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小学位于石楼镇北部边陲的小山村,依山而建,四面绿树环绕,学校创办于1946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形势的迅猛发展,在各级领导,旅港乡亲以及广大家长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把学校办成了一所环境优雅、校风良好、教育教学成绩优良的文明达标学校。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原则,在近年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认真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多渠道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近年来,我校的学年考试成绩均达到番禺区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优秀档次,各项竞赛均取得优秀成绩,其中2000年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组获第二名、女子组获第四名,小学生足球赛获第三名;2002年小学生篮球赛女子组获第三名;2003年小学生足球赛获男子乙组第二名,小学生篮球赛男子乙组获镇第一名、区赛第五名,2001、2002连续两年六年级英语竞赛获镇团体二等奖,与此同时,语文科组在番禺区优秀学科教研组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现今我校继续遵循“勤奋、守纪、求实、向上”的校训,把今天取得的成绩作为明天前进的动力,更好地培养未来的国之栋梁。
长沙小学座落于广州市番禺区横沥镇地东边的长沙村中街,占地面积为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50平方米。全校设有1—6年级共6个教学班。全校共有教师10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1人,学生人数218人,是一所规模较少的农村小学。近年来,该校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地方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生活动场地充足,学校的美化、绿化、净化能达到上级的要求。学校能加强内部管理,在德育工作上,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全体学生能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准则,尊师守纪,互助互爱,勤奋学习,校内已初步形成了良好地校风。在教学工作上,我校能积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除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外,在校内还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还能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每学年,学校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及普通话朗诵比赛等,进一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大岗镇东隆小学始建于1975年,坐落于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东隆村横冲路。过去,学校只有砖瓦结构的课室,室内空间狭窄、光线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2001年7月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村两委的关心重视下,拨出专款。并联同广大群众及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的捐资,兴建了一座两层的教学大楼。现在学校占地面积63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6人,在职教师1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宗旨,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为校训。在“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民主、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学校以优化课堂教学,开展趣味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教研的突破口,努力构建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比较稳定,各学科平均分、合格率都都超过镇的平均线。学校连续十几年的教学质量达到区的教学质量优秀档次。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未来几年,学校将与附近几所小学合并,并计划投入巨资重建新校,力争使学校成为本地区的一流小学。
番禺区黄阁镇留东小学创办于1950年,学校创办初期曾开办高中班,后成为留东村办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5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638平方米,在校学生215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13人,公办教师9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人,未定级教师2人。教师中大专学历7人,占公办教师的77.8%;中师学历2人,占公办教师22.2%。教师思想觉悟高,能主动地参与各种在职培训,积极提高学历,现有2位教师参加本科自学考试,2人参加大专学历提高学习,这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校近5年有5人次获区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基”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广州市继续教育优秀学员称号,6人次获镇优秀教师称号,获区镇论文与教学设计奖的有11人次。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宗旨,确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创建学校特色。目前,学校致力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效能的素质管理,高标准的教学设施改造,为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打下基础。
江鸥小学创办于1932年9月,有七十多年悠久的办学历史。有专用室15间。教学仪器、电教器材、体卫艺器材、图书报刊等配置达国家一级标准。建有250米环跑的田径运动场,三个标准篮球场。校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所花园式、乐园式、学园式的小学。1995年4月被评为番禺区首批一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番禺区绿色学校。 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学历13人,占专任教师的75%,在读大专和本科的有7人。小学一级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的88。8%。学校上了等级后,积极争取办学单位的支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领导班子更加重视自身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现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比较高。学校还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坚持以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方面重点加强师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学校从95年到目前先后四次被评为区文明学校;97年被评为区两基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2001学年被评为区少先队红旗大队;2001学年被评为镇少先队先进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2003学年被评为镇少先队红旗大队,学生参加区合唱比赛获优秀奖。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年来教学质量在优秀档次以上,特别是毕业班会考成绩名列镇的前矛,参加镇级的各项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新学期,新气象,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这学期引领开办了东荟花园小学。在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校管乐队的欢迎曲中,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东荟花园小学全体师生融为一家人,齐唱国歌。在此次活动中,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一年级的新同学代表发言,表达他们对新环境的真切感受;荣获“羊城小市长”称号的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夏羽萌同学代表六年级同学向新同学表示欢迎以及畅谈新学期打算。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郭云海校长高度评价了东荟花园小学的硬件设施,热情赞扬了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教职工精诚协作的团队文化,期望两所学校师生紧密联系,合舟共济,共创辉煌。 手语操《最好的未来》是开学典礼的压轴安排,是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德育处、大队部送给全体师生的开学礼,希望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第四小学于1989年开办。学校秉承“诚实、坚毅、博爱、善学”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多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1997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新华四小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建有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陶艺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技室、图书阅览室等三十多个教学专用室场。学校还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先进的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设备,建有室内游泳池、200米的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快乐体育园地等。良好的育人环境,完善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华四小注重科研兴校,是广州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的试点学校,还有多个国家级、市、区一级的科研课题实。学校在近年举办的广州市舞蹈、合唱、管乐、体育等比赛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钟一小学创办于1958年,原为中心小学,1999年更改为钟一小学,是番禺区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342平方米。近年来在镇政府、钟一村委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投入教育经费,兴建了科技楼、生物园,建造了塑胶跑道,完善了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功能室,使学校成为了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具有特色的农村小学。 学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走“科研兴教”之路。二00三年该校参与了广州市教研室的重点科研课题《综合学习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和《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研究》的研究,开展综合活动课程研究、探索和开发活动,并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使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延伸到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第二小学从1973年3月建校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北临珠江,东倚海印公园。西靠海印大桥,是一所环境优美,规划有致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313平方米,均占地面积6.6平方米,建筑面积4319平方米,生均建筑占地面积6.6平方米。校内设有多媒体电教室等二十几个专用场室,有教师办公用机26台,人机比为:1:0.6,全校学生用计算机数为56台,生机比为:12:1,教学平台有21台。 随着海珠区经济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区委区政府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创建教育强区。在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下,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共投入一百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现代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几大工程:校园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先进的校园电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自动化中央控制系统,电话总机系统和电子防盗系统。计算机室、多媒体多功能室,软件制作室等20多个教学辅助用室的设置,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室与教辅室之比为:1:1.5,原来旧教学墙全面装饰:外墙贴上了玻璃马赛克。室内贴上墙裙。按标准更换了电源线及配齐照明设备,木窗换上了铝合金窗和防盗网。 在海珠区教育的八大工程六大特色中,学校的“快乐体育”特色,成绩较为显著。从1997年开始,学校开展了“构建‘快乐体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题研讨,通过快乐体育教学观念,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特殊作用,并将“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 快乐体育的主要操作程序:“四趣”快乐体育课。1、激趣引入,乐于参与。2、以趣导学,主动投入。3、活泼生趣,情趣盎然。4、创新促趣,成功喜悦。 多年来,在区教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实施八大工程的举措下,学校积极参与局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育队伍。学校的两位校长,在校长培养作用机制下,通过参加培训,竞争上岗。教师中有一人参加了“名师工程”,3人参加区中心教研组,成为教学骨干。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市、区校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和考核。45岁以下教师均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制作软件。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到区、市、省外参加专题研讨课,加强理论、业务的再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实验的活动中,滨江东路第二小学从2003年9月开始了省级科研课题“口语交际形式的设计和运用”的研究,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特邀省、市教育科研专家担任课题组顾问来校指导研究,在学校内掀起了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热潮。我们正以满腔热潮,积极投身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为建设教育强区,构建“四优教育”,(即优越的教育体制、优美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育质量)实现区委区政府建设“五彩海珠”的目标贡献力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