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湖高中是全省唯一一所隶属湖北省教育厅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其前身为武昌水果湖中学高中部,始建于1958年,1992年恢复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1年8月以原武昌水果湖中学高中部为基础组建成立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水果湖高级中学地处湖北省政治、文化的中心,濒临烟波浩淼东湖水,依傍千古幽幽放鹰台,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文化氛围。设施先进的科技楼、体育馆、逸夫综合楼美轮美奂,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色泽饱满的塑胶跑道张扬着生命的活力,花房、苗圃、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空间无限。 突出的办学特色,曾使水果湖中学取得骄人成绩。游泳是原水果湖中学的传统项目,学校曾为国家培养出奥运、亚运赛艇奖牌获得者。1998年,经省政府、省教委督导评估,2000年复评,原水果湖中学成为“省级示范学校”;“九五”期间,每年高考保优率均居武昌区五所重点中学之首,上省线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竞赛竞技活动成绩斐然:高中各年级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共103人次获奖,其中生物学科有1名学生参加国家奥赛集训队;省市区重点中学运动会团体总分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培养了一批二级以上运动员,音乐、美术参加区级以上竞赛获奖163人次;天文摄影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3人次,省级奖12人次;2001年我校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的“小白鼠吹气球”比赛获第一名;无线电制作、识图制图获省级奖励125人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全员寄宿制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教工宿舍1.7万余平方米。学校依地势而建,自然分布成四个平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百草园),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7%。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管以上优秀专家2人,正高职高级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11人,高级职称教师59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超过80%;国家级学会理事、会员25人,省级以上学会理事、会员51人,市级以上学会理事、会员83人;2009年-2012年以来,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获奖论文300余篇,50余位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及优质课件竞赛中获奖,10门学科由我校教师代表宜昌市赴省参赛并获一等奖,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由该校教师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1个,其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高中历史“三年四维”目标管理实验》等课题已先后通过省级验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培养目标,实行开放式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宜昌市对外教育文化交流的窗口学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广水一中”,创建于1943年,现坐落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应十公路清水桥北侧。200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同时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定点联系单位,成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空军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清水河畔。学校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水木清华,环境优雅;处应广公路北侧,邻十长公路东端,远离闹市,交通便利。校园占地170000平方米(256亩),建筑面积8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1018万元。建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学生公寓六栋、教师宿舍六栋,两座学生食堂、三个运动场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离,互不干扰,是一所规划严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学校。 在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方面,学校投入800多万元,装配了理化生实验室和各种功能室,其中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2个、信息技术教室3个(配置242台电脑)、电子阅览室1个(配置24台微机);学校投资400万元开通了校园音频广播系统、交互式闭路电视系统、千兆校园网,与华师一附中共建了空中网校,还为一线教师配备了220台笔记本电脑,2011年又投资180多万更新教师笔记本电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为每个教室配价值9000余元的图示43寸逐行扫描电视机一个,价值1万多元的电脑投影调配一套,音源广播系统一套;学校图书库藏书82000册、阅览室订有报纸195种、杂志336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6700册;此外,学校还建有设备先进的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天文台,2010年学校按照教育部1类标准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室,以满足新新课改的要求。
枝江一中创办于1965年,1981年被确认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1998年被命名为宜昌市名牌学校,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学校现址占地80余亩,有办公楼、图书馆、科教楼、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等各类建筑物10余幢,建筑总面积22401平方米;建有田径场,拥有电视台、天文观测台、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现有在编人员19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5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班平64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人员257人,特级教师3人,享受正高职待遇教师7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4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15人,枝江市骨干教师7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7.1%。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总数4000余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被誉为鄂西地区窗口学校。
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为全国重点中学,湖北省重点中学,当地人简称“黄高”。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600多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岗教职工380余人。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校园规划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是一所园林式中学。 共青大道平直广阔, 桂花路、香樟路、玉兰路、水杉路幽深宁静,办公搂、教学搂、科技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楼气势恢宏。实验、电教、文体设施,微机房、语音室、天文观测室和闭路电视系统装备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植物园、桂花园、樱花园、菊花园和葡萄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里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学子们爱校惜时,好学上进,朝气蓬勃。国内外前来参观访问的客人由衷赞叹:“这真是一个求知读书、育人成才的好地方!” 黄冈中学新校区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基础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04年黄冈市市区10件大事之一。新校区坐落于黄冈市新城区,位于明珠大道和南湖路相交处东北方向地段,北邻黄冈师院,总规划面积达500亩,一期建设用地328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5亿元,2006年秋季交付使用。新校区建成后容纳9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75个班,国际部15个班),在校学生5000人,学风严谨却不失自由,学生自办文学杂志《雪堂》 《妄言》业已发行多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近年来黄冈中学高考成绩有些落寞。2013年高考,黄冈中学北大清华共计录取16人,名列湖北省内第5名,仅次于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北大清华录取32人+)、襄阳市第五中学(北大清华录取36人)、武汉市第二中学(北大清华录取26人+)、襄阳市第四中学(北大清华录取19人)。另外,武汉外国语学校北大清华也是录取16人,武钢三中北大清华录取10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由潘梓年、赵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于1950年9月创建。1958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第一附属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窗口学校”,全省唯一。2005年8月,学校由武昌大东门搬迁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同年10月,学校以最高分通过省级示范高中督导复评。2007年、2009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中学”,并位列前二十强。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的“辉煌荆楚60名片”推评活动中,高票当选“荆楚名片”。 华师一附中现有高中、初中两个校区。新校区为高中部,是学校的主体。新校区占地390余亩,有教学班90个,学生近5000人,在职教职工360余人,在岗特级教师15人,高级教师180人。初中部占地95亩,有教学班30个,学生1500多人,在职教职工100余人。 建校以来,华师一人秉承“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精神,励精图治,严谨治校,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80年代以来,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在全国高中学段首设政教处,推行年级负责制;教学上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大力推进“五四零”课程新方案,上午改上五节必修课,每节压缩为40分钟,下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充分提高课堂效率。90年代,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学校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发展教育”的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高考成绩、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连年雄踞湖北省榜首,高考重点率、高分率、名校率在全省遥遥领先;每年考取清华和北大的人数,占两校在湖北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子斩获十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涵盖化学、物理、数学、信息学、生物、天文等各个学科;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获得专利500多项,6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全国少有。体育竞赛异军突起,2008年、2009年学校田径队两次取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三名的佳绩,男子篮球队更是勇夺全国高中篮球联赛亚军。学校的心理教育、德育内化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皆为全省首创。初中部是一所新型初级中学,教育理念与高中部一脉相传。借助华师一的品牌优势,经过几年的打拼,初中部教育教学硕果盈枝,在洪山区独占鳌头,在武汉基础教育领域举足轻重。 “一主两翼”是学校长期的发展战略。在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内帮扶工作。2002年7月,学校创办国际部,以此为平台,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的学校、教育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习交流活动。2006年,学校正式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开通中学生到国外留学的直通车。同时,学校发挥窗口作用,积极帮扶边远地区和农村的基础教育。截至目前,学校与湖北恩施、咸丰、五峰、郧县、通山,以及海南嘉积中学、新疆农五师教育局、光谷二中等确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全国;2009年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武汉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华师一附中新疆博乐分校成立,揭开了学校对外帮扶的新篇章。同年,学校与德国歌德学院签订了“学校:塑造未来伙伴”项目合作协议,并于9月开设德语课程。年底,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用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 华中师大一附中将永远铭记“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校训,秉承“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华师一精神,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于1964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 学校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48号,占地共39亩,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分为教学区、教辅功能区、办公区、运动区、公寓及生活区。开设英、法、德、日等外语语种。现有33个班,学生1756人,教职工19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市优秀专家5人,享受市政府津贴3人,湖北省名师1人,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1人,湖北省特级教师25人,市学科带头人37人,省骨干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8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共43人。 学校坚持“外语特色、文理并重、国际合作”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走向世界的人才,注重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将“爱国、好学、自强、图新”作为校训,倡导“求精、创新”的教风和“自主、参与、互动、合作”的学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实行学分制管理。开设了近4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学校还举办外语节、读书节、科艺节、体育节,组织20多个学生社团,为全体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聘用来自美、英、法、德、日、澳等国的优秀外籍教师。与法国波尔多市蒙田中学、巴黎斯坦尼斯学校,德国杜伊斯堡市马克思-普朗中学、萨克森州圣-阿弗朗中学,奥地利圣柏尔腾市圣柏尔腾商业学校,美国匹兹堡谢里赛德中学、夏威夷圣路易斯学校,英国剑桥语言学校、曼彻斯特文法学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赫利伯瑞学校,新西兰南-南学校等10所学校缔结了姊妹学校关系。开设有中美班、中澳班,引进了剑桥A-LEVEL国际课程。2007年学校被国家汉办认定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目前已在国际姊妹学校中创办了4所“孔子学堂”。 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培养出了21位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其中获得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的学生有14名。并创造了夺得武汉市文理“双状元”四连冠。重点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三所大学录取率达到了近10%。近几年来,每年有60多名学生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录取。2004年夏婧同学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2010年张伊琦同学被英国牛津录取。 学校以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过硬的师资队伍、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简称恩施高中)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创办于1938年12月。前身是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恩施分校。1938年日寇侵凌武汉前夕,各中学随省政府西迁恩施,由当时的汉口一中等六校和省立十三中公、私立中等学校合并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省主席陈诚兼任校长,教育厅长陈剑修兼任副校长,恩施高中即为分校之一,校址在恩施城梓桐巷道台衙门。1954年被列为全省十八所重点高中学校之一。学校现座落在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城区土桥坝的黄家峁上。校园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是静心读书、潜心研究、陶冶情操的理想境地,素有“黄家峁上好读书”的美誉。校园占地160余亩,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各类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中外期刊 300多种,还建有天文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系统。 学校现有教职工232人,在岗教职工156人。在岗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8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和省级先进人物、专家、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25人。有教学班36个,学生2500余人,学生来自全州八县市,全部住校食宿。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思想,遵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办学特色突出,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州首位。 近年来,学生在各科奥赛中获省二等奖以上的有350余人次,在省州体育比赛中获金、银铜牌300余枚。近年来,学生上国家重点线的人数年年攀新高,先后有4人跻身全省前10名,录取清华、北大40余人。学校长期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道路,教育教学研究在学校蔚然成风。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中小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湖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先进单位”、“湖北省校园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学校美育先进单位”、“湖北省电教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考点”、“湖北省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北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表彰。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美好、人际关系和谐、教育质量在全州领先的恩施州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创精品、建名校”的要求,为我州基础教育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