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5年的郑州市第十六中学,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初名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郑州市第十六初级中学”,1968年更名为“郑州市第十六中学革命委员会”。几经易名后,1978年定名为“郑州市第十六中学”,至今。2002年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高中”,2005年被评为“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十六中,一校两部,占地共160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755平方米。2004年建成的综合楼气势恢宏,布局合理的地下停车场,有效地拓展了使用空间;标准的运动场,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窗明几净的校阅览室、实验室、报告厅、餐厅等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校园环境幽雅,林木蓊郁,芳草芊芊,富有浓郁的人文内涵。
河南省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巩义一中)是一所已有76年悠久历史、拥有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和雄厚师资力量的高级中学。地处杜甫故里所在地——站街镇,东邻豫联工业园区,距巩义市区仅十分钟车程,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底蕴深厚,是学生求学、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52016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1幢、办公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三幢。各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齐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成立有“笔架山”文学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设置有阅报栏、校务公开栏、黑板报,嵌有壁 画,校园环境优美,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后勤实行社会化服务,实行校园卡管理,开通了“校信通”,确保学生学习开心、生活安全放心。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人,老教师经验丰富,骨干教师年富力强,年轻教师锐意进取,整个队伍结构合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 10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6%,各级骨干教师占43%,教育教学达标教师占54%,受到市政府、教体局表彰的优秀校长、教育教学先进教师、师德 标兵、德育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等占68%。党员18人,占26%。 学校大力创办“特色学校”,为学生全面成长搭建平台,2007-2008学年开设的美术班、播音主持班高考专业合格率达98%,体育班高考专业合格率达 95%。学校着力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成立有“笔架山”文学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创办有内容丰富、体现学生个性的刊物《笔架山下》,有多篇文章在各 类报刊杂志发表、获奖 。 学校以“自立、自信、自强、自律;励志、笃学、成人、成才”为校训,以“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办“高标准、高质量、高成功率”学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几十年来,学校培养的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遍布全国各地。近几年高考质量连创新高,成绩优异,曾连续四年被市政府、教体局评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
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新郑市城北五公里处,郑新公路西侧,他北依巍峨而雄伟的望京楼遗址,南濒风景亮丽的公主湖,西邻古老而优美的溱水河道,是一块钟灵毓秀的沃土,有人赞它为“地灵人杰的读书声地”。它始建于1975年,校园占地58029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200平方米。四季绿树竞荣,果园飘香。现有10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64位教职员工,并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历年来,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在教学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上下一心,形成了不断学习,改革创新的良好气氛。在农村中学中,它最早被评为“新郑市明星学校”。 先后荣获“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新郑市名校”称号。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学校师资队伍雄厚,有省级骨干教师一名、郑州市级名师三名、新郑市名师五名。在连续十年的中招录取中,新村一初中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全市农村中学首位。得到《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的青睐。2008年8月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校今年中招考试又创新高。我校参加考试的123名学生中,就有62名统招生走进高中校园。今年总升学率达到50.4%,跃居全市前列。我们坚信,只要有决心,没有跨越不过的神话!如今,学校在以马俊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借鉴“衡水经验”采众家之长,发展学校特色,规划新的发展蓝图。“以人为本,敬业为乐,成才为志”的良好校风正在形成,不远的将来,这里必将成为新郑市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2005年,郑州一中实验分校开始招收初中学生。2010年,毕业人数297升入一中本部人数72人,达到省示范高中率95.3%。 2008年,郑州一中实验分校初中部与二砂寄宿学校合作办学,由一中制定教学计划,骨干教师讲座指导,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师资力量:郑州一中实验分校实行初高中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老师们站在高考前沿,俯视初中教学,将初高中知识联为一体,根据高考要求开展初中教学。 学校管理:郑州一中实验分校初中是一所全寄宿封闭管理的初中。招生4个班级,共计200人左右。
刘寨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80年,现在是刘寨镇唯一一所初中。校园占地面积34034m2,生均占地22m2,建筑面积14427m2,生均9.3m2,绿化面积7980m2,绿化覆盖率35.8%,劳动基地1667m2。校园内设施完备,实验室、电教室均达二类标准,目前,学校共有主控室三间,多媒体节目源六个,远程教育系统卫星接收设备一套,电子备课室三间,电脑32台,多媒体教室八个,各教室均配备了电视机、DVD,教师个人电脑63台,70%以上的教师拥有个人电脑,学校建设了校园网,办公室实现了无线上网,教师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浏览中教育星资源库所有资源,同时学校劳动、音乐、美术等器材,卫生器械与设备等均达二类标准,图书46662册,生均图书30.1册,体育设施完善,能基本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46人,在岗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达到任职要求117人,任职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专科学历70人,占教师总数的59%,本科学历47人,占教师总数的41%。 学校布局合理,动静分开,互不干扰,教学楼、综合楼设计实用合理,住宿楼、餐厅干净靓丽,完全能满足学生需要。校园内四季常绿,三时有花,春来芳草萋萋,夏则绿树成荫,秋日金桂飘香,冬日松柏常青,四时校景不同,莘莘学子置身其间学亦无穷,乐亦无穷,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 不仅如此,学校还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校训、办学理念、文化长廊、名言警句共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育人氛围,楼梯处、花池边,各功能室,均有醒目的温馨提示,做到了学校无闲暇,时时皆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 建校以来,学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1990年是我校的创业阶段;1990-1998年是学校的发展阶段,本阶段内刘寨镇党委政府“历届政府接力赛,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校园进行了彻底改造;1999-2009年是学校的腾飞阶段。本阶段内,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2007年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名校,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大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投入,探索并完善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功探索出了课堂教学“四步导学”模式,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走在新密市同类学校的前列。二十九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清华大学毕业生赵冠甫,现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清华大学毕业生王振民,现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生石现治、张宏亮,现任最高人民检查院检查官,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宋留位,现任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吕伟涛,现任中央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沈阳军区少将参谋长刘保民,天安门警务区上校队长张亚军,河南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助理马军杰,人事部高级干部于俊超,河南省知名中外合资企业新光色集团总裁宋林祥等一大批成功人士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各项荣誉接踵而来。学校是新密市 “文明单位”,郑州市“绿色学校”,郑州市 “花园式”单位,郑州市“文明标兵学校”,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德育先进单位”,郑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标准化学校”,“郑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被新密市教体局誉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农村教苑的明珠”。
郑州惠民中学隶属于郑州市回民中学教育集团。 2011 年 7 月,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的背景下,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建校,是一所依托郑州市回民中学而建立的具有"规范化、优质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特色和办学方向的普教完全中学。 惠民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均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全部由省、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精湛。学校坚持小班化教学,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绿色教育理念,确立"思想健康、行为规范、意志坚定、方法良好"的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博学多思、雅量高致、精益求精、诚意正心"的人生观。 建校以来,惠民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全市统考成绩名列前茅。在凸显教学成绩优质化的基础上,惠民中学开展了包含活动、礼仪、心理三大类的德育课程和包含科学、健体、艺术、手工四大门类的个性化课程,积淀了校园文化、丰富了校园生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潜质发掘。 郑州惠民中学在教育发展之路上将始终致力于创新学校发展的高端模式、创设师生成长的高端平台、创造回中集团的高端业绩、创建郑州教育的高端品牌。办"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惠及民生、化成天下!
新郑二中分校位于新郑市中华路北段,建于2002年8月。学校占地132亩,建筑面积64774平方米。全校有48个班,4300余名学生,205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88人,本科以上学历 16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研究生结业学历的有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 二中分校环境优美,校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内主干道两侧的大小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绿油的冬青排列整齐,鲜艳的花朵迎风怒放,凉亭、假山、喷泉,相映成趣,景色迷人。整洁的校园,精美的雕塑,富有启示的文化氛围,昭示着学校的发展与辉煌。 学校现有400米跑道运动场和标准足球场,8个准篮球场,两个排球场,30多个乒乓球台,各种运动器材齐全。有教学楼两幢,实验楼一幢,办公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学生宿舍楼四幢,教师宿舍一幢,师生餐厅三幢。设有电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画室等教学设施。实验楼分别设置三个物理实验室、三个化学实验室、三个生物实验室,拥有各种实验仪器5000多件。图书楼分别设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工阅览室,各类图书10万余册,每年订报纸、杂志四百余种,录象资料、教学软件近800套,体育器材1000多件。校园环境全部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一流的教学设施,浓厚的文化底蕴,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氛围。 建校以来,二中分校形成了“团结、文明、求真、创新”的校风、“严谨、求索、敬业、合作”的教风和“勤奋、深思、惜时、笃行”的学风,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办学宗旨,把培养“得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俱优、学创俱能”作为办学目标,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以高尚的品德陶冶学生,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力求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场所,让学生每一个活动都成为教育内容,让学校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成为教育使者,让学生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教育过程。 现在的二中分校正以优良的校风、优异的教学成绩、优雅的教学环境、优秀的教师水平,将数以千计的青年学子深深吸引。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 175人,本科上线552人,专科上线869人,重点比率位居新郑市第一。其中新郑市理科前十名我校有6名学生,文科前十名我校有7名学生,并且文科理科第一名均被我校的刘娟和白广华同学夺得,白广华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重点上线169人,本科上线586人,专科上线863人,新郑市理科前十名我校有6名学生,文科前十名我校有6名学生。张超杰、柳现洋被清华大学录取,李克非被北京大学录取。其中张超杰同学以692分夺得了河南省理科状元的桂冠,二中新区也被群众誉为“状元的摇篮”。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798人,创历史新高。 新郑二中分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大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受到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党支部、团委、工会连年被评为新郑市先进党支部、优秀团委、先进工会;教育教学工作连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郑州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教育科研工作被河南省教委确定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4年被评为郑州市示范性高中。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地处人杰地灵河南省郑州市,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已有伍拾叁年历史。 校旗采用带有积极向上、创新、激情的红色作为底色,体现我校追求卓越、永远向上的精神。 2、“校徽”和“校名”位于校旗的正中,象征着郑州二十中人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的精神面貌 1、校徽的整体外形为圆形,象征着二十中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精神。 2、校徽的内圆部分为校徽的主体,由阿拉伯数字“20”和汉语拼音“Z”(郑州的首字母)巧妙变形组合而成的抽象的奔跑的人物形象,象征着二十中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也象征着二十中莘莘学子追求卓越、彰显个性的蓬勃活力。同时“2”和“Z”的组合形似一本展开的书,代表知识和憧憬。 3、人物形象头部——红色的圆,让人可联想到太阳,代表着希望和光明。 中原古都,两汉名郡,雄峙中枢,控御险要。扼鸿沟而通淮泗,接洛阳而过虎牢。北依巍巍邙山,四海首望;襟临滔滔黄河,天下瞩目。依山傍水,一镇三宝;藏龙卧虎,人杰地灵。厚哉重哉,有文脉云集;纳风藏水,乃办学胜地。 解放建国,重科教而振庠序。岁在丙申,风云际会。第二初中,应运而生。乃廿中之肇始,启名校之滥觞。兴学五十春秋,催发千万桃李。华夏杏坛,盛开一枝奇香异葩;中州教苑,成长一株常青嘉木。 遥想办学之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数次运动,风雨难逆;及至改革春风,始现生机。忆往昔风雨沧桑坎坷路;看今朝凝重激越华美章。 盛世兴教,杏坛春暖。宵衣旰食,方针已定,高屋建瓴,指日乘风。大匠运斤,筑新楼于旧址;草木佳苑,享仙境之清幽;图书仪器,揭万千之奥妙;雕塑风韵,意在激励而向上;以孝治校,彰显传统之精华;阳光校园,展示文化之魅力。黄河奔流,洗春色之不去;太行崔巍,任书声之自来。 胸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理念,制定“三至六年发展目标”;谋略宏构基础加特色,双手手慧编艺术之摇篮。广采九州精华,只为“追求卓越彰显个性”;遍纳四海学理,是愿“明理进取合作创新”。先生博学宏辞,“尚德、博学、敬业、善诱”;学子立雪程门,“自强、勤奋、求异、笃行”。创教师论坛,群英虎啸龙吟;走艺术熟路,学子意气风发。社会各界,交口称赞。猗欤乎盛哉!已有八载,艺术生升学百分百;数个春秋,连续捧回“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之奖牌。真可谓:桃李千枝秀,遍地栋梁材! 天道酬勤,师生莫失良机;开卷有益,岁月岂可轻抛?科峰探宝,何惧山高路遥;学海扬帆,更当志壮情豪!雄踞宝地,特色学校常享好名声;屹立中州,示范中学再启新征程。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