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城关镇鱼上小学位于城南鱼上村哨上组,距县城约6公里,创办于清末光绪38年(1938年),至今有100余年历史。前身为开阳县城关区高峰小学。务范围包括鱼上村10个村民组。1987年正式更名为鱼上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生均13.52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为2324平方米。生均建筑积8.27平方米.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有学生281人,其中女生126人,占44.84%。小在校生辍学率为0。小学毕业生毕业率达100%.教职工16人,专任教师15人。大专学历15人,学历全格率100%,学校专用教室有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远程教育室、体育室、音美室各1间。图书8700册,生均约30余册。 学校始终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特别是进入课改以来,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为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坚持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强制体育教师必须上好体育课,坚持“两课一操”,实施“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师生时刻牢记“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学校建立了各种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逃生演练,通过扎实的工作,学校多年无一安全事故发生。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步伐,确立了以“精心育人、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勤勉 求实 团结 向上”为校风,以“博爱 启思 务实 求真”为教风,以“尊师 守纪 活泼 好学”为学风。 学校根据国家对西部扶贫开发,得到了“两免一补”扶贫指标. 学校对学生的教科书和杂费进行了全免.严格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收费.为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带着感情、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把“两免一补”这一惠及千万家庭的“阳光工程”做实做好。保证适儿童能正常上学。 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积极创新,取得不少的成绩。先后荣获县级“升降国旗先进学校”,“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等。 今天,学校将迎着教育改革的曙光,在爱岗、敬业、奉献、创新的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将奋力向前,去铸就明天更付佳的辉煌。
磨坪小学校创建于民国28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磨坪小学属龙水乡花山村的一所完全小学,地处龙水花梨两乡交界处,地势海拔较高,当地经济欠发达,农民生活也较贫困。我校服务于花山村磨坪、花山、司力坪、河沟、中间寨、水源寨、矮子寨、白岩屯、等12个村民组,共693户人家,总人口2437人,其中农业人口2425人,非农业人口108人;0-6周岁儿童159人,7-12周岁253人,13-15周岁少年108人,16-18周岁人134人,15、17周岁人口分别为37人、55人; 15 50周岁人口1407人中,其中农业人口1395人,非农12人,农业人口中,丧能5人,无文盲,非文盲率为100%。 全校学生共144人,普通班级6个,平均班级额为24人,有教师9人,其中专任老师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学校牢固树立“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活泼、求真、合作、发展”的校风、“守时、守信、律己、宽人”的校训、“爱生、勤教、团结、争优”的教风、“我要学、我会学、我能行”的学风指引下科学规范办学。 学校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近年来,学校得到了腾龙公司、开阳县移民局的支持,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基”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规定。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学校始终不敢懈怠,不固步自封,继续开拓创新,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对学校工作进行认真的自评与反思后,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下列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还制约着学校发展: (1)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还是乡内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学校的办学设施与目前的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一定数量的债务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2)由于人口自然减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预计2009年后为5个教学班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3)由于学校位于我乡贫困村,外出务工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能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再加地处公路侧,对学校的安全带来隐患,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3)随着教师的流动,我校的优质资源明显下降。在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偏高,他们虽有着强烈的质量意识,但缺乏改革的意识,制约着办学品位的提升。课堂教学虽然已有所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发展不均衡,教师的职业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 (4)学校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过程,各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激励机制滞后,制约了教师“创优、创先”意识的形成,需加大力度完善,以进一步拉动发展,长效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5)创建环境教育特色已显雏型,但对外宣传与自身内化还做得远远不够,尚未成为学校的教育品牌,还需进一步深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集集体智慧搭教育发展平台,用新的理念塑学校形象,用爱与责任树学校新风,用继承与创新创学校特色,用特色教育扬学校名气;乘课改东风促教师发展,用专业力量助教师成长,借科研方法探教学规律,用和谐理论引学生发展。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动力之源。这既是学校改革的出发点,又是学校改革的落脚点。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就有了竞争力。因此,必须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学校永恒主的题的意识,确立人本、科学、高效的管理意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改进学校管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