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学地处市区南端凉帽山下,新丰江畔,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校园内绿草如茵,树木成林,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堪称小鸟的天堂,学子的摇篮。近三年,为了创建省一级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投入学校改扩建工程及配置教学设施设备等资金60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占地面积12393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8.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052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平方米。河源中学创办于1915年,1988年设市以前是河源县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1993年3月起由市政府接管,成为市直属学校。九十年间,河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们分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革命和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聪明才智,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着生命与热血,为祖国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校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筑物坐落有致,按其功能分为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区,绿化覆盖率达76.9%。学校有教学楼3座、办公楼1座、科学实验楼1座、学生宿舍4座、师生饭堂2座,教学、行政、生活用房符合省定标准,并与教学规模相适应。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团队室、展览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档案室、历史室、地理室、心理辅导室、软件制作室、网管中心(主控室)、100平方米的计算机多媒体讲座大厅、330平方米的多媒体多功能室(报告厅)等教辅功能室齐备,课室和教辅室之比达1:1.27;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药物等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文体、劳技设施设备全部按省一类标准配齐,目前全校各年级的理化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为100%。学校建有主干千兆校园网,建设了主控室及演播室,学校有网站,配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52个,专任教师全部配备手提电脑,课室、教辅室及办公室都与主控室联网,全部可以实行网络教学。学校现有藏书14.3万册,生均44册,电子读物生均30册,订阅的报刊杂志224种,满足师生阅读需求。学校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9个、足球场2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3个、乒乓球台30张,有地理园和生物园各1个。 学校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3220人,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205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61人;有高级教师71人,达到36%,专任教师学历(含职称)达标率为100%。 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先导、分类施教”的办学思路,以“严谨、勤奋、朴实、进取”为校训,建设“严格规范、务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刻苦、敏学笃行”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师生在办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近三年,我校有5名教师荣获国家级表彰,有10名教师荣获省级表彰,有9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有112篇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国家级37篇,省级43篇、市级32篇);学生有219人次获全国和省、市学科竞赛奖励(其中国家级192项、省级9项、市级18项);高考上线人数和高考升学率大幅攀升,2004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陈少波、戴远辉同学分别以855和823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绩,上第一批本科院校人数、本科线人数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其中钟建飞、黄娜同学分别考取了817分和802分的高分,进入高考全市九名状元之列。学校多次荣获河源市文明学校,河源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广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04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2年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学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一年一个新台阶。
河源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89年冬,是河源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由河源市教育局主管,校名由当时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同志题写。2003年6月在市直学校布局调整中改制为初级中学。2005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由河源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1990年9月开办时,初中、高中共有教学班10个,学生510人;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108人。学校硬件建设以完全中学标准配置,现有教学楼三栋,建有多功能讲学厅、网络语言实验室、网络电脑室、地理室、历史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62个专用功能室。有标准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2个,有标准400米6跑道(并附100米直跑道)田径运动场等运动场所。配置了100兆校园网,安装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每位教师配置一台高档办公电脑,每个课室都安装了广东省教育厅推广使用的“VCM互动教学平台”,是第二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子课题“新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研究。 学校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善教乐学、追求卓越”为校训,积极探索“人文与科学并重”的人性化管理特色、努力打造“现代教育技术领先”的科研特色和认真实践“以活动育人”的德育特色。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科研兴校,特色办学”,朝着“教师学者型、教学特色型、学生素质型”方向努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办学之初,学校主要是解决市直单位干部职工子弟读书难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己积累一定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河源市直文明学校”、“河源市园林绿化单位”、“河源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河源市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河源市红旗团委”、“河源市除‘四害’达标单位”等。2003年6月改办初级中学后,确立了创办优质初级中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一中品牌,创建‘五个’学校”的目标,目前已成功创建“河源市文明学校”、“河源市绿色学校” 、“河源市一级学校”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一级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省一级优质初中。
【简述】紫金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92年,位于紫金县城南,面朝状元峰后依泰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7076平方米,是县直属完全中学。2004年1月学校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2008年12月通过河源市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并被评为优秀等次。学校在行政管理上设学校办公室、教研室、政教处、后勤处、教务处、团委。现有学生2700多人,3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6个班,高中33个班。有教职工15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25人,大学本科学历75人,学历达标率为95%,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87人。【德育工作】2008年,县二中坚持以"特色办学、争上等级、打造品牌"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三严"管理。致力制度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制订和实施了《班级量化考评制度》、《学生个人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值日教师轮值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和《行政领导考评制度》。在教职员工的管理上做到有条例可执行,有条例可依,有条例可约束,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积极、认真、负责,把各项教学任务落实到位。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使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度过。【教学教研】加强教学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尽早让师生形成备考意识,全校动员,为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根据该校实际,加强对体育、美术考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术科突破;对偏科学生采用"开小灶"的方法,进行对口扶持;是加强对学生的考试心理辅导等。在教研工作上,规定各科组活动时间,要求各科组在每个学期都有新突破、新成绩;号召全校教师撰写论文,针对水平较高的给与一定的奖励;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教学活动比赛(如说课,讲课,教学设计比赛等);规定抓教学的行政领导每周至少要听课一次,并且把意见反馈给被听课教师。2008年高考,上本科128人,上"重本"线7人,居全县面上完中之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县二中学生公寓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物理室、化学室、生物室、多媒体教室各1间;学校已经接入100兆教育网,每个办公室都配置办公电脑,方便教师寻找教学资源。新学生食堂已经投入使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书画、校服设计、演讲、文娱汇演、班际篮球、三人足球赛等各类比赛活动,南峰文学社定期出版刊物。
内莞中学是一所山区初级中学,创办于1968年,位于连平著名的"内莞风光"风景区内,105国道旁。校内林荫蔽日,花草吐艳,环境清幽雅静。校园面积12568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400多人,教职工4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30人。 在经过了"普九""改薄",尤其是2007年危房改造工作后,内莞中学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现在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校园有近3000平方米运动场,拥有200米环形跑道,标准塑胶篮球场一个,水泥球场2个。走进内莞中学校园内,教学区中间是一个鲜花锦簇的花园,四周是错落有致耸立着的教学校、教师宿舍、科组办公室。近年来学校新做起了学生宿舍、师生食堂和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言室、图书室为一体的功能性综合大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精彩纷呈,学生自办校刊、广播站,开设音乐、美术、舞蹈、集邮兴趣小组。定期举行文艺汇演、班际篮球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特长。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成绩喜人,2005-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团委,2007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6年获县升中考试进步奖,2007年获县升中考试三等奖,2007年获县中职招生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黄沙中学创办于1979年,至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原址位于离现校址2公里的山岗上,校舍为砖瓦结构的平房,遇到下雨天,课室上面漏水,地面泥泞满地,师生苦不堪言,办学条件十分艰苦。1995年,在香港沙田扶轮社的热心支持下,学校搬迁至现址。现在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有四层教学楼一幢,三层学生宿舍一幢,三层综合楼一幢,两层教职工宿舍一幢,还有厨房、学生膳堂、学生浴室等附属建筑。在场室设置上,有电脑室、图书室、美术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等,还拥有一个250米的环形运动场。2006年,我校由原来的初级中学改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现在学校共有学生750多人,分成17个教学班,教职工48人,其中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15人,本科学历占15%,大专学历占80%,教师达标率为95%。 22人曾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经验文章,4人获全县教学技能展演二等奖。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07年小学语文科的"‘4+1"阅读教学法"教研课题顺利结题,为我校的语文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我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勤奋、文明、创新、向上"为校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一支德能并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勤教安教,学生善学乐学。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坚持"育人为本,特色立校"的方针,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教学资源,以培养图、音、体特长生为突破口,达到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预期目标,为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06年小学六年级全县抽考我校获得了全县第一名,07年中考我校又取得了全县综合排名第六的好成绩,其中三个学科(语文、数学、政治)排名为全县前四名。考上县重点学校有20余人,学生升学率在90%以上。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得荣誉20余项。在07年全县教育系统组织的"三项指标"考核中,我校以"两优一良"的成绩获得了嘉奖。成就代表过去,未来有待创新。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完成"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这对我校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设备设施过于简陋,不过,我们坚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香港沙田扶轮社的鼎力相助,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黄沙中心校一定会向规范化学校迈进,黄沙中心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船塘中学创办于1941年,河源市一级学校,是一所特色明显、初具现代化气息的完全中学,为九连地区培训革命干部的东江公学第一期就曾在此举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志士才俊,被誉为河西区的文化摇篮。 船中校园优美,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是育人的好地方。学校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3%。现有在校生2876人,教职工17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教师68人。近年来,船中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市文明学校、市美丽校园、县教书育人先进学校、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系我县体艺教育实验基地、落实教学常规示范学校。 高考成绩也年年上台阶,近三年录取率都在60%以上。2003年高考更是取得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好成绩,253人被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录取率达79%。 我校的近期发展规划是:重点发展高中教育,计划用5年时间创造各种条件,力争办成省级示范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