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坝民族中学现在正以迅猛的步伐,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我们的家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家,是一个走向发达的家。尽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面临挑战,但我们广大教师有信心、有决心与崔坝民族中学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去经历艰苦的考验,一起来享受成功的幸福。 因为这里有作风务实、锐意进取的领导,这里有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老师,这里有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学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勤恳工作,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不断提高教育教堂质量。我们一定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咸丰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38年,距今已有六十六年的历史。六十六年的风雨岁月,记录着咸丰一中在困境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创辉煌的历程。 1938年7月,国民政府湖北省将武昌中学、勺庭中学迁至咸丰,命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咸丰分校”。全国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 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86人,生源几乎涵盖恩施州各县市。现有教职工247人,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5%,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硕士研究生3人,学历达标率98%。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80亩,规划面积640亩,建筑面积80000万多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宜人。学校坚持“弘扬老区民族文化,夯实基础求突破,立足山区创优质”的特色思路,在硬件建设上向高标准、高质量看齐,所有设施现代一流,紧跟时代步伐。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确立“困境抓机遇,改革求发展,固本立新创名校”的发展思路。实施“管理立校、科研兴校”战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德育研究、资源开发、信息建设和信息交流工作。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研网络,提高教研水平,紧跟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步伐,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先后承担了5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和省州级课题,有近300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咸丰一中广大教职工发扬“拼搏、科学、务实、创新、协作、奉献”的一中精神,以备战高考总揽全局,在有效机制激励下,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办学实绩突出。1999年以来,一年一台阶,六年六大步,2003年上省线639人,升学率达93%,取得了上重点线123人的历史性突破,2004年高考再创新高,上全国重点线147人,累计上本科线676人,累计上省线人767人,本科升学率达86%人,省线升学率达98%,谱写了咸丰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提出了“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素质全面、能力多样、人格健全、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校广泛开展“生本教育,合作学习,德育实践”等三大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实践。近5年来,学生参加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42人次。王鹏飞、田恩祥、周华敏、杨再启、刘庆、段淋等优秀学生分别就读清华、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等全国名牌大学,他们成了咸丰学子学习的榜样,成了咸丰一中的骄傲。特长教育,成绩骄人,近几年每年有近300人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大专院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艺术生专业考试合格率100%,让很多文化成绩底子薄的学生园就了大学梦。 学校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每学期通过举办科技作品、艺术作品、手抄报、爱国图片、心理咨询展板式长廊,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学英语教研基地、恩施州德育基地、校园文化长廊、校园生态林等为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每年举办一届“体育艺术科技节”,全方位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通过办好团校和业余党校,发展学生中的党团员,9年来先后有1800多人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其中有58位优秀学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树立思想标兵,形成激励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政治环境 ,整个校园充满着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培养计划。2000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招聘160名优秀在职教师和优秀本科生加盟咸丰一中。通过开展“拜师学艺”,评选“教坛导师”、“教坛新星”、“校级课题研究”和在职攻读研究生等方式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他们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其中3人获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省级学带头人4人,4人获州级优秀教师称号,4人被评为州级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全县“十佳青年”,11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8人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 近几年来,咸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以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重点高中为目标,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富有特色、全省一流”的设计要求,计划投资8300万元,举全县之力把丰一中办成全州范围内最具实力的重点高中,通过充分论证决定实施咸丰一中校园扩建工程。扩建工程于2000年开始规划,2001年开始拆迁、征地,2002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扩建后的咸丰一中实现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运动区、园林区完全分离,使整个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2002年12月动工新建的两栋教学大楼于2003年9月竣工,魏然屹立的四幢大楼背靠青山,“川”字型风雨走廊把四栋大楼连结成一个合谐的整体,气势雄伟,秀丽壮观,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教室内闭路电视、多媒体一应俱全,同时安装了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广播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2004年2月,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校园扩建第二期工程,福建冠达基础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分别兴建了两栋高档次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已成功的落成,给咸丰新城区的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风的景线。 峥嵘岁月,回首瞻望,令人欣喜。咸丰一中的各项工作不仅得到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该县人民的认同和高度赞扬,在县直部门年终综合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1999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卫生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省“安全文明校园”,校团委2001年度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2003年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副省长任世贸,省人大副主任贾天增,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国家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庆红,州长周先旺,州委副书记李建明,副州长曹毅,州教育局领导等先后视察指导学校工作,对学校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对学校的建设表示赞赏。学校办学事迹先后在《学习月刊》、《咨询与决策》、《湖北教育》(政务宣传)、《恩施日报》等报刊杂志上介绍。 春风校苑沐霞光,桃李枝枝俏出墙。丰厚的底蕴,规范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先进的设施,显著的特色,使得咸丰一中在全省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发展中占居了强大的优势。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以“求实、创新、尊师、爱生”的校训为准则,在加强基础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动手能力训练,重视素质教育,狠抓各方面管理和校风建设。多年来,为我市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42年,其前身为宣(宣恩)鹤(鹤峰)联中,1943年独立出来,为鹤峰县初级中学,1958年开设高中班。从联合办学到独立建校,从只有初中到今天的完全高级中学,经历了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来,学校秉承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走改革兴校之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坐落在距城区约一公里的八峰山下,溇水河畔。校园占地面积11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学校拥有颇具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图书馆;建起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有规范标准的运动场,宽敞舒适的公寓楼,宽大明亮的食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校园里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幽雅宜人,成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场所。
神农溪高中,全称是巴东县神农溪高级中学,是恩施州第一所州级民办示范高中。原校址地处县城沿江大道,租用港务局老仓库,于2000年8月开学,因地处巴东滑坡治理区,于2003年在长江大桥北边.官渡口太矶头.209国道边选址,于2004年下半年搬到新县城神农小区校址,新校址占地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运动区域1.15万平方米,绿化区1.3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教楼和办公楼,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楼,高规格的学生食堂和运动场,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绘画室,建起了学苑超市、医务室等配套设施,拥有互联网站、闭路电视系统。
学校创办于1956年,原址火蜂,经巴东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94年8月迁至溪丘湾于原巴东县五中合并,诞生了今天的新三中。巴东县三中虽经历风雨,却始终没有停下不懈追求、顽强进取的脚步,特别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完成了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已发展到23个教学班,在校生1448人,在校职工108人,校园占地面积4268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校园建设合理有序,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区域已初具规模。以人为本,创新为魂,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已经形成。一所崭新的三中已矗立在革命老区这块红色的沃土上。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