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办于1949年8月,原址位于栾川县城老北街,校名栾川县立初级中学。1953年迁入现址--魁丘山关帝庙(俗称庙坡)。1956年秋设高中部成为完中,更名为河南省栾川县第一中学。1960年,嵩、栾合县,曾更名为嵩县第一中学;1961年嵩、栾两县分置恢复原名。"文革"期间先后更名为育红中学、城关中学、五七中学,并于1968年底一度解体。1973年3月改称栾川县第一中学,同时附设县办小学,1975 年附小析出,学校再度恢复为完中。1978年高中部更名为栾川县高级中学,初中部成立县直中学,1985年10月县直中学迁出独立为栾川县实验中学,学校遂更名为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而沿用至今。 栾川一高创办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与共和国同步前进,完成了初中、完中、高中三种校型转变,经历了从创建到"文革"时期的艰苦创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稳步发展和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在5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肩负祖国重托,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地方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栾川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这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造活力的学校。2004年,它刚刚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征程;2010年,随着新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他又将在中原大地上描绘更加大气磅礴、耀眼夺目的历史画卷。一百多年来,无论是曲折坎坷,还是成就荣耀,洛一高历经风霜生生不息,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彰显教育为民之风范!195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1990年入编中国《教育大辞典》,1992年入选《中国名校》,跻身全国300所著名中学行列,200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示范性高中"。新洛一高位于洛阳市学府街南端,面积300亩,南邻龙门山,北倚洛河,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敝开式的校园按照,"山水园林化、人文人性化、数字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传统的洛阳地方山水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艺术与哲理地表现时代、教育、人文、生态的主题,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特点。新校将以其伟岸的外观、卓尔不群的姿态,展示着洛一高新世纪、大发展的现代中学风貌。洛一高新校目前在校生4136人,教职工279人,配置多媒体教室123个,现代化理、化、生学科实验室19个,新教材通用技术实验室6个,机器人实验室1个,模拟驾驶实验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6个,全国中学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台1座,用于天文教育研究、学术交流的天象厅1座,足球场2个,生物、地理标本室各1个,体育馆各1座,标准室内篮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20个,排球场21个,羽毛球场24个,网球场2个,室内标准乒乓球台34副 ,餐厅2座可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学生公寓6幢:分2人、4人、6人间,室内有201电话、卫生间、洗漱台等,每起居位4平方米上床下柜,每层配有洗浴房、洗衣房;公寓区有大型医疗保健服务站、日用品超市。百年来,洛一高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如八十年代任国务院核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张忱;曾任周恩来军事秘书、顾问、总参谋作战部副部长、被毛泽东誉为"洛阳才子"的雷英夫;全国十大新闻记者纪希晨;多次获得国内、国际田径赛冠军的马法成;曾任洛阳市委常委、市长韩西英、刘典立;现任国家外交部机要局副局长马凤春;现任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裴兆宏;现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等。近十年来,我校共有38人获省、市高考全科或单科状元,400余人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达187人,祝莹同学在第九届国际天文知识竞赛中荣获银牌,获得全国奥赛金牌、银牌、铜牌的如王珂、金巍娜、王晓飞、李乐愚、姜剑锋、马磊、武剑、邓立、张一帆、郭珩、陈小科、马超、畅明、徐琰等二十余人。单近几年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学生就达百余人,享有"豫西清华"之美誉。近几年来,高考成绩捷报频传,2001年报考739人,上线709人,其中本科以上531人;2002年报考930人,上线904人,本科以上649人,其中苏筱菁、王倚天以666分的总成绩并列洛阳市第一名;2003年我校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130人,但上线人数仍达755人之多,其中本科以上543人,600分以上115人,洛阳市前10名,我校占8名,其中任洁、杨阳两同学分别以672分、670分的优异成绩,稳居洛阳市第一、第二名,付轲、杨阳、任洁、张瑜分别获洛阳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科的单科状元;2004年高考我校上本科线以上831人,重点374人,过清华、北大录取线有16人。李迎斌、韩霄分别获洛阳市文科、理科状元。郭明辉、张凯歌以满分的成绩分获省理科数学、综合第一名,刘博宁、李慧君分别获洛阳市语文、英语单科第一名。2005年上本科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其中重点380人,过清华北大录取线22人。学校多次受到政府和省、市教委的嘉奖。2006年一本上线263人,二本上线567人,有3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2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我校高考成绩再创辉煌!我校马冰一同学以667分的绝对优势荣获河南省文科状元桂冠!李雪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洛阳市理科第一名、田露同学以683分的成绩获洛阳市理科第二名! 6月26日上午,洛阳市电视台、河南商报等多家媒体来到我校,对我校获得河南省文科状元的马冰一同学及获得洛阳市理科第一、第二名的李雪及田露同学进行了采访。2008年高考中,我校一本上线351人,二本上线810人。首次突破800人大关。2009年洛阳一高在洛阳市政府、市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年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360人(其中高考统考上一本线353人,保送、小语种4人;体育艺术3人),占全市区一本上线总人数的50.2%,二本、三本继2008年之后再次跨越八百和千人大关,分别为837人和1196人。2010年洛阳一高双喜临门,一是占地近300亩、硬件设施一流、生活环境优雅的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二是高考(学生全部是应届生)获得大面积丰收,上线率在全市应届生中遥遥领先:一本上线328人,占市区应届生一本上线总人数的55.6%,二本以上732人,占市区应届生总数的43.3%,超原定目标100余人。学校还成立了四个中心--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洛阳一高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她向着开放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洛阳一高网站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校园网使学校的管理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培训中心和网校,整合了学校、洛阳市的优秀教育资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子享受到洛一高的优质教育; 后勤服务中心科学规划,体现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学校的各项设施都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学校注重发挥示范性高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经验、送设施等形式,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学校与汝阳实验中学、宜阳二中、伊川三高等建立为友好学校,多次派出优秀教师给兄弟学校教师说课、讲课、培训,也请他们到洛阳一高参观听课。二是每年4月份,学校举办"千名学子游一高"活动,邀请周边地区的优秀中学毕业生1100多人到学校参观、访问,让他们体验示范性高中的环境、学习及生活情况,至今已举办了4届。三是利用洛阳一高网校的优势,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活动,还与洛阳广电合作开通了教育频道--《一高课堂》,学子与家长足不出户就能观看洛阳一高名师课堂。四是培训中心利用暑假期间举办培训班,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科知识、心理咨询讲座,邀请各校学生、家长参加。五是捐献部分资金和器材支援白土中学等薄弱学校建设。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潮流,洛阳一高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向,确立了"面向世界办教育"的先进理念,确定了"高水准起步,高规格配置教学资源,高质量输送优秀人才"的办学思路,于2005年成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中心依据"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的办学宗旨,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时代潮流,具备竞争实力和高度责任感的国际性人才。自中心成立以来,已先后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资质,"招收留学生"资质,"国际汉语推广中小学基地"等。几年来已向美国、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多所名校输送五届优秀学子,同时接受了来自德国、墨西哥、泰国、韩国的少量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并派出八名教师志愿者到英国、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家开设孔子课堂,传播汉语言文化,美国Weston孔子课堂也即将开课。中心开办的国际班的规模也从初办时的一个小班,发展到现在的9个班,态势良好。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再加上一流的教职工队伍,夯实了洛阳一高快速发展的基础,洛阳一高已走向现代化教育腾飞的快车道。承百年优良传统,育世纪卓越英才,我们坚信,全体一高师生发扬"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一高精神,全面发展,锐意进取,学校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海内外万千学子求知问礼、锻炼体魄、领悟人生、成就梦想的知识殿堂。
汝阳县思源实验学校位于汝阳县产业聚集区,距县城25公里。学校始建于2012年,2014年9月1日开学招生,占地88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总投资6000余万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县政府配套5000万元。 学校目前设有6、7、8、9四个年级,26个教学班,学生1700余名,教师85人,是一所县教育局直属的义务教育 公办寄宿式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全县农村贫困、留守、单亲家庭的子女以及偏远地区的学生。 近两年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和办公数字化。 学校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中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级卫生学校、县均衡化创建标准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和课改特色学校等多个称号和荣誉,体卫艺活动特色鲜明,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有足球舞、啦啦操、书法、水彩等11个社团,同时,课堂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茅。 学生梦!家长梦!教育梦!民族梦! 汝阳思源实验学校,愿与您携手三尺讲台,共赢莘莘未来!
洛阳市第一中学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营林街9号。已于2010年10月份迁于原洛一高东院,现校址为河南省洛阳市爽明街1号。于该校全体教职工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在高考中取得骄人业绩,实现了从生存型学校到发展型学校的根本转变。2008年,该校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53人。2010年该校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22人。 洛阳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8年3月,地处洛阳市地处瀍河区夹马营路1号,是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示范性普通高中。66年来,学校在不断超越中成长,在不断进步中超越,如今,学校收获的是芬芳的桃李,谱写的是崛起之韵。2001年----2014年连续14年获得市教育局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7至2014年连续8年获得洛阳市高考优胜奖、高考特别奖;实在是洛阳一中做人的标准,实干是洛阳一中做事的精神。2003年至2014年学校党总支被洛阳市委、市直工委、教育局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0年学校党总支被河南省委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13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河南省校本教研 实验学校。 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雄伟壮观的科技楼、实验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有设备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有藏书数万册的图书馆及可供师生同时阅读的阅览室。校园绿树花草错落有致,长廊小径别有洞天,中式小楼庭斋对称而卧,明窗亮砖红瓦,如沐朝阳,尽含闲逸之庄重典雅;校园花木繁茂,绿树成荫,幽静典雅,书香深蕴,是教书育人,读书成才之理想场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22人,在职教职工142人,有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52人。建校62来,一中人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国家各级各类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原洛阳轴一中)位于涧西区九都西路6号,现有教学班68个,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70人,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共8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市名师3人,河南省教研室兼职教研员2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3人。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教育教学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对接、教育教学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相对接、教育教学与高考相对接"的指导思想。多年来,我校秉承"博学、明辨、善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敬业,崇尚卓越"的教风,"业精于勤,水滴石穿"的学风。2010年8月,以特级教师杨康义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深化管理,落实细节,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激情,辛勤的努力,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培养着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98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一直位居市区第二。98年上省线140人,同年考入清华2人,北大1人,全市800分以上13人,我校占7人,被市教育局领导赞誉为"明星学校"。99年再创辉煌,上省线186人,同年保送重点高校8人。2000年上省线204人,其中李萌同学夺得全省理工类第一名,同时李萌同学还获得化学单科省第一名,孔璞同学获得政治单科省第一名,为全市人民争了光,学校受到市政府的嘉奖,同年保送到重点大学18人。2001年上省线418人,上重点线152人,上本科线253人,11人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002年上省线577人(报考582人),上重点线146人,上本科线305人,600分以上32人。2003年上省线684人(报考689人),上重点线146人,上本科线331人。洛阳市前20名(646分以上)我校占6名,4人考入清华、北大。2004年上一本线158人,上二本线378人,上三本线501人,3人考入清华、北大。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一本上线126人,二本上线449人,三本上线587人,文科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居市区第一,理科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居市区第二。理科英语郭培培同学146分居洛阳市单科第一,文科数学刘艳萍同学143分居洛阳市单科第一。2006年高考我校成绩突出,应届毕业生陈曦同学夺取洛阳市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尚言同学获河南省数学奥赛一等奖、省物理奥赛二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马明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杨丽佳、张瑾英语143分并列全市理科英语第一,一本上线128人,二本上线429人,三本上线516人。2007年高考再创佳绩,文科本科上线居市区第一,理科本科上线居市区第二,一本上线145人,二本上线372人,三本上线537人。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721人,全市理科前六名我校占三人,安硕明同学以692分摘取全市理科状元,河南省第三名。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826人,全市理科前3名,我校占2名,前10名,占4人。文科全市前10名,我校占2人。叶亚乐(伊川籍)以678分获洛阳市理科状元;李佩玄获文科英语单科市状元;冯志成获文科数学单科市状元。清华北大全市录取8人,我校占4人。2010年高考,我校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普通类报考1373人,本科上线1022人;体艺类报考323人,本科上线175人。全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3人。应届生一、二、三本均大幅超市定指标。我校应届生翟上、杨泽源、张泽华被清华大学录取,张璟昭、庞恩泽、王迪菲、杨泽源分别获得理科数学、理科英语、文科英语、理科综合单科全市第一名。
河南省伊川高中系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教学成就突出的高级中学,成立于1948年。1979年被列为洛阳市属重点高中,2000年9月定名为“河南省伊川高中”,2005年跻身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行列。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以及洛阳市文明学校、教改先进单位、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还荣获洛阳市集体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占地400余亩,总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阅览楼、科技实验楼、礼堂、餐厅、学术报告厅、体育场馆、师生公寓等建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高规格的体育馆可容纳观众2800人,曾承办过河南省第二、第三届农民篮球邀请赛和全国男篮甲A联赛等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学校还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办公备课电子化。 全校现拥有教学班114个,在校学生7300余名,教职工500多名,其中研究生学历和在职研究生75名,特级老师4名,高级教师71名,还有国家奥林匹克数学一级教练员1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3人,省骨干教师11人。 2007年高考上本科线突破千人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上本科线1156人,比上年净增97人,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高考我校在2007年、2008年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各类本科共上线1569人,比2008年高考多413人。其中,一本上线220人,比2008年多97人;二本上线804人,比2008年多244人。600分以上共有37人,叶亚乐同学以678分荣登洛阳市理科状元,付逸冬同学以663分获第四名,二人均被清华大学录取。另有40余名同学被南开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录取。
原名:原轴二中洛阳理工学院附中位于涧西区九都西路与珠江路交叉口,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231人,其中高级教师61人,特级教师4人,省学科及学术带头人6人,省级骨干教师20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0人,洛阳市高中学科中心组成员11人。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教育教学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对接、教育教学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相对接、教育教学与高考相对接”的指导思想。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敬业,崇尚卓越”的教风,“业精于勤,水滴石穿”的学风,全体教职工以十倍的激情,百倍的努力,无私的爱心,培养着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94年以来,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98年上省线140人,升居全市第二,同年考入清华2人,北大1人,全市800分以上13人,我校占7人,被市教育局领导赞誉为“明星学校”。99年再创辉煌,上省线186人,位居全市第二,同年保送重点高校8人。2000年上省线204人,其中李萌同学夺得全省理工类第一名,同时李萌同学还获得化学单科省第一名,孔璞同学获得政治单科省第一名,为全市人民争了光,学校受到市政府的贺信嘉奖,同年保送到重点大学18人。2001年上省线418人,上重点线152人,上本科线253人,11人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002年上省线577人(报考582人),上重点线146人,上本科线305人,600分以上32人。2003年上省线684人(报考689人),上重点线146人,上本科线331人。洛阳市前20名(646分以上)我校占6名,4人考入清华、北大。2004年上一本线158人,上二本线378人,上三本线501人, 3人考入清华、北大。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一本上线126人,二本上线449人,三本上线587人,文科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居市区第一,理科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居市区第二。理科英语郭培培同学146分居洛阳市单科第一,文科数学刘艳萍同学143分居洛阳市单科第一。2006年高考我校成绩突出,应届毕业生陈曦同学夺取洛阳市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尚言同学,获河南省数学奥赛一等奖、省物理奥赛二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马明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杨丽佳、张瑾英语143分并列全市理科英语第一名。本科上线516人,文化课本科上线仍居市区第二位。2007年高考又创佳绩,本科上线718人,理科本科上线市区第二,文科本科上线市区第一。2007年在小语种招生考试中,我校沈亚楠同学考入武汉大学,杨文、杨孟岩同学考入山东大学,张兆瑞、李倩同学考入四川外国语学院,姜玉成同学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张旭阳同学考入中国传媒大学.9年来,我校共夺得全省理科状元一人次,全省单科状元两人次,洛阳市状元四人次,洛阳市单科第一名25人次,语文、英语、综合单科平均分多次位居全市第一名,其他学科均名列前茅,考上清华、北大学生总数居全市第二名。99年经原省教委评估,学校获得向全国重点大学推荐保送生的资格,99年以来,通过省学科竞赛一等奖,省级优秀学生等方式,共向重点大学保送优秀毕业生36名。在培养特长生方面,也屡创佳绩。九年来,有520人次获市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其中数学学科两次获全国数学联赛河南省团体第一名.英语学科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试中特等奖和一等奖人数均居洛阳市第一,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一等奖人数在洛阳市名列前茅。校体育运动队在洛阳市“晨光杯”体育竞赛中战绩辉煌,获45项奖励。在河南省晨光体育活动中,我校女子软式排球队获省团体第四名,女子乒乓球队获得省团体第五名。三年来,体音美特长生李佟巍、崔娴娴、黄朔菲、张静霓、王佳佳等300多位同学分别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著名高校。硬件设施配置一流。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音美教室、形体训练室、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医务室等设施齐全。各教室、功能室、办公室、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冷暖空调。
1981年建校:现有教职工118人.学生2080人。校长:孙美龙 学校秉承“明德、博学、健体、持恒”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训,高扬“永远追求,永争第一”的轴三中精神,倡导“自己快乐,使人快乐”的人文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 洛阳市首批规范化学校之一,是洛阳市实验性示范性试点学校、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1998——2008的河南省中招考试中,过省示范性高中分数线人数八次居全市第一,连续9届摘取洛阳市中招状元桂冠,在全国数学物理等竞赛及“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是洛阳市最好的初中之一。
河南省偃师高中,已有81年的办学历程。系河南省首批命名的省级重点高中,也是河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素有"豫西明珠"和"偃师清华园"之美称。如今,学校占地2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境恬静幽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学校现有8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6000人,教职工345人。其中专任教师286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8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余人,毕业或在读研究性21人。 81年春风化雨,桃李竞秀,名播河洛,81年沧桑砺洗,人才辈出,享誉中原。尤其是近年来,偃师高中秉持"继承和创新并举,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日渐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高。高考上线稳居洛阳榜首,学科竞赛位列全省前茅。体育竞赛领跑豫西地区,课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全国高校输送了一大批新生,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有110多名学生获河南赛区一等奖。其中李念真、耿俊强、赵卫涛、郝帅鹏等曾摘取省市高考状元桂冠;韦立祥、王琦等勇夺河南省奥赛第一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标兵学校、省级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学校等光彩夺目的荣誉,昭示着偃高正朝着全国名校的目标迈进。
洛阳市第三十三中学位于洛阳市九都路洛阳电视台西200米处,东方建材大市场对面。洛阳第三十三中学东临芳林南路,西临王城大道。交通便利(校门口设有2、7、8、20、69路公交车站) 洛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3亩,现有教学楼两座,办公楼一幢,实验楼一幢,教职工家属楼三幢。 学校拥有高标准的语音室,计算机及卫星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校图书馆藏书4万册。学校有标准教室27个。在校学生一千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在职教工73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5人,高级教师28人,中级教师29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在职研究生3人。 该校创建于1976年6月,历经几代园丁的辛勤努力,英才辈出,已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实施全员德育战略、以质兴校战略,以人为本,从严治校,科学管理,巩固和发展了“小班级、严管理”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五育德为先、质量论英雄”的工作氛围,学校变化巨大,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该校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河南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学校”、“争先创优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全国初中物理、数学、化学及实验能力大赛中,该校程璐、宋璐等同学在几千名考生中,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学校有102名学生在省、市级学科竞争中获奖。2005年,该校刘颖等168名学生考入了市级以上重点高中。该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特长,有百余名学生在省、市级体育、音乐、美术、劳技、书法比赛中获奖。该校突出的办学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该校政通人和,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全体师生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力拼搏,去迎接新的挑战,续写新的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