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裕民小学位于呼兰区利民街道办事处西部,毗邻利民大学城。学校始建于1950年,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新校舍建于1995年,现有学生80余人,教职工1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设有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实验室一间,图书室一间及远程播放室和活动室各一间。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之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民主仁爱和谐进取的校风,裕民小学正在努力打造利民教育的品牌学校,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它有着悠久的传统,创办于一九零三年二月,至今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它又很年轻,充满着现代教育的气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经区政府批准,由宝山小学改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百年沧桑。一九零三年,正是清朝末年,本地废除书院后推行“新学”,由地方著名人士潘鸿鼎、袁希涛创办,定名为“宝山县学堂”。校舍是由宝山城中参将衙门旧署改建的。开办之初,招生仅50名,设二个高小班级。两年后,改名为“宝山县官立高等小学”。学额逐渐扩大,班级随之增添,但当时只收男生,而且只有高小。直至一九二三年才兼收女生,一九二五年起增设初小,变成了一所完全小学,改名为“宝山先立第一小学”。一九三七年日军入侵,宝山沦陷后,改名为“市立宝山模范小学”。一九四五年日本头降,宝山光复,那时学校因屡遭兵灾,校舍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既不修缮,又不添设备,以至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宝山解放时,校园仅剩下光秃秃的假山和干枯的池塘。校舍全是破屋危房,教具也一无所有了,只有部分破旧桌凳可勉强用以上课。有些班级只能用木板钉成长台权充课桌,由学生自带小凳上学。冬天,风雪袭进无门无窗的教室,学生只能蜷缩听课,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宝山县政府所在地的唯一一所小学,宝山小学在不断的发展。八十年代初,学校曾作为吴淞区第二中心小学。一九八六年,又耗资120万元兴建了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到了九十年代,为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教育”的要求,满足宝钢和宝山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宝山区实验小学挂牌成立。实验小学承担的教研、科研的实验任务,古老的学校展示着新的容貌。现在,当我们沿着新开辟的盘古路向东行至长江边不到,就可以看到那具有现代气派的实验小学大门,红色的花岗石墙面,给人似浓重、热烈的感觉,门楼上伸展出的拱梁,象征着世纪之桥,又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似乎告诉人们,这里培育着跨世纪的人才。门楼上那三个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的钢球,象征着德智体的和谐发展。步入校门,是一个宽敞明亮的门厅。抬头是蓝色的天幕玻璃,蓝天白云,天园地方,似乎身处宇宙苍穹,给人以美妙的感觉。沿着长长的葡萄架向前走去,眼前是一片葱绿,一片清凉。两侧是宽广的操场,高大的五层教学大楼矗立在眼前。这里除了有26个教室外,还有阅览室、图书室、资料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仪器室、卫生保健室和舞蹈房、微机房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听,琴声叮咚,歌声嘹亮,这是合唱队的队员们在练习合唱。这是宝钢集团向实验小学捐赠的计算机,显示屏前,孩子们熟练地敲击键盘。电脑,正从娃娃们学起。舞蹈房那宽大的玻璃镜里,正映照着孩子们的身影,如同一朵朵开放的花,又似一团团燃烧的火。这里开设了形体舞蹈等动课程,孩子们在这里展示着美,学习着美,体验着美。一只只小孔雀从这里展翅飞翔,一颗颗小星星在这里闪耀光芒。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历经了清末、民国和解放后三个时期,学校先后16次改名,形成了深厚的教育传统。校门口悬挂着的“诚敬勤朴”四个黑体的大字,古朴而隽永,这是1914年制定的校训。诚,诚实,这是做人的根本;敬,敬师,这是道德的准则;勤,勤奋,这是治学的动力;扑,朴素,这是生活的要求。诚敬勤扑,一代代学子正是以此为行为准则,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近百年间校友中人才济济,有将军、有学者、有教授、也有艺术家、企业家……朱屺瞻——名驰中外的我国画坛泰斗,作品基多,亨有极高的威望,他是该校一九零八年的毕业生,二十年代,又曾在这里任教。1991年7月1日,正值老画家百岁华诞,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年岁最大的一位新党员。他激动地说:“我经历了几个朝代,看到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变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我为能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实验小学挂牌以后,他又以一百又三岁的高龄,欣然为宝山实验小学题了校名。著名医学专家、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主任黄器周,著名机电专家、宝钢钢铁总厂指挥部顾问印均田,已故著名学者潘光旦等均曾在此就读。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不仅在儿童文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关心少先队员的成长,给红领巾们寄来了一本本儿童书籍。书给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人才呼唤现代化的教育,宝山区实验小学正迈开步伐,走向现代化,走向一流。
虎林路小学座落于宝山区呼玛一村,校舍宽敞,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着传统与现代并蓄的特色底蕴。长期以来,学校以“文明、创新”为校风,“严谨、博爱”为教风,“勤奋守纪”为学风,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学校曾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市科技、体育、文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蜡染工艺品牌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教育特色。 本学年虎林和呼兰两校拆并后,新学校正以崭新亮丽的面貌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新虎林人正带着簇新的理想、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人文化管理模式奔向无限光明的未来。
广育小学座落于宝山中心城区,是一所走读与住宿相结合的转制学校。这里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这里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精良、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学校85%教师为中高级职称,92%教师为大专、本科学历。他们中有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还有市、区德育标兵。近年来,广育小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饮誉社会。全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硕果累累、喜报频传。广育小学已经成为优质教育的良田,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功的阶梯。 “人品奠基,文化立校”是广育小学的办学理念,他们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他们以“二期课改”为抓手,聚焦课堂,实践反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他们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情融入教育。他们承诺:办政府放心、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学校。他们承诺:圆孩子一个欢乐的梦。 广育小学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人文精神为底蕴,以人品教育为载体,加强德育科研,使学生获得智慧与道德的成长。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成为区行为规范四星级示范校,并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政治文明奠基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 广育小学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在课堂教学和各项主题活动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广育小学还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他们以民族鼓乐为载体,以铿锵鼓声展广育风采、显民族光彩、为中华喝彩、促人生精彩。广育小学以文化浸润、精神育人,积极营造健康、阳光、和谐的学校文化,青青校园沐浴着浓浓书香,隆隆鼓声在此荡气回肠,莘莘学子在广育编织着他们的七彩梦想…… 广育小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着力为每个孩子走向成功奠定坚实而宽厚的基础。
宝山一中心创建于1982。形成了“崇尚科学,宏扬人文,发展个性”的校园文化,树立了独特的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学陶、制陶、研陶,教学做合一的体验性学习的深入实践,使其成为实验性、示范性、辐射性、有特色的窗口学校。
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31号,共有教学楼3幢,其一是现代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2886.4平方米。其二是主教学楼,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其三办公楼(国家二级保护建筑)占地面积1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928平方米。共计40个教室,电教室2个,音乐舞蹈室2个,微机室3个,图书室1个,美术室1个,实验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 师资力量: 团结小学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严谨,有思想、勤思索、勇实践,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而又充满活力,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教职工175人,平均年龄42岁,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107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0余人。 取得成绩:哈尔滨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全防火先进集体、安全和谐校园。 南岗区先进集体 南岗区深化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 南岗区校本课程工作先进集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