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英才学校是一间民办的全日制中小学,在校学生2400人,在当地有一定名气,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方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师待遇好。学校环境优雅。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仪器。教学楼呈正方体,中心为一个小池塘。池塘里面包围着一棵参天大树。学生素质良好。教师教学质量优。英才学校在增城市排名第五位.
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前身是越秀区司马坊小学,解放前是一所庙宇,后来改建成小学。1998年以前,司马坊小学的校舍非常破旧,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布局极不合理,通风、采光条件很差。只要人在二楼走过,就有灰尘往下洒;一下大雨楼下就严重积水,师生要靠搭木板桥进出;碰上停电学生只好点蜡烛上课;每逢雨天白蚁就到处乱飞,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艰苦。1997年,为了配合教育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区委、区政府拨款近800万,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重建了司马坊小学。改建后的新校舍占地2724平方米,主楼共六层,设有宽敞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功能室和春意盎然的生物园。学校拥有一个正规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60米室内跑道及室内游泳池。 1996年,国家计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在全国援建44所“八一希望学校”,其中广东省两所。在1997年建军节前夕,广州的一些老红军提出倡议,希望能在广州建一所八一希望学校。区委、区政府经过审议,报国家计委和军委批准,决定把“八一希望学校”这个校名放在司马坊小学。1998年12月10日,越秀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举行了挂牌仪式,司马坊小学正式改名为“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学校的校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
广州市从化英豪学校创建于1993年,是广州市一级中学,首届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也是全国第一家实施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工程的学校。 英豪学校创建于1993年,是广州市一级中学,首届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也是全国第一家实施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工程的学校。校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6万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4万平房米(共有教室30间),实验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实验室10间),学生宿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工宿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他辅助设施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英豪学校中学师资队伍完整,在编教师人数13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9人,占36%,中级职称的72人,占52.9%。 高考上线率连续7年达到100%,历届中考成绩远超广州市平均水平。2002年高考英豪学生在考区夺得物理、英语、综合科三科状元,并有四人五科进入广州市百强;2003年王彦夺得广东省高考英语状元,实现了民办学校学生考取全省状元“零”的突破。2004年英豪学校冼丽嘉同学以满分的成绩获广州市中考状元。 英豪学校在国内首创中学生托福班和雅思班,学生学习托福和雅思课程不影响参加国内高考。首届托福班同学以优异成绩全部被英国名校格拉斯哥大学录取,且参加高考均达重点线,我校成为中国第一所高中省毕业生既能考国内重点大学,又可直接升入世界名牌大学的学校。第二届托福班的谭子英同学考出657分的成绩成为全国中学生托福状元。 英豪学校与哈佛、剑桥、牛津、斯坦福等四十所名校建立了联系,我校小学培养上来的学生孙逸潜2000年考上英国剑桥大学,毕志杰2001年被牛津大学录取,黄纬和朱庆恒2003年分别被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录取,另有100多位同学分别考入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排名在北大、清华之前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世界名校直通车”。
红基学校的前身是紫坭小学,始办于清朝末期,是一所具有一百年历史的村办学校。原校址与宝墨园侧门相对,最初使用祠堂作校舍。1985年,在原番禺县委书记梁伟苏同志倡导、组织下,在紫坭小学校友热心支持下,紫坭小学改建成有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各一幢的花园式的学校,新校当时是番禺最好的一所小学。社会进入新的世纪,梁伟苏先生为了让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又以更高的目标办好紫坭小学,他亲自策划并组织人财力,在紫坭村的黄金地段征地42亩,按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兴建新校。在新校兴建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彭磷基先生、黄文仔先生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新校正式命名为红基学校。学校建成后,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以及紫坭村等各级领导对红基学校的发展继续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学校的发展势态越来越强劲。红基学校是一所 “古建筑、园林化、多功能”特色,有着丰富中华民族教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0平方米,总投资3500多万元。建有教学大楼、办公大楼、综合楼、青少年文化宫各一幢和教师宿舍两幢。教学大楼包括有18个标准课室和音乐室、舞蹈室、科技劳作室、实验室、电子琴室等教学专用室场;综合大楼建有计算机主控室(包括计算机校园网、信息库)、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书法室等现代化教学专用室场;教师宿舍共有30个套间,每个套间面积100平方米以上;青少年文化宫设有1000多个座位,可安排大型歌舞、粤剧等演出;还有一个250米的环形跑道塑料运动场和一个25米标准游泳池。校园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环境优雅,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广州市萝岗区宏岗学校是经广州市萝岗区教育局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学校依山而建,鸟语花香,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空气新鲜,绿草如茵。学校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在校学生1600名。学校三幢教学楼设计独特新颖,配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羽毛球场、排球场,各种功能室齐全。教学全部实现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校风、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环境跻身于广州市民办学校先进行列。
广州市明珠教育集团创于2001年,是一家国际化民办教育机构。集团旗下有中小学8所,幼儿园7所(含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在校学生20000多名。集团办学综合实力在广东省民办教育领域名列前茅。央视《共同关注》、《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了集团的办学和改革实践。 集团学校——新英豪中英文学校创办于2005年,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规范的教育管理和优异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口碑,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认可。2012年起,学校全面升格办学品味,开启国际化高端教育进程。
广州市萝岗区嘉洲学校是经广州市萝岗区教育局批准和统一管理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现有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共18个教学班,共有学生800多人。是一所学生,家长,社会都信得过的民办学校。 嘉洲小学以现代人才观、价值观为办学理念,面向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高起点、高质量、创特色”为宗旨,以“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为保障,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致力培训合格加特长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广州育才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全校现有141位正式教职员工,47个教学班,其中8个是体育特色班,1个管乐特色班。共有学生2320人。学校拥有具现代特色的体育馆,恒温泳池和体操训练馆等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 7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学校拥有多媒体多功能室、电脑室、合唱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室。 育才学校的前身是基督教培贤女子神学院,始建于1920年。解放后,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办起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8月,改为广州市育才小学。1956年,育才小学与市立东区二小、东区八小、私立道青小学合并为保安街二小,后称寺贝通津小学。1960年9月,由市教育局指定进行十年一贯制试验,与市七中合为广州师院附属实验学校。1964年,复名寺贝通津小学。1986年9月开始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体育班。1988年——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后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学校”。2001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3年2月,育才学校与育鹰小学、水均岗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搬迁到东风东路782号,保留了“东山区育才学校”的校名。 育才学校是一所具有体育办学特色的学校。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师生发展为本,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为特色,坚持“以学促训,以训促学,学训双丰收”的体育工作思路,开展田径,游泳,足球,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的专项训练。由于学校体育训练管理机制完善,因此为国家,省,市中心体校和高一级中学输送了一大批的体育苗子和人材。学校开展的“竞争教育模式的试验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广州育才实验学校办学十来,在邹连文校长带领下,已成为一所依法办学、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理念先进、管理规范、校风良好、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辐射能力强、学生欢迎、家长满意、上级领导肯定的优质民办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