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生小学位于官涌渠坑口,校门朝东,北邻姚氏宗祠,南距市莲公路200米,它始创于1921年,于1949年重修,并有定图表碑记载,学校占地共5亩零9毛,主楼为5开间,钢根水泥框架结构。它是由该村旅港澳殷商高可宁先生为纪念其父高茂生而建。早期学校经费除小部分由镇领取外,其余大部分由她支助,现归国有,但每年仍捐助5万港元作为提高教师福利和奖励教师。茂生小学以
番禺区钟村镇屏山小学是一所由屏一村、屏二村、都那村三村合办的农村小学,建校已53年了。原来只有教学楼三幢,教师宿舍一幢,是番禺区的一所“薄弱”学校。随着教育的改革,屏山三个村委领悟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精神、人的素质与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他们以“办好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来作为教师办学的宗旨。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各方面的支持下,屏山小学焕发出一片朝气!二十世纪,在上级领导、部门及三个村的支持和努力下,于1998年重新选址、重建学校。2000年建成一座崭新的科技大楼。2001年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2001年完成番禺区“达标学校”的审查,并于2002年成为番禺区一级学校。今年正在动工兴建教学大楼及其他第二期工程,将投入约700万元。屏山小学领导班子年轻有才干、团结协作、务实进取;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学生勤奋好学、诚实善思。学校为了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定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艺术相结合”为特色,朝着“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方向前进!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第五小学(新华五小)始建于1994年8月,座落在花都区花果山公园北麓。校园环境优美怡人,教学设施精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成绩显著,是一所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学校。全校现有49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教职工130人,其中,广州市骨干教师3人,花都区学科带头人2人;花都区、新华街中心教研组成员6人;街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一批。 建校15年以来,新华五小人悉心培育,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成绩斐然,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号角吹响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改进设施、设备,新建了教学楼、教辅楼,改造泥土球场为塑胶跑道、人造草操场的现代化综合型运动场,重新规划、设计绿化小景区,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校教育改革又浴春风,再次发生巨变。
西洲小学创办于1950年,当时是由新塘西洲村陈屋竹窗学堂和徐屋树德学堂在刘屋大祠堂合并为甘西小学。1953年甘西小学改名为西洲小学。1970年以来,西洲小学在西洲村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500万元,把破旧祠堂校园逐步改建成初具规模的一所农村小学。2005年8月为了创建教育强镇,创建优质学校,东洲小学撤并为西洲小学。目前,合并后的校园占地面积8207平方米,建筑面积6818平方米,设有教学大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舞台、运动场、教职工饭堂等,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有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多媒体电教室、教学仪器室、体育室、队部室等。现在一至六年级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15人,教师5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32人,二级教师1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每幅墙都会“说话”。一幅10多米长的爱国主义教育画廊,更增添校园的育人氛围。
株榕小学创办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末,迄今已有近八十年的悠久历史,前身是私立明觉小学和正中小学。在2004年七株榕小学和纸行路小学合并。现在的七株榕小学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八十载的风雨历程,孕育了我校“勤奋内敛、开拓进取、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我校秉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师生共进的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体育、艺术、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地处广州市西南边缘,与佛山市南海区隔河相望,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生生均占地面积17平方米,建筑面积732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样园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郁,环境整洁优雅,设施设备齐全,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德育资源。 何香凝纪念学校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成果都获得了区、市的奖项。其中有 7 篇教学案例分别获区、市的一、二、三等奖; 2 篇教研论文获区一等奖; 2 个课件分别获国家、省、市二、三等奖。 何香凝纪念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德育为特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品德为上,素质为重,创新为要,全面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师德优、校风好、质量佳、有特色”为办学目标,以“香凝精神”为动力,坚持走“科研兴教”的发展道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现已是广州市一级学校。
广州市萝岗区洋城学校创建于1952年,占地73亩,建筑面积31421.98㎡,运动场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400米的塑胶跑道,13000平方米人造草坪),图书室藏书4.6万册,现为18轨制,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3000余人。 洋城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以创新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和“追求规范、发展特色、创造卓越”的工作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入手,通过强化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我校坚持“厚德立品,红棉育人”的办学理念,高扬“红棉树为样,红棉品为行,红棉人为荣”的思想,凸现“红棉书法”和“红棉民乐”的办学特色,践行“翰墨传承,立字立人”的办学方针,提出“引导孩子练书法学做人,用音乐陶冶性情,帮助孩子丰富自身内涵,伴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为育人口号,让红棉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导航,成为学校前行的源动力。以“红棉树、红棉品、红棉人”作为学校德育建设文化精髓,开设书法、民乐、柔道、舞蹈等特色课程,开展“红棉艺术节”、“红棉颂”、“红棉杯”等教育教学、艺术创作、表演活动,使红棉文化在学校师生中渗透、扎根、开花。近年来,学校连年荣获广州市花都区教育教学质量奖、新华街十佳文明学校,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荣获花都区德育达标学校称号,学校成为展示新华教育的窗口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