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我校创建于1926年,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中南五省红旗学校,80年代初被列为广东省18间重点中学之一,90年代被评为国家级“中学教育实践合格单位”和“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近年来,我校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验研究重点实验学校、广东省集邮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广东省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团组织、国家“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教学实验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2007年12月,我校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并被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荣誉称号。校园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确。学校占地15.1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41.37平方米,建筑面积50728平方米,绿化面积98801平方米,绿化率达90%,是美丽、崇德的书香之地。目前,学校拥有71个教学班,学生4447人,271名教职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243名任课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10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51人参加了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已结业。 【办学特色】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彰显个性”的办学理念,追求三大特色——人文特色、科研特色、绿色特色。人文特色:紫金中学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长期以来重视修身教育,形成了“立身、尚志、求实、励勤”的良好校风。我们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科研特色:学校立足校本教研,加大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力度,巩固近几年来的科研成果,加快科研设施建设,吸纳和培养科研人才,促进学校科研再上新台阶。绿色特色:倡导自然和谐的教育,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即绿色的校园、和谐的教育、绿色的人文意识。 【德育工作】我校坚持“三全”育人,抓实常规管理,实施“十项”制度。十项制度是:①级组包干制度;②星级文明班评比制度;③班主任管理制度;④班主任、科任老师坐班制度;⑤值周班制度;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⑦家长会制度;⑧寄宿生查访制度;⑨颁发学生优点卡制度;⑩行政人员“三蹲一兼”制度。全力创建“十无”校园,使学生养成“八个”良好习惯。“十无”校园是:(1)墙上无鞋印、球印;(2)地上无污迹、垃圾;(3)清洁区整洁无脏物;(4)公共设备无损坏;(5)早操准时质高无迟到;(6)晚修安静无走动;(7)谈吐文明无脏话;(8)穿着校服无异装;(9)团结友爱无打架;(10)考风端正无作弊。八种良好习惯是:一是尊敬老师——见面说“老师好”;二是尊重他人——耐心听人说话;三是知恩领情——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四是诚实守信——说了要做重承诺;五是规范行为——按规则行事;六是不忘责任——时刻记住已长大成人;七是细致缜密——学习做事有计划;八是健康第一——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教学设施】校园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确。有行政大楼、科技教学大楼、学生礼堂(松年堂)、7栋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2幢学生食堂和千兆校园网及主控室,配备了76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了常规教学仪器设备、文体劳技设备、实验室仪器药物等,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和4个图书藏书室,有12.5万册藏书、219种报刊杂志,电子读物生均21册,课室与教辅室之比为1:1.07,教辅室齐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教学科研】近年来,我校以创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迎接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组建了教研室,选择各科教学骨干12人任教研员,指导全校各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目前,学校的教研工作已初具规模,制度已有了保障,形式已基本完备,力量已初步形成,资源已基本配足,形成了“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在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以优秀的等次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被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高考成绩】2004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总数达935人,升学率95.8%,居河源市榜首。本科上线567人,本科上线率达58%。总分800分以上2人,总分700分以上40人(47人次),单科800分以上7人,有30人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其中黄锦腾以817分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人数1020人,升学率95.86%;本科上线675人,总分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40人,单科800分以上10人。2006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人数1201人,升学率96.23%;本科上线688人,本科上线率67.06%,总分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40人,单科800分以上7人,有38人被全国十所名校录取,其中利锦标高考总分获河源市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7年:全市645分以上6人,我校占2人;全市文理科前10名,我校占4人;升学率达96.8%;取得两个新突破:一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学生首次同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二是本科上线人数达703人,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8年:全市文、理科前10名,各占4名,共8名,比去年增4人;总分640(相当于原标准分800分)以上4人,比去年增2人;600分以上47人,比去年增22人;重点本科180人,比去年增26人;本科以上805人,比去年增102人;升学率达97.7%。
梅州市一级学校联合中学创办于1952年,校园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167人;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745人。学校设施先进、风景优美、布局合理,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是读书求知的好地方。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强、笃诚”为德育核心,确立“为学生的明天着想,为学生的未来铺垫”的办学理念,明确“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努力构建“诵读,体育,品德”三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管理工程、教材研发工程、设备设施工程、校内人才市场工程”等四项工程。确立目标教育,“以兴趣引领学生成长,以目标引领学生成才”作为实施途径,促使学生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用爱心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温馨的校园,形成了“和谐、务实、拼搏、创新”的校风;“勤谨、爱生、博学、立德”的教风;“勤学、善思、求真、致用”的学风。联合中学素有“准重点中学”之称,高考、中考连年取得好成绩,屡受区委、区政府表彰和奖励。学校重视朝特色方向发展,在省、市、区组织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比赛中多次获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学校与全国足球名宿、57届初中毕业的邓锡权校友合作成立纯公益性的“邓锡权足球俱乐部”,聘请全国足球名宿容志行、郭家明、岳永荣等担任荣誉会长;运动场由邹锡昌校友捐资50万元(总投资150万元)改建成为塑胶运动场;学校开设了体育、美术特长班,今年还与四川音乐学院的张海副教授合作成立了音乐班。学校在美术和体育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高考入围率超省平均水平,多年来有多位考生高考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50名行列。2010年高考美术术科36人参考,30人上本科资格线,上线率为83.3%,居梅州城区首位;体育术科有15人达到220分,名列梅江区第一;音乐术科100%考上了(165分)本科资格线。2009年学校被评为“梅州市书香校园” 、“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大埔县田家炳初级职业黉舍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黉舍。黉舍创办于1991年,办学十四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多量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大埔县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黉舍开设有9个专业,有35个讲授班,教职工100多人,门生近2000人,是梅州市具有较大范围和影响的一所综合性、多科性的中等职业黉舍。黉舍于1995年评为省级重点职中,2005年被国度教诲部评为国度级重点职中。 ●一流的讲授、糊口设施 黉舍坐落在大埔县城风景美好的梅潭河边,环境幽雅,风景恼人,是一所园林式的黉舍,“梅州市斑斓校园”。黉舍讲授场室充沛,练习、尝试设备先进,讲授服从齐备,是大埔县职业教诲技术实训中间,又是天下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测验站。糊口设施齐备,有标准门生宿舍2栋(男、女生宿舍各一栋),设施一流的门生膳厅及其他配套的体裁设施,后勤办事完美。 ●薄弱的师资力量 黉舍有一支酷爱职业教诲奇迹,具有丰富的讲授经历和较强实际才气才气纵横的“双师型”西席步队。练习、尝试课装备专职指导西席。黉舍按照学科生长的趋势,重视做好专业西席培训和再学习事情,使专业西席知识及时更新,适应当代讲授的需求。 ●严格标准的黉舍办理 黉舍办理轨制严格标准,西席实施坐班、值日轨制,门生实施半封闭式办理,包管普通的讲授、糊口次序。对峙从严治教,因材施教,重视门生的全面生长。凸起职业教诲特性,正视门生根本实际、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培养,制定多种考核体例,确保门生学到一无所长。 ●矫捷的“失业、升学”办学形式 黉舍正视做好毕业生保举失业事情,建立专门失业指导机构。黉舍合作单位多,失业信息广,失业渠道畅,持续多年,毕业生供不该求,对口失业率达96%以上。黉舍构造有志于到高档院校学习的门生对口插手升大测验,与一些院校联办大专班,圆门生大学梦。“失业、升学”双轨制办学形式满足分歧门生的需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