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同仁学校创办于1999年,办学过程中,赢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取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赞誉,在外来工子弟学校中,率先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所被评为“区文明学校”、第一所被评为“区一级学校”、第一所成立中共党支部、第一所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03年11月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6年创“省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教职工80人,在校学生1000多人,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位路段 夏园 庙头 沙涌学校荣誉 黄埔区同仁学校是第一所被评为“区文明学校”、第一所被评为“区一级学校”、第一所成立中共党支部、第一所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03年11月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6年创“省一级学校”。2007年,黄埔同仁小学赖建铭同学在黄埔区六年级语文能力竞赛中,与众多公办民办学校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发挥出色,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拥有省、市、区级优秀教师6人,教师53人,大专以上学历48人,占90.3%(其中本科10人),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28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学校创办于1948年5月,校址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1950年学校随军南下,1951年迁往广州,隶属广州军区政治部管理。1964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开始面向社会招生。2001年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1人,学生2300多人,有49个教学班,分南北两个校区。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优异,社会声誉优良。 学校特色:八一实验学校生源以军人子弟为主 八一实验学校位于越秀区达道西路5号,与广州军区司令部为邻,学校环境幽静,绿树成荫。 该校生源以军人子弟为主,因此选择该校学位房的家长要多考虑小孩的性格特点,该校的校风是否适宜小孩成长。 对口中学:有育才中学、五羊中学、七十九中、省实验中学、广大附中、七中等。 电话:87766168 地址:广州市达道西路五号(南校区) 广州市共和大街共和八巷24号(北校区) 网址:http://www.gz81.cn/学位路段 寺贝底侧、共和南、社后北闸1号;西元岗一、二、三巷;梅花街:共和大街 2-64号(双号)。共和1-8巷(双号);梅花街:东泰路28-32号(华逸锦轩)、东泰路36、38号(五羊华轩)。东湖路:寺右新马路2、4号大院、4号之三、之八、6号 寺右新马路8-70号(双号)达道路2号大院,5号、6号(之一、之二)。达道西路1、2号大院、4、6、7号;新兴路1、3、4、5、6、7、8、9、10号;东湖路:达道路新、旧17号大院、达道路18号之一、达道路10号大院4、5、6、9号;寺右新马路3号大院(10-15号已拆);寺右二横路12号之一、之二、之三、16号大院;保安北(达道所)达道路11号之一、二、三、四;达道路11号;东湖路:寺右新马路5、7号大院。寺右一马路通贤里22-36号;寺右新马路17-70号(单号)\寺右新马路8-70(双号);寺右二横路10、11、19-27号(乐景大厦、丰景大厦、顺景大厦);寺右二横路15号大院;东湖路:寺右大街、和睦里、和乐路、德祥里、玉祥里、通贤里(1-5号)、通贤横、南中里、长庚里、近道里、和居里、云龙里、福顺里、和原里、郊园里、南兴一至四横、诚信巷、启明巷、联兴巷、启明一\二横路、村边街、南胜里、南胜一\二\三横路;天祥里、国光里、国辉里、和兴里、文明里、丛桂坊、玉堂里、玉堂一横、腾龙里、腾龙一\二横、飞凤里、深巷、深横一\五巷、福祥里、保大里、光仕里、抗日里、仁和里、国祥里、合祥里、北约大街;东湖路:寺右二马路57-59号(雍景台)、寺右一马路20-22号(明华轩)。 可入读楼盘: 华友大厦 五羊华轩 华逸锦轩 共和花园 顺景大厦 明华轩 雍景台 乐景大厦 丰景大厦学校荣誉 该校是“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初中毕业班连续九年获得原东山区综合评估一等奖;近三年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34篇,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17篇;省级奖励的有10篇。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88人次;获得省级奖励的有2人次;获得市、区奖励的有136人次。2001年,2003年被评为东山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2年获颁学校舞蹈节东山区一等奖。师资力量 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有凝聚力、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都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有饱满的教学热诚;除了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外,还有各学科团结战斗的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教学加工能力。新时期的校本培训,增强了教师们责任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现代化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近三年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34篇,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17篇;省级奖励的有10篇。
从化市第七中学,位于广州市从化市街口镇镇北路,是从化市最年轻的一所初级中学,1999年开办。校园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具有20多个教学辅助室,环境优美。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人,学校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缩少与老校、名校的差距。近两年,学校加快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建设了计算机教学平台5个,各学科都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80%以上的教师能进行多媒体软件的编制和教学,100%的学科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在从化七中,推动信息化已开始逐步从课件制作层面提高到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层面。学校从创办开始就确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求发展的目标,并构建科研兴校的组织网络、课题网络、信息网络,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主体教育研究与实验”之子课题——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以上100%,其中本科学历占95%。四年来,七中师生上下齐心,坚持“以德育为先,以科研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办学思路。教师敬业爱生、严谨务实;学生尊师守纪、好学进取,形成了“团结、勤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校风。学校构建了以学校——年级——班集体为要素的德育组织网络,以团委——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要素的德育管理网络,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要素的德育环境网络。学校虽然办学只有四年,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在初中会考中取得了从化市B类学校综合二等奖,有64位同学考上重点中学;学校荣获广州市第八届学校舞蹈节三等奖;管乐团获广州市迎九运第三届少年儿童艺术节“通利杯”管乐比赛三等奖;2001年获从化市中学生田经运动会乙级团体总分第一名;2项教育成果获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3年获广州市电教先进单位;教学课件获广东省、广州市以上奖励15个,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获广州市以上奖励或发表的有72人次,学生有154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从化市以上的奖励?。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