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中学是1995年经哈尔滨市教委批准,黑龙江省教委备案,由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高级中学,是全市最早的民办公助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中学是1995年经哈尔滨市教委批准,黑龙江省教委备案,由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高级中学,是全市最早的民办公助学校。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和教室配备与哈六中同步,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与省重点中学相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学校拥有独立教学楼和装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和音美专用教室,有可供六百余名学生寄宿的现代化公寓和卫生洁净的食堂。 哈工大实验中学的优势在于拥有一个廉洁高效、创新务实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爱生、业精绩优的教师队伍。数字化校园的构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优良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校园绿化居于全省先进行列,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最优美的校园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质量控制,坚持优化育人环境,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多年来,学校以培养了大批以栾和新(清华大学)、尹光霞(浙江大学)等同学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2005年,哈工大实验中学计划招生550人,其中降十分录取50名哈工大、哈工大集团的教工子女。按照市教育局规定,报考该校的考生需在“考生报名表”的“省重点高中民办公助校”一栏内填报志愿,如若在该栏的第二志愿填报该校,将以比该校录取分数线高5分录取。根据考生整体报考情况,由市教育局招生办根据该校的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被录取学生每生每年学费7000元。 希望广大考生积极踊跃报考哈工大实验中学,享受省重点中学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及良好校园环境。报考哈工大实验中学将是您人生的正确选择,将为您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创办于1912年,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毗邻繁华的中央大街,典雅庄重的欧式校舍引人注目,堪称闹市中的精品学校。 百年一中历经沧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在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数万一中师生先悟先觉、参军参战、爱国爱民、献力献身。这里名士如云,英才辈出,素有“哈尔滨黄埔军校”之美誉。 多年来,一中人秉承优良的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勤奋耕耘,形成了“内图个性发展,外图供献人群”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并拥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术”重要思想的感召下,学校坚持“四全两特”的办学方针,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向教学研究要质量;重视德育工作,强调“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了争做一中人的活动,提出要树立一中人形象,建立一中人理念,创建一中人精神,开拓一中人事业。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历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一中人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不断发展壮大,扩建后的哈尔滨一中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实验区、教学区、图书楼、艺体楼、运动区、休闲区六大区域构成,一个精品式的新一中屹立于闹市中心,成为哈尔滨市又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哈尔滨一中的分校,是一所由原市教委批准,由哈一中主办的民办公助学校,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华侨外语学生招生,是哈市第一所兼顾外侨子女的入学的学校。 2007年伊始,哈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共同的研讨与决策,提出了“于反思中谋发展,于改革中创名牌”的总体办学思路。确定了“学校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质量为本,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方针和“创建一流的办学信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校园文化”的工作目标。并且把建设学习型校园,培养研究型教师,打造管理型学校和营造和谐型环境,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学工作,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突出文科特色,发展个性特长,开拓创新,提升品位。 相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执著耕耘下,哈一中这片肥沃的人文土壤上定会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一中人将倾尽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谱写一中辉煌的历史篇章。
阿城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年,1980年被黑龙江教委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高级中学。现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 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学校占地8万平方米,现拥有两栋教学大楼,一栋实验楼,一栋艺体楼,两栋学生公寓和一栋学生食堂。新建的6500平方米学生公寓,全部为四人间,一部分房间设有独立的洗漱间和卫生间,每人均有独立的学习空间 。 学校教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精良,师德高尚.现有特极教师2人,高级教师64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1人,哈市学科带头人7人,哈市骨干级教师45人,研究生学历10人,教师全员参加东北师大研究生课程培训班毕业。 学校实施特困学生救助金制度,根据标准,生活困难的学生每月将得到200元,180元,150元不等的补助; 学校还实施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奖励标准为每月200元,180元,150元不等.学校每年发放特困学生救助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50万元。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有50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可达100%,重点大学录取率在70%以上,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同学每年都在250人以上.阿城第一中学的毕业生遍布全国所有的重点大学,高考综合成绩连续十年稳居全省县市级重点中学之首.近6年来在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先后有47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另外,学校在艺体生培养上成绩突出,部分学生已经升入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名牌学校。 阿城第一中学先后获得了全国学习科研先进学校,国家教育部"九五"科研课题"教法与学法同步改革"实验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级绿色学校,黑龙江省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安全文明学校,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双全"先进学校,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体育田径基点学校,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哈尔滨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哈尔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综治安全先进集体,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招生考试优秀考点等光荣称号. 校内设有大型社团——行空动漫社,社团成立于08年4月1日,半年后发展为社员200人的大型团队,在每个月月中举行大型活动。 经哈市教育局批准,阿城第一中学在阿城撤市设区后,已于2007年面向哈尔滨市区进行招生。在2008年,阿城一中面向哈尔滨市招收阿城一中统招生,阿城一中择校生,校中校珠峰高级中学自费生。阿城区第一中学欢迎立志成材的莘莘学子来校参观,考察并报考阿城一中。 多年来,阿城一中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分别参与了原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教法与学法同步改革”的实验获原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学习指导先进学校”。原国家教委专家验收组高度评价阿城市一中已步入了“全国同类实验学校的先进行列”。 现在,阿城一中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名优学校的规模,正信心百倍地为“建中华名校,育民族栋梁,创国家文明单位,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德强学校是1996年经哈尔滨市教委批准,由黑龙江德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香坊区教委协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可寄宿学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的主导思想,为创建现代化文明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优质人才,努力实现“精心育人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科学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流”的办学目标。 哈尔滨德强学校是一座花园式学校,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靠近郊区,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宁静、和谐、幽雅、理想的读书乐园。建有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相对独立的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教学大楼,规范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可容纳几千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设有高标准的室内游泳馆、球类馆和环型塑胶跑道运动场。有装备先进的高标准的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听音馆。还有陶艺室、纸艺室、书艺室等特色教室和电子备课室。新落成的德强双语小学、占地3.6万平方米,设计新颖,设施齐全、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标准校园。学校有近40辆大中型客车的校车队,交通路线遍布全市各区和近郊各县城,为通勤师生提供了方便。 学校现有91个教学班(小学部14个、初中部32个、高中部45个),在校生总数达4210人。教职员工720人,任课教师340人,中学高级教师118名,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称号的63人,市、区骨干教师128人,40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每一名教师都是由学校教师考评委员会严格考核合格后优选出来的,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治学严谨、锐意改革、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强化管理,特色鲜明的德强学校,走过了十余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从创办开始就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树立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思想。每一位德强学子将在此得到最真诚的关心,最耐心的帮助,最好的教育。在这片沃土中,每人都会有美好的追求,有成功的喜悦。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创建于1972年,经过35载的风雨历程,几代六十九中人凭借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意志、探索创新的工作精神、为人师表的工作品德、卓越不凡的工作业绩,将一个原来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发展壮大成一所省内外知名的品牌学校。我校现有144个教学班,近万名学生,教职工432人。学校有教学楼五处,总面积达20331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数字化图书设施、语音室、录课室、网络设备和比较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和一套多功能闭路电视系统。近两年来,我们又建起了分布四处的宽带校园网。该网络系统包括网络中心、信息中心、课件制作中心、电子备课中心、教师网上科研中心、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子网、闭路电视双控系统。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应用,在校务管理、远程教学、数字化图书馆、家校联通等领域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步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春风吹遍了六十九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市、区政府、教育局和督导室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校在办学硬件和办学软件上,都严格按照省级一类学校等级评估标准去建设和管理。以李惠谊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六十九中人”,同舟共济,励精图治,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在创建品牌学校的道路上探索不息、奋进不止。我们以“立德、立志、立学、立本”为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形成了“和谐合作、笃行笃志、健心健体、厚德厚智”的校风,“赏识不辍,启思不止,服务不渝,学识不凡,探索不懈,创新不移”的教风,铸炼出了“永不言弃、追求卓越”的六十九中精神。 “创和谐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六十九中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鲜明“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面对全新的课程,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与教师发展机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将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创新精神,充满竞争力的六十九中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十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茅,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我们六十九中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实践着教育的提速发展。 值得我们自豪的,不仅仅是年年取得的骄人的教学成绩,培养出的众多优秀学子,尤其是我校还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30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2人,市级骨干教师76人,区级骨干教师68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学历达标率100%。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在长期教育工作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教师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的教育品质,努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正如李惠谊校长所论,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更好境界。在我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创造着均等的成功机会,尤其是满足了学生中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基本需求;我们的教师树立了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着最能使他们迸发热情的环境,把善良、真诚、正直、完善、磊落等养分输给每一个孩子,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几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以科研为先导,创优质教育,成绩显著。成为国家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校、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校、哈尔滨市初中深化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示范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哈尔滨市文明单位标兵,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连续十八年获南岗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奖。 放眼未来,我们将展开双翼,不断努力地向着“国内一流、与世界同步”的目标,振翅高飞!
哈尔滨市113中学成立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初中,哈尔滨市最早的名优学校。 113中学在各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勇于创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各种平台。目前已有9名英语教师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学习归来,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2007年7月,英语教师刘芳以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严格测试赴美进行教师互换交流活动,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3100余名学生,办学规模居全区之首。 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历届道里区教师系列大赛中均获团体一等奖,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东三省四市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学科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最多的学校之一。其中全国、省、市级骨干教师96人,占一线教师的54%。国家特级教师1人、省教学能手19人、省中考命题员3人,市中考命题预备人员20人、市优秀教师40人,优质的师资队伍打造着教育的强校。 学校注重推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将教师的技能有效的转化到学生身上,四个学年的教育教学成绩名列道里区前茅,年升学率100%,升入省、市重点率均在53%以上,各级各类的学生竞赛,113中学获奖的学生全区最多。历年中考升入省重点率位列前茅,2008年夺得哈尔滨市中考状元桂冠。目前已有26名学生通过新加坡方面的测试获全额奖学金赴新留学,使学校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2007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集体,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单位,省、市诚信满意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3年,学校教学环境优良,育人环境完善,有省内先进的教学设备,现有教学班46个,教职员工163人,本科毕业100%,重点大学42%,各类骨干教师35%。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哈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及标兵,哈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哈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哈市德育先进集体,哈市科研先进单位,哈市体育卫生艺术先进集体,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07年被授予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学校。2007年一表进段率接近28%, 2008年一二表进段率接近70%。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校园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艺术教育中心、体育馆、学生食堂公寓等馆舍,还建有全封闭环形田径场(足球场)、10个室外篮球场、4个室外排球场、2个网球场及室外单双杠联合器械等体育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拥有11个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4个微机教室,4个多媒体语音教室,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4个大型多功能多媒体阶梯教室。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报刊500余种,辟有3个大型阅览室,可供400人同时阅览。校园局域网已全部建成并接入电信宽带网,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211人,其中高级教师100名,特级教师12名。优秀中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有 102人,获博士学位2人。市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1人,省级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1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兼职教研员5人,市兼职教研员10 人,哈师大兼职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级各类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7人。 学校坚持 “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育人思想,以“公、诚、勤、毅”为校训,以“刻苦、求实、生动、活泼”为校风,以“团结务实、拼搏进取、崇尚科学、追求一流”为动力,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多年来,因“校风好、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而享誉省内外。
春花烂漫,秋实丰硕,在美丽的冰城,有一所管理方法科学,教师队伍过硬,教育设备现代,教育质量优秀的省级一类现代化学校,这就是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中风采卓然,在学生家长的赞誉里英姿非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走向辉煌的,人尽皆知的名优学校——“风华中学”。 “造化钟神秀,风华领风骚”。徜徉于绿柳红花,鸟语莺啼,和风轻拂,书声朗朗的风华园里,总能够让人沐浴到科学管理的缕缕春风;总能够让人感触到爱心教学的丝丝细雨;总能够让人体会到新课程校本研修的点点朝露。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是一所四年制初级中学校。学校创建于1983年,坐落在哈尔滨市繁华的中山路上,比邻于黑龙江省政府,交通便利。学校现隶属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3813平方米,校园面积250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1000平方米。装饰一新的教学楼在绿树的掩映下优美典雅,教学楼内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条件优越。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劳教室、体育教室一应俱全;各个教室、办公室光纤上网,教师们人人笔记本计算机,班班液晶投影机,这些先进的设施不但优化了教育环境,也为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211人,任课教师195人,目前,学校共有省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区级骨干教师24人;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中学一级教师70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校级领导干部5人,中层干部8人。各个校长及主任都是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是高学历、高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我校中考成绩连创新高,学校领导凭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充满活力的管理方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在学校管理上,我校实行“校长—主任—备课组长”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了管理的重心下移,明确责任、分工合作,调动了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制新、管理新的和谐氛围中,学校管理渐入佳境,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是黑龙江省示范化初级中学。1963年建校,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心地带,校园占地面积为24848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1994平方米。1998年由政府投资、香港邵逸夫先生捐款改建校舍,一幢拥有万米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楼内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室以及语音室、微机室、科技室、阅览室、演播室、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阶梯教室和图书馆,其中语音、微机、物理、化学等室为双套设施,各馆室配有一流的教学仪器设备。学校建成快速以太网,对外通过光纤连入互联网,形成主干网速100M,交换到桌面100M的宽带互联网环境,对内连通办公区、教学区和各馆室,实现了校园内外信息交流与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以终身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教给学生的是社会最需要的”新理念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制定“学理论、练技能、建立一支现代化科研型教师队伍,兴科研、促教改、创办一流示范化特色型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培养初中合格毕业生和七年后社会所聘用人才的终身学习基础”的培养目标,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以科研为先导,以师德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努力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培养出一大批名优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有4名教师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有9人次参加全省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学校参加全区教学系列大赛连续三届获团体一等奖,被评为哈尔滨市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示范校,获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阶段成果三等奖。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积极探索和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逐步构建起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形成以环境育人为主题,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使教育质量稳固提高,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学科竞赛有246人次获奖。 学校连续多年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哈尔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还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哈尔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标兵;获全国第三届物理教学大赛“伯乐奖”。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先后与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友人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通过访问和交流,不断增进友谊与了解。 全校师生员工以高昂的激情,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精神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