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浓郁的学习氛围,博学笃行、民主和谐、追求卓越的校风,一流的办学质量,确立了广州市名牌学校的地位——广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通过初检的示范性高中。 广州六中以“人本、创新、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以科学、民主、严谨、进取的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不断拓展六中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自为、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多彩、扩展视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各式菜单,设备先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 广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更有一支博学多才,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和硕士研究生101人。还有许多在全国、省、市各项教学比武、素质测试、教育科研中脱颖而出、才华横溢、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 广州六中为学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尽管我校在市属学校中率先急速扩招,高考平均上线率仍达99.9%,本科率93.8%,重点率60%,获单科省状元7人,获全省单科前100名110人,全省总分前100名16人。各种竞赛硕果累累,特别是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在省联赛中创五连冠的佳绩,五年中已有52位学生获高校保送资格,科技创造大赛不断获市、省、全国一等奖,2006年获国际银奖。学生原创DV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级中学共同完成了多媒体项目,荣获Dieter Baake奖第二名。“太阳能无线同步机器人”项目荣获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发明创造大赛新苗奖。最近,在全国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又荣获一等奖。 长江后浪推前浪,珠水百帆踏波来。广州六中欢迎各位有理想抱负的学生报考我们这所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名牌学校,有你的加入,广州六中将更加璀璨夺目,异彩纷呈。
市桥中学始办于1952年,位于市桥老城区中心(光明南路69号),是番禺区一级学校。自办学以来,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严、勤、诚、健”的校训,在广大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赞誉。学校虽小,但历史悠久、成绩卓著。 目前,我校有教职工90人,其中男教师40人,女教师50人;学历达标率100%,本科学历占70%,高、中级教师占68%。近年来,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学校改制得到顺利进行。学校现有30个常规课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各教师配备人手一台电脑,形成了校内电脑办公联网一体化。学校按一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等教学实验设备,最近又投资五十多万元增设了多媒体电教网络。投资一百多万元铺设了塑胶跑道和运动场。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手段和办学环境,拓宽了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作为学校工作中心,坚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方针,坚持贯彻两厅关于德育工作意见的精神,与巡警大队五中队以及市桥消防中队的共建文明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坚持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教风,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团结协作、高效进取的领导班子和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去年市桥镇组织的青年数学教师知识技能大赛中,市中教师平均名列第一。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又得到稳步地提高。自1996年以来,连续六年获广州市高考二等奖;初中会考成绩在番禺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01年9月以来,市中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中,共获216项、217人次的单项奖。特别是自去年韩子美同学在全国华罗庚杯初中数学邀请赛中荣获铜奖后,吴万军等三位同学又获全国物理竞赛二、三等奖;胡乐庭同学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三等奖;今年初,朱颖丰同学又以100分满分的成绩获市桥镇数学竞赛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十二届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余司婷等十九名同学参赛,有十八名同学获奖,获奖人数居番禺区各学校之首,其中,余司婷同学获国家级三等奖、广州市一等奖;又有桑戈娜等八位同学代表我区参加有华附、广雅等省、市重点中学参加的广州市中学生时事知识竞赛中,获总分第三名、广州市一等奖。 由于市桥中学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刻苦勤学的大批学生,严格要求的家庭教育,所以,虽然在转制中遇到种种困难,但是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杯下,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依然能稳步提高。
广州培正中学座落在广州市东山区培正路,占地6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1907年始建东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门建分校,近年来,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正建校以来,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内外,世办各地共有76个同学会。学校、校董会、同学会广泛团结联系校友,发动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捐资办学。兴建了培正百周年纪念堂、胡忠堂科学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电脑网络,为学生们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条件。 1984年学校复名以来,全校师生以“至善至正”为校训,弘扬培正“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以严治校,教书育,校风正,学风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突出,连年获得高、初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参加省、市毕业会考及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成为社会公认的“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培正中学有一支以特级、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由于社会声誉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生报考培正。 从1984年起培正创办英语试验班,多次获全国单列城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在高考、初中会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十几年不间断聘请外籍教师,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新路。1994年开始,老校友胡应洲先生每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四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口语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气氛,很爱师生欢迎。培正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又是足球传统项目重点学校,多次荣获“市长杯”、“可口可乐”杯冠、亚军,新组建的女子垒球队获市“东凤”杯赛冠军。培正管乐队、红蓝摄影社、电脑俱乐部、学生电视台等也硕果累累,令人瞩目。由于培正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单位。
广州市育才中学,前身“广东省育才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广州市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校址在越秀山镇南路。1953年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校名为“广东省育才学校”,校址迁往广州石牌(现华师附中校址)。1954年迁址至福今路。1959年学校更名为“梅花村中学”,试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1961年易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实行十年一贯制。1968年秋,因文革之故,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二中学”。1978年,小学部与中学部分离,小学部校名为“梅花村小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2001年,在二沙岛办起了国有民营性质的“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2002年与广州市第48中学合并,统一冠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率先开创了广州市史无前例的“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
广州市育才中学,前身“广东省育才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广州市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校址在越秀山镇南路。1953年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校名为“广东省育才学校”,校址迁往广州石牌(现华师附中校址)。1954年迁址至福今路。1959年学校更名为“梅花村中学”,试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1961年易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实行十年一贯制。1968年秋,因文革之故,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二中学”。1978年,小学部与中学部分离,小学部校名为“梅花村小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2001年,在二沙岛办起了国有民营性质的“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2002年与广州市第48中学合并,统一冠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率先开创了广州市史无前例的“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