方米。东校区拟将征地1000平方米,并进行全面改造。 该校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291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该校与时俱进,着眼可持续发展,很好地保持了德育为先的特色,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从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目标上对学校的现在及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为促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德育为先的“阳光小北”文化, 确定并实施“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十六字办学思路。德育领先,教学为主,各方协调,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进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人格”,使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广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创办于二、三十年代,有着70多年的历史,曾迁址易名数次,一直是广州市、海珠区重点学校,八十年代被定为广州市小学整体改革联络点学校、海珠区的“橱窗学校”,于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同年10月被授予“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的光荣称号,2002年9月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从1990年至今,学校获得省、市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单位以及省普教系统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共38次。学校历来具有基础学科教学质量较高的优势,学生文明有礼,校风好,一向备受赞扬,是一所规范化、实力强、有特色、知名度较高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167平方米。环境幽雅洁净,“绿化、美化、净化”好,校园有浓郁的育人氛围,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现学校倡导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人际氛围的办学理念。重视资金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有多媒体学习协作室、电教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自然实验室、乒乓球室、室内游泳池、图书室等20多个教学专用场室。学校是广东省100所电化教育实验学校之一,按标准建设了多媒体双向控制教学网、计算机办公系统网,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办公室每人一台电话分机、一台配液晶显示器的电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