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七十三中学始建于1963年,其前身是哈尔滨市第一女子中学。1967年男女合校,并改校名为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1978年被定为区重点学校。1986年初高中分设,被定为高级中学。1987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处级普通高中。2000年七十三中学异地搬迁到现在的现代化校舍,揭开了自身发展的新篇章。2001年被评为市级重点中学。2002年通过了省示范高中预评审。2004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省示范性高中。
哈尔滨市第五中学校创建于1946年,有着60年的辉煌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黑龙江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3年学校当选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主席单位,2005年申办省示范性高中,2006年3月《哈尔滨市第五中学申办省示范性高中论证报告》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08年11月将进行省级示范性高中验评。哈五中在探索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23个班(含三个篮球特长班),初中部4个篮球特长班。在校生1346名;教师128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36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级骨干教师14人,获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教师14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室内篮球馆、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学校占地面积 11,219 m2,建筑面积15,470 m2。理、化、生实验室配置齐全;36个标准教室、4个选修课教室均装备了作为互联网终端的数字化系统;学校配置了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两个标准计算机教室、一个语音室、一个阶梯教室、两个报告厅、一个音乐欣赏室、一个美术活动室,1000平方米食堂和学生活动厅、学生宿舍,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保障,三个标准体育馆;同时配置健身室、心理调试室、器材室、医疗室等,为进一步锻造我们的篮球特色品牌和创办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以“为了人一生的幸福,发掘每个生命的潜能”为办学理念,日益形成了“自信、尊重、合作、创造”的校风,“博学、关爱、启智、协作”的教风和“勤学、善问、体验、感悟”的学风。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开展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取得累累硕果。近几年高考升学率都在100%,学校先后获国家级体育、卫生、艺术先进集体,教育部高中英语“一体三重”科研实验优秀学校,黑龙江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哈尔滨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连续十余年哈尔滨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 哈五中作为“篮球明星的摇篮”、“雄鹰腾飞的基石”,始终以“品德高尚、学习合格、特长突出”为篮球特长生的培养目标,营造了以“体育为舟、载德促智”为标志的校园文化氛围。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打造,学校历练出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篮球特长队伍。女篮多次获得市、省、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两获亚洲中学生篮球赛冠军,两获世界中学生比赛第三名。男篮连续六年获得省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2004年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中学生运动会,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培养了国家女篮现任队长苗立杰、原国家女篮队员现任北大女篮主教练马宗青、国家青年男篮队员遇俊凯等一大批拔尖人才。100余人考取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10余人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前教育部副部长邹时炎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为学校题词:“树优良校风,办特色学校。” 2002年学校获准成立“育英”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3年,经过激烈角逐,教育部专家组论证,并由民政部批准,哈尔滨市第五中学校被推选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主席单位”,五中特色办学的成功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中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赢得了荣誉。 五中人会更好地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携手共创五中的美好未来。
松雷中学是1995年6月经市教委批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由松雷集团投资与南岗区教育局共同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总面积3万5千平方米。校舍1万8千平方米,体育场地2万2千平方米.有七个高标准实验室,现代化语音室和拥有两套多媒体的微机室,建立了教育网,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可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阅览室、标本室,有600个座位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学校有42台大客车定点接送师生,安全、快捷、方便,通勤网络遍及城区各个角落。学校有标准化的学生食堂,按成本价供应师生营养午餐,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条件。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6个班,初中36个班,学生总数近3000人。为全日制初、高中办学形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00人,一线教师146人。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师队伍稳定,每年只进行微调,保持了教学秩序的常规化。一线教师中本科学历122人,专科学历24人。省级骨干5人,地市级骨干17人,区局级骨干15人。高级教师77人,中级教师38人。学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师德水平及敬业奉献的精神较强,绝大多数教师业务功底较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较强。学校部分中青年教师属于国家正式公办编制,由南岗区教育局统一管理。 松雷中学办学13年来,坚持“自主德育、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内涵发展、创立品牌”的20字方针,努力把学校办成“爱”字当头,宽严相济,实施人本管理,兼容个性发展。让“三类苗”结出“二类果”,让“二类苗”结出“一类果”,全面呵护学生,决不轻言放弃。为此,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信赖,成为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积极推行道德养成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实行封闭式、细胞化管理,把养成教育深入到学生一言一行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三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课堂上落实“五个起来”(眼睛瞪起来、耳朵竖起来、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师生互动起来),收到了显著效果。该校的德育实验课题《细胞化管理让德育鲜活起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以展板形式展出,该校2006年度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实验”先进学校。 学校坚持贯彻新课改的方针,努力打造激情活力的课堂教学。把校本培训、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和“基于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入贯彻教学常规和倡导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哈尔滨市第十八中学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高级中学,位于道里区新阳路道里教育园区内,学校创建于1954年,素有“三六一十八,北大和清华,教授与专家”的盛誉,形成了“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的校园文化特色。行知中学是十八中学分校,由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程晓莉担任校长。学校占地200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体育场、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校园宽带网;每个教室都配有投影仪、电视及电脑网络终端,教学设备齐全,教育环境优良。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1800余人。 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先进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实现了“低进高出,低进优出”的教育目标。学校特色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有多人考入、刘威葳、薛佳凝等正活跃在中国表演艺术前沿,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学校的高考成绩也连创佳绩。张一雷同学以最低配额成绩考入我校,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最终考入北京大学。2005年600份以上8人,文科重点率居市重点校第二,理科本科率较入学成绩位次提高四名。2006年语文单科高考成绩居全区第一,全市第二(与同级学校比较)。 学校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着眼于时代的需要与发展,珍爱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成为我校教育永远的价值追求。多年来学校努力倡导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平等、拼搏、向上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积极倡导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已成为十八中广大教师的追求。庄立勋等近三十名学生荣获省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三好学生光荣称号。
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始建于1963年,是普通教育兼特长教育全日制公办高中,是“黑龙江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黑龙江省培养优秀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是国家运动队、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田径运动员生源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生源基地。自1995年先后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华龙俱乐部合作办学,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学有特长、德厚艺精”的优秀人才。 普高班学生和特长班学生高考重点本科升学率逐年攀升,自2000年至今学校已有20余名学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国专业课状元”,自1998年至今已有1000余名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
哈尔滨市第八中学校,位于道外区北新街71号,这是一所和共和国同龄、历史悠久的学校。八中自建校开始,就以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教风,优异的成绩,成为令人瞩目的教育战线上的一朵奇葩。1955年八中送走了首届毕业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考取了名牌大学,其中有六人考取了出国留学生。接连多年,八中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由此,八中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恢复高考后,八中以它高质量的教学成绩和不断提高的升学率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近几年八连续受到市教委颁发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奖励。 八中的教师学历高,基础好,八中现有一线教师9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83人,老教师占一线教师14%,中年教师占48%,青年教师占37%,老中青的合理配置,极大地发挥了教师们的才干,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24年,学校历史渊远流长,人才辈出,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曾就读于此,并任第一届校学生会主席。经过85年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质朴学风和优良传统的十三中学已成为国家、省、市级先进集体,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和省内一流的校园网络系统,让学生在这里享受高质量、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学校总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毗邻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高等学府,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学校主体部分由教学楼、实验楼和逸夫体育馆构成,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服务,校园电视台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交流平台。 学校坚持封闭式管理,现有48个教学班,2400名在校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全校教师235人,一线教师206人,其中高级教师72人,一级教师81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30人。先后为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输送了8名教研员。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教育教学研究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展开,用现代教学策略引领高中课程改革取向,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们崭新的课程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连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 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学生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了学生“金子般的品格;钢铁般的意志;火焰般的理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八十五年来,学校培养了众多毕业生,如著名桥梁专家曾威、播音艺术家夏青、外交司长马朝旭、航天专家孙家栋、世界名模周双健等,在国际、国内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沿承体育传统,在历届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共获得31次高中组冠军,这里的校风、教风、学风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在刘丽君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新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把学校发展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谐校园构建上。学校管理更加关注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体教职员工将以全新的姿态争创新的辉煌。
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全日制重点高中,创建于1953年6月, 1978年被认定为首批市级重点高中,2005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论证、研评和复检工作,2006年1月正式晋升为黑龙江省第三批示范性高中。 2003年9月学校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按使用功能划分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四部分,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园区。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余人,全校教职工243人,其中,高级教师 60人,一级教师 63人,省级骨干、省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55人,国模、省优、省模、市模等共计7人。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广泛开展"国旗下学论语"等人文系列教育,努力使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中,领悟做人做事的真谛。2007年5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召开的"知荣辱 扬美德 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十四中学现场会; 2008年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高中举办了哈尔滨市校长办学风格现场会。
哈尔滨市第八十一中学于1970年建校,1993年末搬迁到现校址香坊区红旗大街114号。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骨干1人,省教学能手2人,省、市、区骨干共28人,高级教师21人,中级教师40人,初级教师42人。学校现有学生1317人,26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学校拥有一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以探索性学习、分层次教学为切入点,走以德治校、育人为本之路。 学校是省一类学校,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师德先进单位”、首批哈尔滨市“信息技术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女排连续六届获得“市中学生排球赛”冠军,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哈尔滨市中实学校是1995年经市教委批准由黑龙江中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李满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人大代表、硕士学位;校长刘亚元,原哈18中校长,特级教师,省专家型校长,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的专家型领导群体。 学校有一支以自己培养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以特级、高级教师,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办学宗旨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功,一切为了学生成才。 办学条件:学校位于哈市文化、教育的中心地带,二环快速干道途经我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01年中实集团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小学教学楼和学生食堂,重新装修了中学教学楼,铺设了两个风雨操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设施先进,达到了国家重点学校的配置标准,设有多个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还有图书馆、体操室、运动器械室、乒乓球室、画室和琴房,敷设了宽带网,建了校园网站。学校食堂可供近千人就餐,校车接送师生通勤。 办学业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学校经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评估为先进单位,连续几年被市、区教委授予“普通高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省教委授予“黑龙江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高考、会考、中考成绩稳步上升,1999年高考升学率为75%,2000年为90%,2001年为97.5%,2002年为99%;高中会考通过率连续几年都在98%以上;中考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的人数都在40%左右;2001年高三.二学生陈雪以642分考入南开大学,邓志鑫以615分考入哈工程大学本硕连读,当年获校三好学生称号,获免交学费、一等奖学金奖励,这两名同学入校成绩都是380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提高素质。几年来我校在市、区运动会、文艺汇演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民乐队多次获一等奖,市“凯纳杯”、“瀛海威杯”计算机竞赛获一等奖,市“小博士杯”脑算赛获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五个一等奖,初中学生李良在全国数学竞赛中以满分取得第一名,被全国理科实验班录取,还有数十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单科竞赛和绘画、声乐、器乐比赛中获金奖、银奖、铜奖。 办学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完善人格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小班额编班,每班不超过四十人,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坚持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了宽带网,建立了校园网;创造条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展特长培训;小学一年、初中一年新生聘外教上口语课、训练听力,为学习外语打好基础;设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成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