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位于河北省市市府街东头。新校园占地235亩,建筑面积84895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教学楼、科学实验室、天文观象台、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餐厅和公寓。建筑风格独特,教学设备先进,生活条件舒适,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传授文化知识同时,注重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养。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模式,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学习发展观、教学过程观和教学模式观,坚持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创造性的发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培养了一批双一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1986年高考成绩位居河北省前列,连年获得石家庄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600分以上数205人,重点线以上人数306人,本科二批线上线人数739人,本科上线率99.7%。
石家庄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51年,学校原址位于石家庄市解放路(现中山东路),1984年新三中建立,学校位于平安南大街141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2601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体育设施充足,拥有250m环行跑道及足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办公设施齐全,有宾馆化的办公大楼、180m2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放像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有足够的计算机配备,并实现了因特网的接入,图书馆藏书62000册,配备有理化生实验室及音体美劳活动室,均按一类标准建设,满足了教学与活动的需要。 该校现有10个教学班,教师67名,学生476名,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区级名师2人、骨干教师5人、十佳师德标兵1人。 该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育德、育人、育才”的办学宗旨,开拓出“以德正学,以学养德,行为养成,活动推进”的德育途径。建立了全员育人机制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委员会。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常抓不懈。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两基”教育为基础,科研为先导,质量求生存,改革谋发展,注重管理过程和效果的统一。学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系数考核制。 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石家庄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并获得“石家庄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防空知识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位于翟营大街226号,是长安区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现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118亩。学校现有教学班76个,在校学生4000余名。是我市东部办学规模较大,社会声誉较高的一所完全中学。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创建于1964年,历史悠长,校风严谨,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学子成才的摇篮。 学校始终坚持“使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统一,让人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情绪体验。 二十二中是一所为工人、农民的一般子女服务的普通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它以学生的终生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创造适合我校学生差异生态的教育为基点,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他最应该和最可能成为的哪一个人才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为目标。 学校的校训:仁爱、诚信、博学、笃志。
行唐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5年5月,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确立了“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总体工作目标。 学校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到2010年底学校有48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余名;教职员工256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研究生学历42人,本科学历146人;19人荣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学校业绩学校在以校长韩英翔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确立了“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总体工作目标,严抓学生作息纪律,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教师知识视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优秀教师团队,有效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学校重视教育科研,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同时,学校还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重新装备了微机室、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等设施,学生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了一流的教学设备,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中走出的优秀毕业生,成为硕士、博士的就有1000余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评为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先进的管理模式,精良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办学条件,铺就了莘莘学子的成才之路。在新的征途上,一中人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创办于1974年,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校舍位于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19号,校园内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是一所极具发展潜力的完全中学。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现有54个,在校生3000余人,十九中学现有初、高中教学楼各一座,实验楼、电教楼各一座,音体楼一座,有250米跑道和篮球场、足球场组成的全塑胶运动场一个,公用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美术、史地专用教室、体育活动室、荣誉室和综合性多功能阶梯教室各一个,实验和电教楼内设置有市内一流的理、化实验室和电教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计算机机房。 学校自创办以来,逐步形成了“立志、修身、勤学、守纪”的校风,“敬业、守德、勤教、爱生”的教风和“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学风,尤其是近几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为办学理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已连续9年囊括桥西区高考理科状元,连续五年包揽桥西区高考文科状元。 由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办学模式不断拓展并逐步形成特色,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并逐步科学化,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并逐步精细化,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并趋近于现代化,学校各方面的业绩蒸蒸日上,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先后荣获了“国家教育部规划项目‘中小学英语动态真实原则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石家庄市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石家庄市德育示范学校”、“石家庄市国防教育先进学校”、“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桥西区实绩突出单位”、“石家庄市教学工作受表彰单位”等三十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1992年9月正式招生,隶属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地处市区西南工农路468号,现任校长黄庆梅,党总支书记殷国齐。现有初中教学班64个,学生3794名,接收教育局就近入学划拨的小学毕业生入学,年巩固率100%,辍学率为零。高中教学班18个,学生861名,是一所完全中学。 传承41中“团结、拼搏、求实、奋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融入“民主、开放、自主、创新”的文化管理生态,发展学校,推动素质教育。 学校占地面积58809平方米,建筑面积15463平方米。2011年翻新了300米环形跑道和两组百米直道的全塑胶操场,改造了原高中楼外楼梯,新增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近四年共更新改造教师办公室41个,新增教师办公室17个,教师教研活动室5个,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95个,教师用机每人一台笔记本。学校花费44万余元更新化学实验室1个,物理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各科准备室3个,仪器室2个。信息技术是我校特色,现有微机室4个,通用技术实验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1个,新增设备15万元;2011年学校心理咨询室扩展为“心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筑面积120平米。地理活动室、医务室、美术活动室、美术教室各1个,音乐教室、体育器材室2个;新建电子阅览室和纸质书籍阅览室350平米,配备电脑66台,现学校图书馆有阅览室4个,藏书室6个,馆藏图书19万余册。 41中专任教师296名,其中初中227名、高中69名,本科以上学历占98%,其中高中段教师100%,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学历9.8%,较2008年相比提高了4.6%,初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89人,普通话达标率100%。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1992年9月正式招生,隶属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地处市区西南工农路468号,现任校长黄庆梅,党总支书记殷国齐。现有初中教学班64个,学生3794名,接收教育局就近入学划拨的小学毕业生入学,年巩固率100%,辍学率为零。高中教学班18个,学生861名,是一所完全中学。 传承41中“团结、拼搏、求实、奋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融入“民主、开放、自主、创新”的文化管理生态,发展学校,推动素质教育。 学校占地面积58809平方米,建筑面积15463平方米。2011年翻新了300米环形跑道和两组百米直道的全塑胶操场,改造了原高中楼外楼梯,新增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近四年共更新改造教师办公室41个,新增教师办公室17个,教师教研活动室5个,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95个,教师用机每人一台笔记本。学校花费44万余元更新化学实验室1个,物理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各科准备室3个,仪器室2个。信息技术是我校特色,现有微机室4个,通用技术实验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1个,新增设备15万元;2011年学校心理咨询室扩展为“心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筑面积120平米。地理活动室、医务室、美术活动室、美术教室各1个,音乐教室、体育器材室2个;新建电子阅览室和纸质书籍阅览室350平米,配备电脑66台,现学校图书馆有阅览室4个,藏书室6个,馆藏图书19万余册。 41中专任教师296名,其中初中227名、高中69名,本科以上学历占98%,其中高中段教师100%,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学历9.8%,较2008年相比提高了4.6%,初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89人,普通话达标率100%。
井陉县第一中学,是井陉县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学校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94平方米。 现有199名教师,44个教学班,近2900名学生。教师队伍中,有高级教师38名,中级教师65名;有33位教师研究生进修结业,2位教师获硕士学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29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8名;有13名教师获石家庄市"学科教学能手"称号。 井陉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5年9月。学校初建时为初级中学,名称为"河北井陉第二初级中学"。1959年,学校增设高中班,更名为"河北井陉微水中学",并被确定为县属国办中学。1967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8月更名为"新微中"。1968年11月,学校下放为微水公社与长岗公社的联办高中。1969年3月,"新微中"与"井陉县农业技术学校"合并,称"井陉县工农兵‘五·七"学校"简称"‘五·七"学校"。1972年3月,学校恢复原名"河北井陉微水中学",并恢复县属国办中学性质。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被定为石家庄地区重点中学。1978年重新增设初中班,恢复完中性质。1980年,学校被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96年,学校停招初中生;1998年9月,学校再次成为完全高级中学。2000年10月1日,学校更名为"井陉县第一中学"。 1985年学校电化教学起步,学校建成电教室一个,购置电教设备一套,并被市教委确定为电教试点单位,被河北省评为电教先进单位。1990年,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电教室与语音室。1998年,建成两个计算机教室。1999年,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同年建成一个教学课件制作室。2000年以后,逐年加大电教设备投资力度。现在,学校建起了非线性编辑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有线广播系统;装备了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22个、电子阅览室2个。学校还建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和试题资料等教学资源达到300G以上, 8M专线和千兆校园信息网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实现了网上办公、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公效率。 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荣获 "石家庄市教学工作示范学校""石家庄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石家庄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荣获 "石家庄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石家庄市基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石家庄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成绩突出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高考特殊贡献奖",连年被评为 "井陉县文明单位"。
石家庄市第七中学位于石市红星北街柳成路9号、石津灌渠北岸,始建于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2954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702.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7人,外聘教工53人),其中初中教师24人。3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6个教学班。在籍生1800多人,初中学生305人。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5个,学生微机室2个,教师备课室1个并配有卫星接收系统1套,有设备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学校图书馆藏书2.1万册、阅览室面积200平方米。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4人:校长、书记1人,教育、教学、总务副校长各1人。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决策,求真务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实干精神求发展,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活力;勤政廉洁,关心教职工疾苦,为教职工服务,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一个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的集体。由于工作实绩突出,连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学校确立了“打造品牌专业,创建特色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时代蓝领”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创建优质初中战略;本着“教育学生成人,激励学生成才,引导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以“夯实基础,提升形象,继续发展”的办学方针为指导,将学校逐步做大、做优、做精、做特,由跨越式发展转向持续、稳定性发展,使学校逐步成为和谐而人文的七中、知名、名实、慕名的七中,向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示范校迈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校从11方面入手,即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知识更新、知识储备、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学生信誉度、家长信誉度、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促良好教风的形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借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校本教师培训工作,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