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位于瀍河之滨、老子故居,是市教育局所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 300余人,在职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43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教师中有国家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研员1人,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5人,市级优秀教师9人,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20余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及获奖论文200余篇。学校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300余人次,其中包括第四届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洛阳赛区第一名,河南省初中数学竞赛洛阳赛区一等奖。初中部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生被洛一高、孟津高中、拖一中等重点高中录取,现在仅就读于洛一高的原二十四中毕业生就多达60余人。学校拥有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4个,语音教室、电脑教室各一个,并建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位于瀍河之滨、老子故居,是市教育局所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 300余人,在职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3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教师中有国家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研员1人,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5人,市级优秀教师9人,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20余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及获奖论文200余篇。学校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300余人次,其中包括第四届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洛阳赛区第一名,河南省初中数学竞赛洛阳赛区一等奖。初中部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生被洛一高、孟津高中、拖一中等重点高中录取,现在仅就读于洛一高的原二十四中毕业生就多达60余人。学校拥有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4个,语音教室、电脑教室各一个,并建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位于瀍河之滨、老子故居,是市教育局所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 300余人,在职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3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教师中有国家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研员1人,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5人,市级优秀教师9人,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20余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及获奖论文200余篇。学校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300余人次,其中包括第四届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洛阳赛区第一名,河南省初中数学竞赛洛阳赛区一等奖。初中部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生被洛一高、孟津高中、拖一中等重点高中录取,现在仅就读于洛一高的原二十四中毕业生就多达60余人。学校拥有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4个,语音教室、电脑教室各一个,并建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
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始创于1957年,当时名为洛阳市涧西区联合中学, 是为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及其他国营厂矿子女提供基础教育而创办的一所中学。1958年归属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更名为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子弟中学(简称拖中)。20世纪70年代随着拖二中的成立更名为拖一中。2002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申报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的要求,与拖二中高中部整合,成立拖一高。2005年2月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5月31日学校与一拖公司剥离,移交洛阳市政府,2006年9月更名为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简称:东方高中),2010年9月我校新扩周山校区,占地170多亩,一校两院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新安人才的摇篮、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位于新城区东段,东接举世闻名的汉函谷关,南接贯穿东中西部的大动脉310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象两条巨大的臂膀簇拥着新安一高这颗豫西教苑的明珠。 学校占地206亩,总投资5200万元,总建筑面积60000余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住宅区。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科技实验楼、礼堂、餐厅、学生公寓等建筑。学校开通了千兆校园网,建立和配置了电教资源库、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装备到所有教室,各种教学需用的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卫生室等一应俱全,均达省一类高中标准。 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名,教职工3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8名,一级教师64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洛阳市名师1人,洛阳市骨干教师20人,县科技拔尖人才12人,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150余人。 新安一高是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模范教工之家,洛阳市双文明十佳单位,获市五一劳动奖状。校园种植树木花草200余种,绿化系数为50%,绿化面积达42000平方米,奇花异草与茵茵草坪相间,啾啾鸟语与琅琅书声相伴。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环境幽雅,和谐自然。学校运动场占地50亩,1998年曾成功承办全国第十三届十城市"飞跃杯"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为了加强学校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中外教育思想交流,2001年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取得了国际交流资格,近年来,先后引进15名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2002年学校又同英国莱斯特郡比切姆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近年来,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大台阶,上线人数逐年增加,高考成绩、教学质量稳居洛阳市84所高中第四名。2008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再次突破千人大关,上线1157人。2009年,本科上线达1215人。2010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一上线337人,本二上线996人,本三上线1496人,一本上线数在全市所有高中名列第一,二本上线数在全市所有高中名列第二;我校跻身全市文科、理科总分前十名各两人,全县理科总分前10名均在我校,李冰冰同学荣获理科状元(洛阳市第三名,清华大学录取。),程正雪、樊川同学荣获县理科第二、第三名(分别被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录取);文科前10名我校占8人,徐小晴、裴坤荣获县文科第二、第三名(分别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录取);全县应届一本上线200人,我校入围166人;体育、艺术考生也硕果累累,共上体育艺术本科线46人。 如今,新安一高正以优美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风,优异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高校的好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构想正在实现。有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新安一高一定会办成人民满意的河南省名牌学校!
宜阳一中是位于豫西的一所著名高中,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以北的开发区的香泉村,背靠香鹿山,面朝悠悠洛河水。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34年,其前身为"县立师范",1937年,附设初中部;1946年,中学教育初具规模,遂更名为"宜阳县初级中学"。解放后,再改为"宜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转制为完中。1969-1977年,校址先后为县师训班和城关高中居用。恢复高考制度后,正式定名为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原校址不堪适应,遂于2004年9月迁至新址,2005年被河南省授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现在,新校业已建成投用。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教研楼、科技实验楼、学术报告厅、学生公寓等十余栋建筑鳞次栉比,校园面貌一新,内部设施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班68个,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4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省级优秀教师及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市优秀专家1人,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优势明显。
1930年河南省省主席万选才倡仪兴办嵩英中学,1948年改建为嵩县第一中学;1971年改名为"五七"大学;后改为嵩县第一高中,是市级重点高中,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位于县城新区望城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陆浑湖畔,紧靠繁华洛阳市区邻接人间仙境--白云山。学校现有在职研究生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学术氛围浓厚,教学环境优雅。 1930年(民国19年),时任河南省主席的万选才(字得英,嵩县闫庄人)首倡在嵩县开办中学,后,万选才逝世,嵩县知名人士李遇春,宋金台,阮竹菊等人继其遗志,继续创办。1933年9月经省批准备案,嵩县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嵩县私立嵩英初级中学"成立。校址在嵩县城文庙。开办经费均系嵩县知名人士及嵩县籍军官捐资。第一任校长李遇春,教导主任李警堂(纸房马驹岭人)。1947年学校因战事停办。 1947年9月嵩县解放。1948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原嵩英中学元老李警堂的倡导下,学校开始恢复,以原嵩英中学在职教师及该校部分早届毕业生为师资骨干,迁校址于县城二道街,易校名为"嵩县第一中学",为初级中学。校长梁贯初、副校长李警堂,教导主任龚仲德。1953年校址又迁于县城东关(现址)。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完中。"文化大革命"中,曾更名为"嵩县五七大学"。1977年至1982年又附设师范班。1978年更名为"嵩县第一高级中学"。 半个世纪以来,曾有不少蜚声中原的学者在嵩县一中执教。例如"嵩英中学"时期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张宗甫,燕京大学研究生关祥,北京大学毕业生马奎,南开大学毕业生张大壮,都先后在该校任教。当时的语文教师路百占有专著《楚辞微徵》出版,地理教师李警堂有《河南乡土地理》、《警堂杂记》等专著问世。解放后,又有龚仲德、关承中、陈中建、谷学仁、邵劳吾、谢呼晨、黄柏仁、吕清章、潘明运等知名教师在此任教。 学校占地219亩,有教学楼2座,科技楼一座,游泳馆一座,男生宿舍楼3座,女生宿舍楼2座,餐厅2个,高标准运动场一个,有教学区和教师住宅区,紧邻陆浑湖畔,洛栾快速通道从学校前面穿过,由教师员工200多人,学生近7000人,每年本科上线人数都呈两位数增长。
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孟津县县城。学校南依洛阳,北傍黄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目标明确特色突出。学校秉承"苦学成材,振兴中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精神兴校、以质求存"的办学原则,认真贯彻"苦"、"严"、"新"、 "实"四字方针,紧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努力建设学校文化创新、教育科研提升工程和校园平安建设三项工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 学特色。 教学设施齐全一流。学校占地420亩,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电教中心,学术报告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学校102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17个实验室均符合国家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拥有两个标准运动场。校园绿化面积已达40%,绿树掩映,碧草如茵,花香宜人。是理想和谐的教书育人胜地。 教师团队素质过硬。学校在校学生近7000余人,教职工480人。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激励教师加强自修,追求教学相长,实现成长成熟三部曲,即"做合格教师,做优秀教师,做专家型教师"。大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打造了一支踏实肯干、甘为人梯、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坚持"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形成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年度量化考核制、年级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专业技 术职务高低聘制"管理制度。制定了《孟津一高教职工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办法》、《孟津一高学生德育百分管理条例》、等各项管理办法,整个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措施落实精细,人人创优争先,形成了"团结守纪、拼搏奉献"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创新"的教风和"勤奋执著、多思求精"的学风。 科研活动轰轰烈烈火。学校注重教法学法研究,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包教保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着 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培养出了多名省市级高考尖子和一大批省市级学科竞赛标兵。近年来,学校还 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多个,是教育部"十一五"实验课题重点项目实验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论著180余篇,涌现了一批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 校园生活朝气蓬勃。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军训,学校运动会、名人名家报告和各项文娱比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不断培育学生民主管理意识,实现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培养了宋国峰、蒋龙龙、张金程等多名省市级高考状元,2004年至2011年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第一,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新生。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德育先进单位、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百余项荣誉,教育教学成果被市级以上多家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七朝古都偃师,既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太学的所在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滋育着一所蜚声遐迩的学校: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她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省级重点中学,已有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栉风沐雨,步履弥坚,教化一方,桃李葱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偃师高中又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人们面前。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先进单位”。2001年,学校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被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兵学 校”,昭示着偃师高中的办学水平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是新安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属豫西历史文化名校、县办重点高中。她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的古代学宫。这里是新安中等教育的发源地,1931年以来,先后易名为县立初级师范、县立中学、新安一中和城关高中等,新安县现有的新安一高、实验初中、新安三高等学校均是先后从此分出去的。1989年12月,定名为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