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区属初级中学,始建于1976年,座落于廊坊市区建设路96号。学校设有初中三个年级,38个多媒体教学班,在校生2379人。现有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56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三年以上专任教师职称合格率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5人,占教职工总数25%,中学一级教师97人,占教职工总数54%,中学二级教师27人,占教职工总数15%。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原始本科学历教师17人,占教职工总数10%,现本科学历教师92人,占教职工总数51%,校园占地面积3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7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2900册,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学校有单体建筑9座,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园林区四个区域组成,设有教学楼、科技实验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建筑,设有田径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学生运动和锻炼的场所。学生教室安装了教学管理系统、大屏幕投影仪、彩色电视机等先进的电教设施,校园覆盖了计算机局域网络,并与国家、省市基础网和因特网相联。各学科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软件齐全,在2008年开通了廊坊三中网站,并开通了河北省远程教学网,直接服务于教学。架构其了社会和学校的交流平台。 多年来,三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历经了风风雨雨,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办学模式和育人环境已经形成,在社会、家长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实验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计算机教育试点学校”、“省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实验学校”、“省百所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实验学校”、“廊坊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模范职工之家”、“市20所科技教育示范校”、“市国防教育典型校”、“市级文明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区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级绿色学校”、“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4年初,学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今年8月27日,学校挂牌成为“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试验基地”。
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唐山市第八中学)始建于1955年,1996年创办河北省首家外国语学校,定名为河北省第一外国语高中。2002年更名为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是市直中学、省示范性高中。有80个教学班,4000名在校生,340名教职工。 学校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北新道西段,占地面积132亩,建筑面积约58000平方米。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和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各种专业教室28个,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数字天文台、地理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星球投影演示教学系统和市内中小学最大的图书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现代化的校园网,以20兆光纤连通Interne。各教室都配备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台,已在全市率先实现“班班通”。全覆盖塑胶运动场内设有400m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以及健身器械等。是一所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完善的现代化外国语学校。 学校坚持人文厚达,才力和谐的办学理念,以法治校,以德立校,以特兴校,以质强校。加强外国语特色建设,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气质的融合,打造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面向未来的开拓精神。 办学理念:人文厚达,才力和谐 校风:淳朴、友爱、特立、鼎新 教风:规范、精细、科学、创新 学风:勤奋、乐学、深思、善问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外语突出 学校拥有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相互支持、善于合作的领导集体;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进取、治学严谨、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47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及培训对象77人,研究生毕业或结业60余人,在国外学习、进修、培训、交流的教师30余人。省、市级劳动模范、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园丁、模范班主任、“三育人”标兵等70余人。 学校全面落实“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优选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科研,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突出教学成果”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开发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行“先学一步”教学法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科技创新和音体美等各项活动中成绩优异。健美操队和男子排球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赛冠军,军乐队、合唱队、航模小组、地震小组等也在全市赢得了一席之地。 学校是省外国语理事长学校,全国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设立的“百校工程”项目学校,国际AFS项目校。现已开设英、日、俄三个语种,长年聘请外教。目前与英、日、美、新西兰、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在交流互访、课题合作、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加师生达450余人次,已促成近40名学生赴英、日、新加坡等国留学深造。目前引进GAC国际大学预科项目,为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开辟了直接申请国外知名大学的绿色通道。学校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学生无须雅思成绩,考察合格后可直接进入该校读本科学士学位。 学校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省发明创造优秀学校,省体育传统校,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唐山市科学发展示范校,市和谐校园,市绿色学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 69 号, 1974 年建校,现有 1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129 人,教职工 119 人,专职教师 79 人,高级教师 26 人,省级骨干教师 3 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 人。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科学研究,确立了“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实行专家治校、名师执教。建立了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务实的领导集体;建立了一支由荣获省、市、区级“优秀教师”及市、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组成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实力雄厚,近年来,已有 23 位教师获省、市级评优课一等奖;有 50 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各学科 “ 优秀辅导员 ” 称号。
唐山市第五十九中学坐落于开平区郑庄子镇郑庄子村南。 学校始建于1956年9月,原名郑庄子中学,建校伊始,有8位教师,74名学生,两个教学班,经过53年的发展历程,而今有教职工65名,学生近700人,十八个教学班,生源来自22个村。在职教师中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43人,二级教师3人。其中专任教师56名,本科学历34人,专科学历22人,达标率为100%。 学校占地面积37044m2,校舍建筑面积5458m2,拥有400米跑道田径运动场,占地13042 m2。现有化学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各一个;生物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各一个;物理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各两个;图书馆及各班图书角藏书31040册,并设有阅览室;我校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设有网络中心、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各一个,电子备课室三个;另有劳技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语音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各一个,以上各室均按普通中学Ⅰ类标准要求配置,达标率100%。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学校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正在沿着建设现代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的道路前进。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全体师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针,以巩固普九成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2007年先后两次获得唐山市控辍保学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获得开平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2006年获得唐山市价格信用A级单位、中考成绩稳居同类学校之首。
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9年,她的前身是“热河省立第三师范”,1952年春季开始附设初中班,1955年随着热河省建制的撤销而更名为“河北滦平初级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同时改名为河北滦平中学,1983年变更为完全高中并始称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2002年10月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60个教学班,学生3500人。 学校占地113亩,建筑面积3万平米,建有教学楼两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两栋,餐饮中心一栋,实验楼一栋,图书科技楼一栋,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电子图书11万册,报刊300多种;微机教室2个,配有学生微机130台;标准实验室10个,通用技术实验室2个,语音室2个,公用多媒体教室3个;全校所有班级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县政府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新校区,两年内完成整体搬迁。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遵循“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把“打造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把“求知、创新、发展、责任感”作为学生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
1956年10月石家庄市在振头村西南建立石家庄市第十中学,建校初的每年招4个初中班。1963年5月原校址在留营的市第五中学并入十中,十中成为完全中学。文革前共招初中班45个,高中班4个。1968至1979年,十中成为高级中学,只招高中班(五班至九十八班)。1979年恢复初中招生又成为完全中学。1988年、1990年原大谈中学、东五里中学、城角庄中学并入十中,十中成为一所拥有30个初中班30个高中班的完全中学。 十中现有在职教职工235余人,在校学生3050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27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66人。现任校级领导四人,校长:张晓华;党总支书记:薛树森;副校长:马建坤、李寅菊。 十中占地面积94亩,现有教学班66个。现有办公楼一座;学楼3座,教室安装多媒体 教学设备;实验楼一座,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备均达省级1类标准,其中自主探究实验室3间,能容纳60余名学生同时完成探究实验;图书楼一座,使用方式全天候、全方位、全开架;音、美教学楼一座,特长生学习使用专用教室;学生宿舍楼4座,实行全封闭管理;建筑面积共38545.5平方米;拥有全塑胶运动场地1个(含400米标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占地面积18231平方米;校园内绿化面积18650平方米,绿化率41.7%。
邯郸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45年10月2日,原名"邯郸中学"、"河北省立邯郸中学",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在冀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中等学校,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属学校,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起到了宣传队、干部预备队的作用 作曲。"文革"后,是河北省首批命名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河北省首批优先装备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河北省首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3所试点校之一,河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这是邯郸市一中历史和现实的写照。六十年风雨里程,赢得桃李满天下。学校按照"一教会学生做人,二教会学生做学问"的育人目标,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原黑龙江省委书记岳歧峰、原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贾学谦、原河北省文化厅厅长韦野、原河北省军区参谋长郎景书、现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翻译袁园等都是他们当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邯郸市一中已成为数以万计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和走向成功的殿堂,已成为邯郸市八百万人民心中的骄傲,有"邯郸小清华"之美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邯郸市对外开放窗口学校"。 学校现分为三个校区,南校区为邯郸市第一中学本部,总占地面积101050平方米(151.5亩),毗邻燕赵古迹武灵丛台;北校区坐落在美丽的沁河之畔、学步桥边,教学设施建筑总面积达58722平方米,两校区隔河相望。在2011年新建成了西校区,位于中华南大街的南部邯郸县,是三个校区最大的校区,为西校区,是理科实验部高一、高二、高三的校园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主校区(本部)近几年来加大了现代教育装备建设,新建有教学楼、文体综合楼、400米高标准田径场和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图书馆、科学馆、实验楼;北校区建有主教 学楼、体育馆、400米标准田径场、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功能设施齐全。学校建有教学评估系统、微机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校园网和网校,并投资300余万元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学校成为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布局合理、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环境优美的河北省名校、国内知名中学。 学校现有100余个教学班,10000余名学生,教职工446名。其中专任教师250余名;高级教师74名,一级教师58名;特级教师9名;全国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23名。中取得研究生硕士学位的4人,取得进修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和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的23人,学历达标率91.4%。 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内树理想、外塑形象、自主和谐、强化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和"常规固本、教科研创新、突出主体、狠抓质量,促使学生人人成才"的教学工作指导方针,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立校"、"教科研兴校"之路,实施"面向全体,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多方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办学目标,以"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校训,形成了"为人师表、从严执教、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尊师爱校、勤学独思、求知求是"的学风。 全校教职工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以及创新的教法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每年都有十几名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奖。恢复高考以来,连年囊括邯郸市文、理科"状元",并曾夺得河北省高考文、理科和外语类"状元",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在95%以上,各项指标稳居全市榜首。多年来,为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知名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育人环境,赢得了社会性广泛赞誉。学校九十年代初期就被收入《中国教育大辞典》,新世纪被收入《中国现代教育年鉴》,先后荣获"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工会"、"全国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基地"、"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示范校"、"省普教系统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省普通示范性高中"等多项荣誉称号。 "平海惊涛掀巨浪,与时俱进展翅飞"。面对新的形势、面对高中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期,邯郸市一中发展方向及基本思路是:坚持十六字办学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抓实本部管理为基础,以开发利用北校区为过渡,以异地扩建为契机,以组建"邯郸市一中教育集团"为目标,在建校六十周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河北省高水平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建校八十周年时,达到国家名校的层次。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是古城保定一所历史名校,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32年),初名“直隶女学堂”,1915年至1933年先后改名为“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解放后改名为“河北保定女子中学”,“文革”期间曾称“要武战校”,1978年定名为“保定市第十七中学”,1997年加挂“河北省第二外国语高中”校牌,2002年省二外高中更名为“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 历史上的“女二师”,曾以其先驱者的革命精神载入史册。解放后的保定女中,曾以其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古城,从五十年代起便是省重点中学,并且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全国重点中学之一,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宝塔”。 保定十七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坚持德育首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再创历史辉煌。 一九九六年,学校实行“公办民助”,率先进行办学体制改革。 一九九七年,经省教委批准创办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办学模式的改革。 一九九八年,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强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促进发展,发展要靠改革,改革和发展给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工作连创佳绩。 一九九九年,学校首届“公办民助”初中部学生毕业,中考成绩一鸣惊人,各科各项指标均列全市各中学之首。其后,又连续两年中考成绩都以较大优势领先。 二零零零年,首届外国语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旗开得胜。上省专线率95%,赵冰?赐?学以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状元。二零零一年,第二届外国语高中学生毕业,高考成绩再传捷报,本一率37%,本二率57%,本三率77%,专科率95%。文理十个学科全部获优胜学科奖,且六个第一、三个第二、一个第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