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第一中学(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Xuwen)位于徐城镇西北部,毗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建的贵生书院,东南与县博物馆接壤,正南方是圣殿塘(贵生公园),校园内有建于1501年的古迹--文庙,校内古木参天,草绿花香,环境优雅。是徐闻县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学。 徐闻县第一中学创办于一九三八年,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沧桑。她曾五易校址(现址——曲界——现址——城北加乐园部队营房——现址),六改校名(县立初级中学——徐闻县第一中学——雷南中学——徐闻中学——附城中学——徐闻县第一中学)。四十年代屡遭战火,或停或办;五十年代设立高中,初具规模;六十年代崛起兴盛,享誉雷州;八十年代走上正轨,逐步发展;九十年代快步前进,硕果累累。 徐闻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38年9月,是徐闻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间中学,曾用校名有“徐闻县立初级中学”、“徐闻县第一中学”、“雷南中学”、“徐闻中学”、“徐闻县附城中学”,1980年恢复现名“徐闻县第一中学“至今。
我校是湛江市教育局和湛江师院共同管辖的市直完全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座落在赤坎具有光辉历史的寸金桥头、“湛江八景”之一的寸金桥公园旁,与文化氛围高雅的湛江师院连为一体,享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 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拥有千兆的计算机网络和完善的电化教学管理系统,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功能室设备先进,有湛江市唯一高考英语(2)“人机对话”定点考室;宽敞舒适、文明安全的九层学生公寓,每个房间均配备卫生间、个人独立行李柜等,每层楼均安装有两台公用电话供学生使用。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39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56人,在读研究生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有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6名广东省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名湛江市教育局特聘教研员。近年有46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奖励;近年来,教师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发表。学校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3项,承担省级研究课题5项和市级科研课题2项,还有4项正在申报的省级新课程科研课题。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秉承“勤、严、实、活”的校风,教育教学水平逐年稳步提高,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教育,成为学生、家长放心的名校。 高考成绩突出:16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2003年高考上重点大学线43人,本科线以上211人,升学率达95%,其中周陈聪同学获湛江市高考英语(2)单科状元,有4人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2004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上重点线76人,本科线以上251人;高分层人数创历史新高,总分700分以上13人,单科700分以上61人次,有6人进入湛江市前十名,其中陈利敏同学获湛江市历史单科状元,朱木林化学成绩、黄建龙美术成绩(联考)均名列全市第二。英语特色班、体艺特长班学生高考成绩历年居全市先进行列。 中考成绩居赤坎区前列。2001年中考总分全区前8名的学生中,我校占了4人;2002年考取省重点中学人数88人,按录取比例在赤坎区各中学排名第一;2004年考上省、市重点中学人数60人,继续名列全区同类中学第一,其中梁喆同学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市重点中学实验班,学校获“湛江市中考先进单位”称号。 学科竞赛凸显优势。2004年学生参加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省二等奖6人,三等奖18人;市二等奖3人,三等奖28人。仅2004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体育田径赛、艺术类比赛和其它各项比赛,获国家、省、市奖超过130人(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湛江市文明单位标兵、湛江市双优学校、湛江市基础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湛江市贯彻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单位等。还被确定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资源与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学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目前,学校正朝着“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环境”目标奋进,争取早日迈入国家、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
湛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学校原名湛江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957年,2001年更名为。为公立学校,学校为湛江市文明单位,湛江市一级学校,湛江市双优学校,中荷合作湛江市红树林环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卫星学校加盟学校。现作为省示范性高中创建学校并列为湛江市高中阶段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 学校位于赤坎区康宁路,占地103亩,校园环境优雅。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700多人。在职教工19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81人,省优秀教师6人,市优秀教师30多人。 田中是人才辈出的摇篮,桃李满天下。李小鹏等180多名学子跻身清华大学等名校;原国家乒乓球队优秀运动员苏国熙、国家女足主力队员谢彩霞、2003年湛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潘英豪、詹亚明都是田中优秀毕业生。近年来,随着学校狠抓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持续、快速、稳步提高。2003年10月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省一、二等奖,取得仅次于湛江一中的好成绩;2003年12月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学生创意物理实验设计展评中,荣获一、二等奖,取得湛江市最好的成绩。 作为田家炳系列学校,在校就读完成学业并顺利考入相应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享受田家炳基金会颁发的田家炳中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直至规定年限内毕业为止。奖学金包括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和博士生三年(硕士、博士连修四年)每生每年获奖学金分别为4000元、6000元和8000元。 为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争创佳绩,学校特设“校长基金奖学金”,以作为“田家炳基金奖学金”在高中阶段的补充和延伸。奖学金包括对凡中考分数达到所在县市区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奖励与三年学费等额的奖金;对在我校高中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在籍学生,每年各评选20名优秀生,奖金金额为前4名每年1000元,5—10名每年500元,11—20名每年200元。
湛江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是赤坎区重点职中,湛江市骨干职中,广东省重点职中立项学校。该校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英语、家用电器维修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该校还与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联办美术类本、专科成人学历教育班。 学校座落在赤坎寸金桥畔,交通方便,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草茵茵,绿树成荫,园林雕塑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是湛江市花园式学校。 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强,拥有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敢于开拓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思想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职 工7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3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 人,湛江市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20多人。学校配备有满足各专业教学、实验实习要求的场所和设备设施。校园占地面积34亩,校舍建设面积10020平方米。校内建有一个足球场,2个标准的水泥灯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各2个,还建有标准的煤渣跑道。学校现有教室、实验室36个,其中画室6个,学生书画展室3个德育展室1个,音乐室、舞蹈室各一个、电子实验室2个、电脑室2个。新建 的标准科学大楼4000平方米,有电脑设计室2个、电脑室2个、综合平台、电教室、语音室、历史室、教学音舞厅,综合展示厅、专业展示厅,综合图书阅览各1 个。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三讲”“两思”、“三个代表”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依托,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有几百人次的师生书画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每年考上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高等院校的学生90多人,高考升学率接近88%,自1998年以来年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在高考总结中赞扬“市三中以美术专业为特色,办出了品牌,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市“双优学校”评估组领导对我校育人环境、师资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学校被评为湛江市“双优学校”。 十多年来,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有省教育厅厅长许任之、市委书记王冶、副市长陈均、区委书记邓碧泉、区长麦教猛、市教育局长郑福明、区教育局长康亚林等来校指导工作。学校办学质量和形象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赞誉。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画家郭绍纲来校讲学时题写“发展艺术文化,开拓职业教育”、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国画大师刘大为亲临学校题写“桃李芳菲”来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湛江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湛江市文明单位,湛江市“双优学校”。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湛江市普通高考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赤坎区先进党支部,学校团委被评为湛江市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路子,坚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实行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接轨,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始终走在全市职中的前列。
湛江市第十五职业高级中学,地处赤坎区海棠小区,交通方便,环境秀丽。自1987年建校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所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短期培训的“一校三制”的新型学校。学校是赤坎区文明单位,卫生先 进单位,98年被评为湛江市“双优”学校,并被湛江市教育局定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校园占地10亩,建筑面积11000m2,教学楼两幢,一幢为五层2000 m2教学楼,另一幢为七层7000 m2的教学实验大楼。教学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语言实验室、财会模拟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还设有 灯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舞台等。学生宿舍宽敞明亮,配有电话,食堂卫生舒适,后勤服务完善。 学校现在有教学班21个,其中职业高中班12个,开设有应用英语、财会与 计算机、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另有综合高中班9个,共有学生850人,其中团员484人。教职工79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3人,中共党员23人,民主党派(民盟)7人,教工团员17人。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一个创新型的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确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的思想,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其中陈曼嫣老师获得“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等级二胡专业十级”证书,李常老师获得广东省第三届园丁书画作品展览一等奖,李上进老师是赤坎区体育理事会会长,吴永浩老师被评为广东省计算机专业名教师,陈桂珠老师被评为南粤教书优秀教师等。 学校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以“六进课堂”为工作指导,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严格做到学生毕业时持有本专业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引导学生多考证,毕业学生在社会上适应性强,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几年来,学校不断开拓职业高考新路,使职业高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年96人参加普通高职类高考,上市大专线73%,升学率为76%,比去年增长32.3%。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计算机和英语专长的特点,对外与相应的学校联办,现与挂钩的学校有香港玛利诺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选择学科,校内实现多层次办学,在学历上向高校迁移。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治校育人原则,强化管理,从严治校,把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创“双优”工作相结合,狠抓“文明班”评比制度,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结合职业生特点,拓宽德育渠道,充实德育内容,注重活动中育人。如开展新生学前教育夏令营活动,“希望之星”评选活动,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板报评比活动,法制手抄报创作赛,各专业技能大赛以及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与文明共建单位的联谊活动等等,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感情,增强集体观念。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设有文化长廊,张贴各学科竞赛试卷、书画摄影、手抄报佳作等,内容丰富,被誉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十分重视抓好课外活动,组织了学科兴趣小组、美术书法组、歌咏队、乐器队、舞蹈队、篮球队等课外活动小组,增长了学生知识,陶冶了学生性情。 学校的管理带来十分喜人的变化。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88.8%,合格率100%,文明班达90%,后进生转化率达98.8%,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参加市、区组织的竞赛均获胜好名次,如:98年区英语晚会一等奖;98年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99年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2000年区队列广播操比赛一等奖;2000年市独轮车比赛第一名,2000年市社会实践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区队列广播操比赛一等奖;2001年湛江市第三届中小学科技艺术节曲艺比赛三等奖。1990年我校财会班毕业生顾蕾参加当年高考,被广东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录取;1991年电子班毕业林映波毕业前发明了“生物锌冲剂”和“家庭食物保鲜柜”获得了国家专利。办学以来,《湛江经济报》、《湛江日报》、《生力军》、《桃李园》等报刊登了我校学生几十篇习作,在征文竞赛中有159篇文章获奖,有四位学生被市硬笔书法协会吸收为会员,1992年龙航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B1A-2个人第一名,并为省航模队输送了二名运动员。1997年梁军被赤坎区教育局党委授予“优秀学生”,赤坎区团委授予“优秀团员”称号,事迹两次登在《湛江日报》上。 湛江市第十五职业高级中学,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立足新起点,绘制新蓝图,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
川西中学座落于吴川市黄坡镇内,创建于清朝道光17年(1837年),学校历史悠久,是我市一所老校。它几经易名,历尽沧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为社会各个时期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川西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清朝道光17年(1837年)。学校曾几度易名,历尽沧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英才,谱写了辉煌的校史。改革开放后,学校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焕发了青春,由一所名不经传的农村中学发展成为规模大、校风正、基础实、管理严、师资强、设备齐、校园美、质量高、声誉好、有特色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学生4000 多人。教职工196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56人。学校实现了教学设施配套化、教学设备标准化、师生住房套间化。近年来,学校投入大笔资金搞校园建设,使之成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花园式学校。目前,学校有教学楼三幢、综合楼一幢、教师楼四幢、学生宿舍楼两幢,师生食堂一幢;配备电脑室两间、语音室两间、电脑平台两台;安装了电视接收天线和两套语音发射系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