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中学是修文县唯一的普通高中,是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其史源可以追溯到1508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创建的龙冈书院。1939年,贵州省立高级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迁至修文,应修文地方政府及父老的请求,省高协助修文筹建初级中学,命名为“贵州省立贵阳高级中学附属修文初中部”,次年更名为“修文县立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发展成为完全中学,并改名为“贵州省修文中学”,2002年剥离初中后,改制成为普通独立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62698平方米,生均面积25.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78平方米,生均14.25平方米;绿化面积679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2.72平方米。学校现有 52个教学班,学生3026人,教职工205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190人,在岗高、中级教师125人。学校秉承阳明先生“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的思想,建校以来一直以“笃实”为校训,以龙冈书院院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为学风,以“知行合一、求真务实”为校风、以“培德育知,笃行善导”为教风,以“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知行合一、成位化育”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深刻领会阳明先生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和无论智愚贫富、学生都是可琢之璞的教育思想,实实在在地把“知行合一”的王学核心融入课堂,融入到学生心中。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无论学生基础好坏都决不放弃,通过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一同成长,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的研究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906年,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与唐尔镛、华之鸿、任可澄、于德楷等贵州名仕于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阳一中的前身)。1950年与省立贵阳中学、私立中山中学、国立师院附中、伯群中学等四校合并,始称贵阳一中,目前是贵州省唯一的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百年来,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两院院士乐声璕、熊 毅、肖序常、沈德忠,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祖武,永磁专家夏平畴,文坛名人谢六逸等都曾是贵阳一中的学生。 2005年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贵阳一中新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兴筑东路,东接金华湖,南望石林公园。校园以山为界,拥南北二湖,环水靠山,二峰相连,花草葱茏,春鸟秋蝉,四季不绝。 校园占地465.47亩,有行政教学楼、科技艺术楼(含天象馆、天文台、自然生态馆、民乐室、书法室、美术室等)、音乐厅、多功能体育馆(含恒温游泳馆)、图书馆、后勤服务中心(含学生公寓、食堂、超市、医疗站等)、国际部。学校有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二期工程竣工后,可以满足6000人住读。 学校为特大型全寄宿式独立高中,近5000名学生。在岗教职工353名,其中特级教师1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教育名师5人,市教育名师2人、省市级骨干45人、国家级裁判1人。学校现有5位领导,下设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教务处、信息科研处、学管处、总务处。有共产党员176人,其中,在职党员143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0%,设5个党支部。有民盟和民进党派。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教育教学高质量享誉黔中。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60%以上,本科上线率在90%以上,平均每年有一名高考状元出自我校,平均每年全省高考前十名占三分之一左右,平均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占两校在贵州省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学校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总是贵州省获奖最多、最高的学校。在贵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学校已8次蝉联市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的模式,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项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宗旨,以实践现代教育为主线,坚持改革领先,构建特色管理体系;坚持继承创新,构建“一中特色”的新型学校文化,打造“精英教育”、“特色教育”、“多元教育”,实施质量强校、文化立校、管理治校、名师扬校、科研兴校战略,将贵阳一中办成区域优势明显,教育现代化水平领先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校。
贵阳市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让教育面向市场,把人才推向市场,让社会检验教育是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遵循的教育机制。教育机制转型发展,要立足市场,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民族职业中学只要坚持“学真本领,找好工作”这一学员共同心声,我们相信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将会越办越好! 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开设了农村乡土人才、微机培训、电子电工、花卉园艺、汽车维修、电视机维修、家政服务等培训特色专业。
贵阳十九中创建迄今已近40年,在筑城是一所有口皆碑的名校,近年来,在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强烈要求下,2000年十九中又扩大规模创办了分校。十九中的硬件设施,分主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辅助设施包括微机室、电视监控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电教室、音乐室。2001年即将竣工的综合大楼,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改造后的塑胶跑道,将为十九中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运动场所。 十九中现有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43人,直接任课教师123人,其中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名,高级教师26名,一级教师61名,两者相加占任课教师的71%以上。 十九中分校位于贵阳市西南面的花溪河畔,依山傍水,绿荫覆盖,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学校,配有专职生活老师,整体管理借鉴英国寄宿学校的管理模式,具有安全、舒适、规范、高效的特点,选派的任课教师均具有厚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经有关专家评估,在市教委所属寄宿制分校中各项基础条件首屈一指。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十九中十几年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而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又为十九中的腾飞增添了翅膀,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成果成为十九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十三年来 ,十九中学生在全国、全省、全市中学教育的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获奖面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其中全国奖158个,省级奖35个,市级奖203个。从91年至2000年十届毕业生,届届在贵阳市属中学中考、毕业考中名列前茅,其中四届荣登榜首。十九中顺利升入市属重点高中的学生,每年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0%,其中考入贵阳一中的学生,每届平均有一百二十多人,位居市属中学的首位。一位一中教师曾赞叹地说:"无论你走到一中那一个班都会遇到十九中的毕业生"。 在教育科研上,十九中被国家教委,省教委定为《中学分年级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单位,在全国交流各类论文50多篇, 获得中央教科所颁发的课题奖2次,并授予"中学分级德育整体改革"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十九中教师教学教研著作,总计出版7本,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荣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83次。可以说十九中取得的成绩是靠实力和长期不懈的努力获得的。 荣誉只能证明过去,但也昭示着未来, 十九中人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双脚在新的世纪,走得更坚实,更遥远。
贵阳二中创建于1931年,前身是贵阳女子中学。是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位于市中心东面,毗邻市区著名文物景点文昌阁、华家阁楼、中共地下工委旧址。校园面积15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900平方米。 有室外运动场、休闲花园、室内体育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标本存列室、棋院等。有 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贵阳二中现有40余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有一支团结、敬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高中教师108人。 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58人。师资力量雄厚。
贵阳实验三中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山扶风小区、贵阳电视塔旁,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按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学校已于2004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在校学生1705名,在校教职工133名。开办初期,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以“精细管理抓常规,全面发展重基础”为办学特色,以“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为发展目标,确立“人本为先、知行合一”的校风、“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教风、“立志、勤学、求索、合作”的学风,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的一代公民、一代英才、一代伟人。学校拥有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占50%,中共党员占48%,他们“治学严谨、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深受学生的喜爱及家长的认可。开创仅近两年来,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基本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校风,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十四位教师承担了市级公开课、研讨课、讲座等任务,五位教师承担了省级或市级的教师培训任务;学校已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共13个。在2004年首届全省高中数学竞赛中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在2005年贵州省第二届高中数学竞赛中有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1人;在2005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9名学生获复赛资格,4人获奖。在2005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我校获得复赛资格学生人数占贵阳市复赛总人数的54.5%。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在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共有43人获奖其中二等奖9人;在全省中小学创新实践能力成果奖评比中共有4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0人。尤其在上学期贵阳市期末统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贵阳实验三中正肩负着社会、家长及学生殷切的希望,以饱满的激情、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步伐、踏实的作风,努力使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样板学校、“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联系电话:0851-8640304 8610500
白云二中地处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33号。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任课教师150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4人,一级教师5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19人,高中在校学生2000余人。是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7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逐渐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中会考一次性合格率、毕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4年高考人均分、及格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荣获贵阳市高考“入口”、“出口”评估奖。在全市乃至全省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先后荣获“贵州省绿色学校”、“贵阳市五好学校”、“贵阳市科技活动特色学校”、“贵阳市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单位”、“贵州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级样本校”等荣誉称号。 按照教育部部颁一类标准配置,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4个,史地实验室2个,实验室内设施齐全,保证学生实验开出率达100%。建有6个“奔4”微机室,配置电脑313台,其中,学生专用微机室4个,配置电脑208台,保证学生能人人上机操作。 按照标准建有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配置座位328个,可容纳400余人的会议及一定规模的学术研讨报告会。此外还配有20个多功能教室。 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 1个,塑胶型 8跑道。全部面积1.5万平方米,耗资550万元。 我校的学生宿舍是按照公寓式设计建设,面积为1.1万平方米,有房间214间,配置床位1664个。 我校现有的这座学生食堂,配置座椅1000个,可容纳1000余名的学生就餐。为了我校下一步的发展,区委、区政府已在我校学生公寓后面为我校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学生食堂,可容纳1800余名的学生同时就餐。
贵州中澳合作学校是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由贵阳市第一中学与澳大利亚国际应用教育学会共同创办的一所中外合作的高级中学。贵州中澳合作学校共享贵阳一中与澳大利亚国际应用教育学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贵州中澳合作学校开办8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会考优良率50%以上,毕业率100%。参加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1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参加贵州省高中数学竞赛10人获奖,其中罗心同学获一等奖。参加贵州省英语能力竞赛3人获奖。卢珂宇获2009年6月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贵州省优秀奖。合作学校学生参加国内高考本科上线率70%以上,大专上线率98%以上。孙立以144分获高考全省文科英语第一名,罗都都以133分获高考全省文科语文第二名,并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孙立、韩超、邝莺、吴芷莹、陈晋、龙薇、陈飞翔、梅茜、唐静娴、冯博阳、张筱蕾、马雁殊、崔菡宇、靳雁钦、黄梦瑶等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西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录取。还有100余名同学进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瑞典的大学学习,实现了低进高出的目标。一、办学宗旨贵州中澳合作学校旨在发挥贵阳一中的办学优势,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并注重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强中外双方在教育领域的相互交流。采用先进而实用的教学手段,探索中等教育跨国办学模式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发展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实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二、课程特色中外双方教师共同授课,学生能享受国际先进的教育方法,中方教师由贵阳一中选派,外籍教师由外方从海外具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中选派。学生可自选英语拓展型课程或日语拓展型课程。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和支持下,合作学校在寒暑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到国外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三、毕业去向中澳合作学校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享有贵阳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者,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1、报考国内大学;2、报考国外大学。中澳合作学校除帮助学生实现升入国内高校学习的梦想外,还将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开通赴海外大学深造的“直通车”,高一、高二期间可选择到美国的公立高中作交换生,高中毕业后可选择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希腊、韩国等国家就读大学、攻读学位。我校为同学提供咨询、帮助和办理出国留学手续。
扎佐中学创办于1956年,学校位于处东接乌当,南连白云,西衔龙场、久长,北抵六屯、开阳的黔北重镇扎佐镇中心。川黔铁路,210国道横穿本镇,贵毕、贵遵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学校创办初只有两间破庙房,两个初中班。5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力支持下, 在几代教职工风雨同舟、呕心沥血、痴心不改的努力下,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现在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有初中教学楼、综合楼、高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B级);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音乐室;配有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全国计算机远程网络信息站;学校在校学生3000多人,一校两区,50多个教学班;教职工180多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60多人,达到任职要求教师比例100%,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正派、经验丰富而又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和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 近年来, 学校先后有80余人次被评为县、市、省、国家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有300名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学校营造“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风和,倡导“爱生敬业、严谨治学”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好问”学风,2004年至2012年先后连续获贵阳市高考教学质量进出口评估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学校强调“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管理理念和“注重过程、关注个体、面向全体、整体提高”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科研引领、发展特长、善教乐学、低进高出”的办学特色。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先后承担了《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教育对策》、《农村学校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市级、国家级课题。校先后获市文明单位、市升降旗合格学校、市科技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开阳县第六中学(原开磷子弟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完全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开阳磷矿子弟小学,1961年开办初中,1972年开办高中。2007年12月底学校从开磷集团分离划归地方政府,更名为开阳县第六中学,2011年8由金中镇搬迁到开阳县城。至今已有50年多年的办学历史。 一、教育教学目标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坚持实行目标管理,努力培养造就“四有”新人。 二、教师结构 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师79人,中学高级教师20人,中学中级教师41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8人;教师学历情况: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67人,大学专科11人。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86.1%,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100%。按国家有关规定教师任职合格率100%。 三、学生情况 现有班级二十个班,初中、高中各十个班,共有学生1167人(其中高中576人、初中591人、开磷集团职工子女502人)。 四、教学成果 自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校考入北大1人;清华3人;人大7人;复旦1人;浙大3人、同济3人;南京大学1人;中财和上财6人;中山大学4人;南开大学2人等,不少同学现在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同时,还创造了不少奇迹:1995年伍波同学获贵州省高考语文单科第一名;1996年廖琼同学获贵州省高考文科第八名;2001年黄国伟同学获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五名; 我校2008届初三毕业生龙婷同学在2011年高考中荣获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2012年张桂林同学以高考650分荣获开阳县理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我校一、二本上线率均超开阳县平均水平。中考147人参加升学考试,140人上高中录取线,开阳县前十名我校占两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