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一中创建于1929年,1955年被命名为的专家1人,特级教师6人,推荐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高级教师68人,参加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的在职教师74人。 领导班子以“,全校每个教室均配备了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和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购置和自主开发了大量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校园网全天与Internet连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成才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学校汇集了一大批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全校教师每年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或获奖论文都有百余篇,2000-2004年,国家、省、市级立项研究的课题共71项,210人次参加课题研究。广大教师以德立教,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现已形成一支信仰坚定、品德端正、学识渊博、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
昌黎县第一中学简称昌黎一中,现全名为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是原河北省首批办好的二十四所重点中学,系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谊会五所理事校之一,全国中学科研联合体成员校河北分部八所学校之一。2001年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验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省学生心理教育实验校。 学校现有三十九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96人,专任教师127人,中青年教师占89%。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20人,占94.5%。有12人进修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26人,中级职称的9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行政管理、教学辅助人员60人。2000年5月经昌黎县委组织部批准,学校建立了党委,下辖三个党支部,即:教学支部、行政支部、老干部支部。全校现有正式党员105人,我校实行党委监督保证下的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学校现设有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教科室,有校级干部3人,中层干部9人。近年,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省教育厅厅长刘永瑞、副厅长韩清林、秦皇岛市副市长黄荣为学校题词,各级领导对昌黎一中的发展给予热诚的关注与支持。 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是一所县域中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天时、地利均不占。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学教职工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但是,与全省兄弟学校相比差距不小,属“第三世界”。 1998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综合分析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决定打“人和”这张牌,走自己发展的路子。提出在学校管理上,以人为本由制度管理逐步向校风(风气)管理过度;师资上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上下功夫;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从实际出发,不贪大、不求全,量力而行。在教学上,不追风,不搞花架子,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情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坐落在全国著名文化县、体育县、素有花果之乡、鱼米之乡之称的秦皇岛市昌黎县城。是河北省首批办好的12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生2800人。学校占地390亩,其中教学区157亩,校舍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教学楼两座,容纳60个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教室,15个配备微机的教师办公大厅。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实验设备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在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方面,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和百兆交换以太网系统,新建学生餐厅和男生宿舍楼已交付使用。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风光美丽的校园,为学生读书成长提供了优雅舒适的环境。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团结向上、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93人,专任教师124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78人,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占百分之九十八,有13人正在进修研究生。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有5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21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38人次曾在国家、省级出版社、报刊、会议上出版、发表、交流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文明单位,省德育、体育卫生、勤工俭学、治安保卫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1992、1995经省教委检查评估我校以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双优秀排名全省第六,受到省教委的嘉奖。 2001年,经省教委检查验收,我校确定为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行动实验校、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河北省心理教育实验校 ,并顺利通过校园网、微机室省级验收。 美丽的校园,优雅的环境,是广大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是我们心中的圣殿!!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创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北京军区七一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干部子弟学校,1968 年划归地方管理,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1995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几代二十四中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被省政府、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1年,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占地159亩(10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100余人,超过200多名工作人员,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学校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特级教师、跨世纪拔尖人才、省级优秀园丁等一大批名师骨干,目前,学校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两项,省级“十一五”科研课题两项。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树、草坪、鲜花、喷泉、雕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景图,生均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是河北省首批绿色学校。学校建有藏书十万余册的图书馆,环境怡人的师生阅览室,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地,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食堂以及可容纳上千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此外,学校还建设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音美教室、舞蹈教室、150人的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设施;同时,为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为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搭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购置了非线性影视编辑系统、数字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这些一流的设施为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学校本着“严谨治校、精心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2004年,尚小鹏校长提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创性地实施了“导师制”和“分层次教学”。时至今日,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学校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学校确定了“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建设市内第一所全寄宿制高中”的发展思路。今天的二十四中,正在朝着成为全国名校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徐水一中座落于徐水县城内,始建于1958年,是省、市、县三级重点国办高级中学,同时又是一所办学早、规模大、设备精、声誉佳的老牌学校。 学校现占地81606平方米,建筑面积26238平方米,包括现代化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多功能餐厅,设有各学科标准化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教室等,运动场25500平方米,全校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学校现为12轨制;有36个教学班,2600名学生;教职工200名,其中8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改革求发展,以现代化求腾飞”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科研活动,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为国家培养合格毕业生1.8万人。学校独具特色的学生教育和教师管理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上级部门肯定。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级先进集体、省级“学习雷锋先进集体”、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级“普教系统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安全保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本县的“形象建设示范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单位”。
唐山市第二中学建于1945年,始称唐山市立中学,1955年启用现名至今,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坐落在陡河之畔,居市孔庙旧址,占地近百亩,有3300余名在校生,256名教职工。历六十余载薪火相传,而今唐山二中钟灵毓秀!近几年来,唐山二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科学管理、人本师训、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生中形成了尚德崇实、自强不息的求学思想,在教师中形成了敬业、爱生、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目前,唐山二中已经成为唐山市基础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一。从办学至今,这所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众多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以及业绩卓著的党政领导、实业巨擘;培养出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江海才俊。2001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先后荣获全国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红旗团委、河北省优秀职工之家等称号。此外,三次被评为振兴唐山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获得高中工作先进校的荣誉称号。 多年来,几代二中人恪守着“尚德、崇实、勤奋、进取”的八字校训,凝心聚力,使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近年来,校长张志军继承二中光荣传统,率领团队勇于创新,敢树一帜站潮头,以改革为原动力,大胆进行前瞻性谋划,坚持高目标、高定位、高视点,确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立德树人,以人育人,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具体办学思路;提出了唐山二中教师精神境界目标:全校干部、教师都要争做一名白求恩式的人民教师。一要做有理想、有责任的二中人;二要做甘于奉献的二中人;三要做维护团结的二中人;四要做争先创优的二中人。对全体学生的总体要求凝练为12字格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科学的理论指导极大提高了教学实践的效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85名。其中特、高级教师87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55人,市级各学科理事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硕士研究生7人。近三年有近百人次创出省、市级一流教学成绩,有3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有百余篇教学论文公开发表。目前来自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首都师大、东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加盟为二中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正在学校“青蓝工程”的推进下茁壮成长。 在具体工作中,二中教师对学生实行的是全程式服务,全员育人。学生的学习时间就是二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随着唐山二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日益严谨规范,高考成绩的逐年攀升。2009年高考二批本科上线566人,上线率51.76%,连续稳居全市第二,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一大批二中学子升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哈工大等全国重点“211”或“985”高校。 2005年我校魏杰彪同学夺取了市文科高考状元,进一步凸显了唐山二中文科教学的强势地位。“唐山二中文科好”已经成为唐山百姓的共识。在保持文理科教学强势进步的同时,为发挥文科的优势,学校依托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科研成果组建了“文科实验班”,大力推进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全力构建河北领先的文科群体英才培养范式。唐山二中为有志学子提供了走向成功的绝佳平台。 唐山二中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经过河北省外事办批准,学校每年聘请外籍专业教师到校教授口语,并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 国内外著名学府进修学习。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引进其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项目“核心爆破英语”;与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接洽,引进其先进的学科培训理念等等。开放办学,激发了老师们的业务动能和创造精神,激励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和刻苦精神。在2007学年末全市统考中,我校紧随一中,仅英语一科就超出全市其他省重点中学11分。开放办学,效果显著。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先后建成了五楼(两栋教学楼、三栋学生公寓楼)、三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两场(塑胶草坪运动场、塑胶篮球运动场)、一中心(大型餐饮中心),建筑面积达37000平方米。二中教学设备全市一流。学校理化生实验室是唐山市级示范实验室,装备有含200余台微机的三套高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建立了运作成熟的多功能的演播厅、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建有天文台和英语有线发射台等。现在所有学生教室都有四大网络覆盖,即智能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微机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液晶显示屏电脑。一个现代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绿色校园已经建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的校舍已经显得很拥挤,处于超负符状态运行。根据市政府决定,预计今年暑假我校将迁入唐山一中现址,届时,交通环境将更加便利,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校舍和办学条件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这一切将为唐山二中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 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质量强校工程。学校以科学的管理、精良的师资、优异的成绩,现代化的设备、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党建工作、德育创新、科学管理、高考质量、群众性体育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唐山二中不断提高的教学业绩,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唐山二中已成为唐山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仅次于唐山一中的高一新生录取分数线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是唐山二中人追求的最高褒奖,也是二中人谋求更大发展的巨大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与期望,我们将继续不懈奋斗,为更多的二中学子考入更理想的大学贡献我们的力量。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唐山二中最大的贡献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最宝贵的财富是遍布海内外的莘莘学子!
廊坊市第一中学是廊坊市建校最早的中学。1951年,安次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廊坊完小设立初中班。1952年5月,初中班从廊坊完小迁至古县,并正式被命名为“安次县初级中学”。1953年9月8日,学校迁至廊坊光明道西。1956年7月,校名改为“廊坊中学”。1958年9月增设高中班。1961年7月改称为“河北廊坊中学”。1972年7月改称为“廊坊第一中学”。1977年3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2年6月,改称“廊坊市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1995年8月学校上划廊坊市管。 校园占地103000平方米,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326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160人,一级教师96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教学班60余个,在校生4000人。1996年市政府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新的科学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及标准田径运动场,现学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配有微机室、可视功能的语音教室,理化生音体美等学科教学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级配备标准。学校建有图书馆、藏书4万册。1999年底校园闭路电视网建成现已投入使用。学校绿化、美化达标,被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围绕建设“河北一流,全国先进,国际知名”的奋斗目标,廊坊一中始终遵循“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素质,利用全市独一无二的师资优势,成立了由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师教育学会”,为一中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培养中青年教师,参与组织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学校还与高等院校挂钩,聘请河北师大、东北师大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教学顾问,定期请他们来校讲座和座谈,指点教改方向,使教师视野更加开阔,教学品位不断提高。进而全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堪称中国中学教育发展史的一座丰碑,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中学之一,被香港大学授予“优秀生源基地”荣誉。其倡导的“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十二字方针体现了中学教育的精髓,其发展之迅速,建设之规模,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奇迹。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1997年增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牌,1999年经省政府、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增设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从而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外语人才培养格局。2002年增挂“石家庄国际学校”校牌,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就读。2003年学校进一步扩大校园规模,为争创全国示范性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学校占地近160亩,建筑面积10524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1000平方米,教职工500多人,在校生8000多人,住宿生3000多人。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外国专家楼、图书馆、计算机网馆、国际会议厅、艺术馆、音乐厅、体育馆、体操馆、乒乓球馆、游泳馆、天文馆、保龄球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全校教师人人配有电脑,教室班班通网,充分利用大屏幕投影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行政管理全部在网上进行。 学校开设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部课程,文理并重,突出外语,外语课程现设有英、日、俄三个语种,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上口语课。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的优秀品格。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师资源创造出优异的教学成绩,2003年高考我校文科取得了重点大学上线率50.79%的好成绩,本科大学上线率93.53%,外语学科平均分116.10分。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俄罗斯、韩国的1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以优质资源促优质教学,以超前意识带超速发展,学校面向世界,愿与国内外教育同仁携手走向未来。
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省属示范性高中。现有教职工335名,专任教师26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40人;现有64个教学班,高一23个班﹑高二22个班,高三20个班,共有学生5000余人。艰辛改革,不懈进取,使曲阳一中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六次重大跨越,高考上本二线人数由2000年的保定市第21名上升到现在的第6名,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培养优秀拔尖高中毕业生先进单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07年学校被保定市政府授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2000年以来,曲阳一中高考成绩连年大幅上升,上本科二批线人数2002年371人,2003年383人,2004年576人(其中全国重点线160人),2005年633人(其中全国重点线227人),2006年721人。2007年746人(其中全国重点线273人),2008年795人(其中全国重点线306人)。艰辛改革,不懈进取,使曲阳一中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 六次重大跨越,高考上本二线人数由2000年的保定市第21名上升到现在的第6名。
迁安市第一中学(迁安一中),正式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驰名华北的清末文峰书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同志的母校,2003年2月迁入新校址。 新校园2001年7月1日奠基。2002年10月31日落成。占地200亩,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主体建筑13个。科学馆建筑面积11100平方米,集实验、电教为一体,内设理化生实验室22个,仪器标本药品和准备室12个,历地专用教室各1个,计算机室10个,语言室6个,演播室、编辑室、网络中心、主控室各1个,多媒体室7个。教学楼建筑面积16455平方米,教室66个,第二课堂活动室32个,阶梯教室3个。体育馆建筑面积6430平方米,内设25米长8泳道游泳池,6条60米短跑道,篮球、排球和羽毛球赛场,乒乓球训练室。图书馆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各4个。办公楼建筑面积2810平方米,为党、政、工、团及后勤办公场所。艺术中心建筑面积1552平方米,内设美术音乐教室各3个,舞蹈训练厅1个。服务楼建筑面积1556平方米,设有商品部、医务室、教工餐厅、洗衣房、单职工宿舍等。学生宿舍楼三栋,总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共有学生宿舍384个,均配有卫生间和固定电话。学生餐厅6000平方米,有回汉族食品操作间7个,玻璃钢餐桌300余张。多功能厅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是容纳1500人的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场所。 学校现有学生4500余名,教职工340人。258个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251人,有22名教师已取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学校以"人格健全、素质优良、基础扎实、能力过硬"为培养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方针,遵从"厚德、博学、笃实、自强"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务实、廉洁、高效"为目标的领导作风建设、以"敬业、爱生、开拓、创新"为目标的教风建设、以"惜时、守纪、刻苦、向上"为目标的学风建设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师生无一违法违纪,连年被迁安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实绩考核突出单位,"被唐山政府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以唐山10县(市、区)一中第8位的高考报名人数,保持了上重点线人数、比例的省内同级校前列水平,2002年上线380人,2003年上线385人。2008年至2011年上线均突破千人。该校已于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示范性高中,现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创建于1968年,是拥有3个校区、350名教工、4700名学生的现代化完全中学,主校区位于桥东区长征街61号;是全国中华美德民族精神实验研究示范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市级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校长张永宁是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校长、市劳模、市优秀人大代表。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为目标,探索"三元序化、两能级、双渠道"管理体制,全员聘任,高效运转,内部管理科学规范。 学校秉承"用心动脑,卓尔不群"的校训,弘扬"淳朴耐劳,务实无华,团结和谐,温情至善"的师风,营造出"文明、友善、博艺、进取"的校风;教师队伍"讲境界,讲团结,讲大气,讲奉献",开展校本培训,探索团队学习,改善教师心智模式,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鼓励教师"实干是基础,苦干是精神,巧干是境界",打造出以宋红欣、刘晓艳等为代表的名师团队,形成了"温和中坚持,宁静中创新"的办学风格。 学校坚持"德智合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正面教育和文化引领,以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为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浓厚全员育人氛围,努力实现"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德智交融,多元发展,培养学生"用心动脑,卓尔不群"的优良品质。学校探索"年级工作48字指导方针",创设"五二七备考方略",总结"三种高效学习习惯",教学相长,成效显著。中考成绩连年全市领先,初中男篮全国夺冠,学生竞走全国获奖,国防教育受到中央领导肯定。 学校以"汲取民族精华,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人为本,文化引领,让每一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校门前"文明的对话"浮雕,启迪着学生思想;文化石"吉象如意",镌刻着校长起草、名家书写的《二十三中赋》;百米浮雕《中华文明》20幅,展示着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画卷;操场南侧15平方米的电子屏幕,成为校园电视台的载体和舆论宣传的窗口;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宁静高雅,书香弥漫;国防教育展厅,增强了学生国防意识,振奋着民族精神。 学校设施先进,建有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微型科技园,装备了大型影视厅,建设了高标准国防教育展厅,配备了校园安全电子监控设备。 学校教育理念先进,内部管理规范,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教师队伍无私奉献,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是社会瞩目、百姓认可的省会品牌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