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历程〕遥田中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秋,校址设在遥田鸭麻窝坝。当时招收初中一年级一个班,学生50人,教职工4人,校长何自修。 一九六一年春,合并到沙田中学。 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九年办为“遥田农业中学”。一九六八年秋,复办中学,校址设在遥田街,校名“遥田农业中学”,招收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学生100人,高中一年级两个班,学生96人,当时有教职工14人,校长钟春梅。一九七零年至一九八零年,“遥田农业中学”易名为“遥田中学”,为两年制高中部。校长为郑俊卿、陈英华等。一九八零年秋,高中部合并沙田中学,遥田中学遂成为区初级中学。当时有三个级六个班,学生200人,校长李观石、罗民主等。随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班级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成为今天新丰教育的“西部明珠”。〔基本情况〕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生1622人,教职工98人。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团委、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学校的办学成绩在全县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被人们誉为新丰教育的“西部明珠”,2001年评为县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市一级学校。〔设施建设〕学校凭借“普九”的东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措资金1358万元,投入校园改造,新建楼房8幢,面积12197cm2,校园占地约40多亩;教学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已拥有语言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藏书室、阅览室、文印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各一间,200m环形跑道1个,篮球场5个,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如今的“白天鹅”,并于1996年通过省“普九”验收。〔教师队伍〕学校现有95名教职工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4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64人,党员26人,团员13人。〔办学特色〕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制度管理,狠抓“四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努力实现“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校风、一流质量”的现代化中学。近年来,学校推行“一室三处三级组七科组”的管理模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点的管理网络,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制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秩序良好,成绩蜚声县内外。〔学校成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历年来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考入省、市、县级高中,一批考入中专学校。历年的文艺晚会,校运会都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未来展望〕“向未来进军”是遥田中学校歌的主题。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将会在上级教育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开拓进取,再立新功,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成为省一级学校。
乐昌市廊田中学是一所普通的镇初级中学,创建于一九四八年。在这五十多年的历程中,廊田中学得到了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学校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几年,廊田中学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各方面条件,于二000年被评为“乐昌市一级学校”,二00三年申报“韶关市一级学校”并顺利通过评估,成为第一所被评为“韶关市一级学校”的镇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为<?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032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1703人,在职教职工106人。校园内花草相映、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一间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园林式“绿色学校”。廊田中学办学思路清晰,以“求实进取,开拓奉献”的办学思想,以“立志、尚德、勤奋、求实”这八字校训作为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原则,构建“三点”(班级、团队、德育基地)“三方”(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政教处、年级、班级)相结合的多维育人网络,形成全员育人环境,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果实。近几年来,廊田中学优秀学生层出不穷,有68人次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竞赛获国家级奖4人、地市级奖4人、县市级奖22人;体育类竞赛在乐昌市农村初中组中成绩遥遥领先;参加各类第二课堂的学生达 1200多人次,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成为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廊田镇先进党支部”;班子成员中每年都有人获镇级以上先进党员、先进教师等各类荣誉称号,先后有班子成员被评为乐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图音体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校长”;十多人被评为乐昌市各类先进教师,1人被授予乐昌市“名教师”称号,2人被授予韶关市“优秀山区教师”称号。三年来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共316篇,获奖论文52篇;11名教师获得乐昌市级优秀课例奖;1名教师获得乐昌市级优质课奖;在近几年全市期末质量检测中,该校各科成绩比较理想,名列同类学校前茅。中考升学率,入市重点高中人数均名列同类学校前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廊田镇“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乐昌市“先进德育集体”、“先进家长学校”、乐昌市“安全文明小区”、“卫生先进单位”、“乐昌市一级学校”;韶关市“美丽校园”、“绿色学校”“韶关市一级学校”等荣誉称号。田中学办学思路清晰,以“求实进取,开拓奉献”的办学思想,以“立志、尚德、勤奋、求实”这八字校训作为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原则,构建“三点”(班级、团队、德育基地)“三方”(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政教处、年级、班级)相结合的多维育人网络,形成全员育人环境,以人为本,教书育人。
乐昌实验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乐昌铁路中学”,2004年2月,学校由羊城铁路总公司移交乐昌市人民政府管辖,现为乐昌市直属学校,是较早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的“韶关市一级学校”。学校位于乐昌市解放东路85号,地处市区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占地面积15815平方米,建筑面积8126平方米,运动用地面积8763平方米,绿化面积3900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教学楼、办公楼错落有致;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是莘莘学子读书、求知、向辉煌人生起飞的极佳之所。自办学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内部管理,注重基础课教学,狠抓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考成绩,连续9年名列乐昌市第二名,2008至2010学年度连续3年位居乐昌市前茅;学校多次被乐昌市教育局授予“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乐昌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
乐昌市城关中学创办于1969年10月,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完全中学。校址座落在乐昌城区红岭东路20号。2001年5月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6年1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7.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49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5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室藏书8.4万册。有报刊杂志总数达184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300多种。另外,学校拥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有一个室内乒乓球室和一个可避风雨的体育活动场地,有5个标准的篮球场,13个羽毛球(毽球)场,15张乒乓球台。 学校概况2006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7年3月评为“韶关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多年来,城中人在乐昌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铸就了教育教学的辉煌成绩,谱写了学校办学的新篇章。主要表现在:校园环境幽雅、 美丽广阔。几年来,学校加大了校园建设力度。。学校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等自成一体,互不干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88.6%,2005年荣获“韶关市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设施日臻完备。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三年的努力,共投入1600多万元,大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装修一新的两栋教学大楼拥有50间标准规范的课室,通风及采光良好,装有电视监控和广播系统等现代教学设备,可以满足各年级教学的需要。教学区广场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雄伟的科学大楼和教学办公综合大楼是城关中学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开通了校园网,拥有自己的网站。现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5个,语音室三间(192台听力设备),计算机室二间(126台学生用电脑)。符合省定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以及历史室、地理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各功能室的仪器按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配齐配足,音乐室购置了钢琴、音响、合唱台等设备,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各行政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并联通了宽带网;学校还设有软件制作室一间(配有4台电脑),初步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2003年省关工委“朝阳工程”捐赠给学校3万元图书,使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大大增加,2005年学校又新增10万元图书,体育卫生器材、设施设备按省标准配置,校医室常备药物能满足应急需求。学校的生物园、地理园、心理辅导室等场所,是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好去处,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不少的课外知识。环境幽雅的学生公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现有三栋高标准的学生宿舍,计划近期内再兴建一栋学生宿舍,两个饭堂三个就餐餐厅,可解决1800多学生吃住,现有住宿生1437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根据上级部署,2007年秋季开始停招初一学生,高中不断扩招。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46个教学班,初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8人。到2009年秋季将成为有54个高中班的高级中学。师资力量雄厚,素质优良,教风严谨。现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研究生课程结业5人,本科学历151人,专科学历35人,中学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00人,初级职称65人。韶关市学科带头人2人,乐昌市学科带头人10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