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日本、法国、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等国家的同行纷纷到我校参观交流,我校的管理者先后到德国、丹麦、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英国出访,在访问中我们把“甲秀元素”介绍给了兄弟学校,借助交流我们也学到了兄弟学校一些做法。四、学校的特色: 我校以书法为特色,在校园内外,都能看到我们的师生的书法作品,在校内处处彰显我们的书法特色;我校的第二特色是民族民间艺术-----屯堡地戏面具的学习与制作,在我校的教学楼道、楼梯间这一特色得以彰显。五、学校近况------建立学区、优质辐射 风雨兼程,甲秀小学积淀了七十多年的历史,今天的甲秀小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9月,甲秀小学在党支部及行政班子的领导下,根据市、区教育局“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校校间教育差距”的指示精神,本着“从长着计,共同提高,全面发展”的原则,实现了甲秀学区化建设的布局调整和学区五统一管理模式。 甲秀小学学区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校区:4—6年级,20个教学班,学生1175人; 第二校区:1—2年级,16个教学班,学生769人; 第三校区:3年级和4—6年级部分班级,13个教学班,学生577人。 学区化建设缓解了甲秀小学由于地域因素造成的拥挤和专用教室不足的现象,也更好地解决了其他学校生源不足,部分家长择校的问题。在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实现。 甲秀小学现有教师131人,其中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有57人,获得大专学历的教师有60人。教师队伍中副高级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教师49人;甲秀小学有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把计算机及校园网络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将10M光纤引进校园,校区间通过光纤相连,在校园里布下两百多个信息点,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现在,我校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台式电脑约175台,笔记本电脑102台。每个班级都实现了班班通,配备有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音响等设备。班班通工程与校园网连接,满足了学校对数字语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的传输需求,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建设经济、适用、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我校发展的目标,我们将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六、学校发展 学校以“在甲秀学习六年,为孩子一生奠基,对国家未来负责”为基本思路;以坚持把学校办成“四高”,与国际接轨享誉全球的一流学校为目标;以“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坚持务实求真求善求美”为学校精神引领;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把我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乐园。 1、学校:建成示范一方、美誉全省、影响全国的一流学校。 2、教师:“长板先行,短板增值,间隙加密”的教师发展策略,努力实现“四高”(高效率、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 3、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的责任。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素质教育十种能力培养:会自理、会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会创作一幅画、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会办一张手抄报、会写调查报告、会动手做手工或小制作、会唱一首音准的儿童歌曲、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3)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萝卜甲小学校史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萝卜甲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村级完小,萝卜甲小学始创于1908年,是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创办的光华小学分校,当时是基督教教堂与学校教育兼用的育人圣地。后来被当地人接办民办学校,1952年被国家正式接办为公办学校。1998年得到深圳南山警察区的对口帮扶,修建了一栋北向的教学楼;2008年“两基”攻坚期间得到了改扩建工程,又修建了现在的新教学楼。学校历史悠久,青山环绕,人杰地灵,在教师的辛勤耕耘、培育下,从我校走出了大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他们现已在贵州这片热土地的各战线上努力工作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未来,相信我们的明天会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位于贵阳市东南方向的南明区冶金路20号,学校育人环境美丽整洁、精心布置、设施齐全、;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教师队伍团结奋斗,学校管理规范严谨,教育教学求实创新,和谐发展,让人感到这里是学习的乐园,育人的摇篮。 该校1959年创办,其前身是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子弟小学(简称贵钢小学)2000年9月归属政府,命名为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她是一所拥有26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74名教职工的大型学校。 南明实验小学从1993年起,作为贵阳市首批整改实验学校,大胆进行教育科研,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艺术感染力的教育是该校的特色。目前进行的各项科研有:“中国大成美育研究实验”,“元心理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中小学学生衔接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口风琴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正申报“全国写字实验校”和“科普示范校”。 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冶金路20号
当初升的朝阳正绽放着灿烂,当晨雾和炊烟在田野上轻轻飘散,在美丽富饶的湄潭之南,风景如画的沿江河畔,有一所书声朗朗、生机勃勃的村级完全小学——石莲镇骑龙小学。 骑龙小学位于湄潭县的最南端,南与瓮安毗邻,东与余庆接壤,距离湄潭县城71公里。1931年以骑龙山旧庙为校舍始建,历经数十载的风雨,它怀着几代人的理想,牵着父老乡亲的期盼,萦着莘莘学子的眷恋,走进了新世纪,成为绽放在湄潭县山区的一株艳丽的教育奇葩!学校占地面积21262.5㎡;建筑面积2030㎡,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980㎡,其中普通教室7间,1间教师办公室,另有4间小办公室,分别用做行政办公室、音体美保管室、实验器材保管室、图书储藏室;学生生活服务用房510㎡,其中学生宿舍400㎡,学生食堂50㎡,学生厕所60㎡;教师用房12套,建筑面积340㎡,围墙200㎡;课桌椅150套,教学仪器设备1.0953万元,计算机14台,图书3000册,厨房设备2.4万元;教学班现有6个,学前班1个,一至六年级学生146人,学前班40人。学校现有在编在职教师8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特岗1人,党员1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4人,高中学历1人,学前班教师2人,食堂工人1人。 以学校为中心,外延十个村民组,服务半径4.5公里。服务区共有村民1047户,人口3997人,村民主要经济支柱是烤烟、养殖等。全村青壮年人口中,有1216人受过小学教育,约占40.4%;有783人受过初中教育,约占26.1%,有159人受过高中教育,约占5.3%,全村群众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当地政府、村委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学校周边环境良好,无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高压变配电所、垃圾场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周边无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 易燃易爆品的场所。 学校以“以德理校、以情和校”为办学理念,努力践行“教不为教,学不为学”的教育思想;在“让每位教师成功,每位学生成人”目标引领下,以“团结文明、和谐守纪”为校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为教风,“勤思善思,乐学好问”为学风,始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特色;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优化办学条件,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内部管理,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受到家长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骑龙小学集蜿蜒骑龙山之灵气,汇碧波沿江水之风韵,办学薪火代代相传,文明之风悠长深远。2012年6月被评为湄潭县五好关工委达标单位;2012年12月被评为湄潭县两无三好达标学校;2014年10月被评为湄潭县规范办学减负提质示范学校;2014年12月被评为遵义市规范办学减负提质示范学校;2015年9月被评为遵义市先进学校。 回眸历史,教学相长,硕果累累,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这育人的摇篮中茁壮成长;展望未来,众志成城,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石莲镇骑龙小学必将迎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贵阳市市北小学地处中华北路229,东临中华北路,西临贵阳市体委训练馆,南靠市文化局宿舍,北靠国泰商场。 本校建于1946年,由当时军阀杨森创办,名为市北小学。1950年解放贵阳后,由政府接管,由田滋惠任校长。仍用“市北小学”名,校舍是由旧庙“宣言宫”改成。1969年由政府拆除庙宇,新建成现在的砖混结构的三层教学楼。1999年有高级教师18人,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14人,教职工41人,现任校长张炼、支部书记曾宪碧。学校占地面积53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38平方米,有专用教室18间,办公室10个, 1988年将原旱厕改为现在的水冲式。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讲话精神,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专门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多年来,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量的合格学生。随着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实施“发挥主体功能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案中,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到调整课堂结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广大中青年教师从小处做起,勤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