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始建于1980年,是一所集普通高中、中专、电大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学校,主要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及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02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43人。 校园占地面积170亩,校舍建筑面积32000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运动场、礼堂餐厅,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卫星电视接收站、语音室、多媒体室、校园网及闭路电视系统,建有校内庭院经济示范农场70亩。学校现开设有普通高中班和计算机应用、机电、幼师、办公自动化等十多个中专学历教育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金融、等13个专业的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函授及远程教育专业。在校三年制高中学历、中专学历教育学生1229名,各类短训、函授学员1010名。 办学二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历届毕业生统考、抽考成绩名列全市首位,财会、幼师、计算机等专业技能竞赛多次获省、市总分第一,获奖学生达526人次。近三年对口升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上岗率在96%以上,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教育先进单位,97年被评为黄冈市“三强学校”,98年评为黄冈市“安全文明单位”,99年成为全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2000 年跨入“国家级重点”学校行列
清泉镇中心中学创建于一九九0年,建校之初,学校只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不足400人,教职工50余人。十余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创业、乐于奉献、拼搏进取、勇争人先,在狭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谋发展,学校逐渐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特别是近几年来,内部管理日趋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赢得了社会各届的认同和赞誉。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37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乡镇中学。多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工紧密团结在以校长徐建国为首的领导班子周围,继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熔铸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管理强校的办学宗旨,以“求实创新、追求卓越”为办学精神,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会学为主旨”的办学原则,构建科学管理、全员育人的办学模式,大力倡导实施以“和谐德育、和谐教学、和谐管理”为核心的“和谐教育”办学特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育国家合格人才”为校训,以“文明、自主、创新”为校风,以“博爱、严谨、求是”为教风,以“尊师、乐学、勤奋”为学风,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实施“教学科研兴校”战略,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整体提高,努力创建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规范化、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通过实行教职工德、能、勤、绩评估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全员竞争上岗制,开展评教评学(学生评议教师和教师评议学生)等活动激励教职工创优争先。在135名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58人,专科学历64人。有6位中学高级教师,81位中学一级教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10多位市级学科带头人,40多位县级学科骨干,1人被评为国家模范,2人是省级模范,近20人被评为市、县级模范,10余名县级、镇级“优秀班主任”。 学校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食堂、教职工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共7栋。学校配套装备一流,实验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基础学科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含可提供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学校办公及学生用计算机55台,并全部接入中国移动宽带网,同时,在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等师生办公、学习和生活场所之间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现代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室现有藏书三万余册,生均图书11册,年订报刊杂志和教师参考书700余种。学校体育设施齐全,有300m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2个、乒乓球室1间、露天球台4张、各种运动器械2000余件。 学校一是大力推行“一总三分”的管理改革,落实“分线分层”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兼党支书记总揽全局。在具体分工中分线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工作内容,分政教、教学、后勤三条主线,由三名副校长分管;按决策能力,分决策层即校长和校委会、管理层即一室三处、执行层即年级组和教研组三个管理层次。在此基础上,定岗、定责、定人,各司其职,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先后成立了新芽文学社、器乐演奏培训班、计算机兴趣小组、学生篮球队、田径运动队、书法绘画小组、学生舞蹈队等多种才艺兴趣小组,组织教师的辅导。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课堂外、社会中,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是坚持以“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品德优良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优秀生”等评比、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国庆专刊,联欢会等活动为载体,采取正面引导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法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四是实行全员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行政组与年级负责人、年级负责人与班主任、接送学生专车管理人员与司机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同时推行行政值日、教师值日,落实行政人员和全体教职工轮流住校值班制度,建立了学生上下楼梯专人疏散值日制,配备了专职门卫,成立了保卫科,加强了学校安全的管理。五是加强后勤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学校先后完成了电网改造、安装了自来水、安装了锅炉、进行危房改造、改善了食堂、购置了双层铁床、安装学生宿舍防盗网,改善了师生用电、用水、就餐、就寝条件。六是严格收费政策(学校每年都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收费)与帮贫扶困结合,帮助、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县榜首:学生有15人升入黄高,546人升入浠水一中,中考优秀率三年居全县第一,两年居全县第二,合格率连续五年居全县第一,2003年中考,我校优秀率、上线率居全县榜首,学校因此荣获浠水县教育局颁发的“育才奖”。在全市语、数、外三科综合能力测评中,共有45人获总分奖,团体总分有三年进入全市前三名;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国赛中,有20多人获国家级奖励;60多人获省级奖励。特别是今年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在863名考生中,有5人次达黄高分数线,110人达一中分数线,553人达普高分数线,优秀率、上线率、合格率和各类高中录取人数均以绝对优势居全县第一。 从一九九九年至二00三年,连续五年被县政府绶予“文明单位”称号,被县教委评为“德育示范学校”;一九九九年被黄冈市教研室命名为“多学科综合教改先进单位”;二000年被黄冈市教研室、黄冈市物理学会评为“物理STS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二00一年被浠水县教委命名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二○○三年因中考成绩再获全县第一,县教育局特别颁发了“育才奖”。二00四年被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评为“办学水平示范单位”,二○○二年至二○○四年,学校又先后被中央教科所、省教科所、市教科所定为“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面向全体学生教改实验研究”等多学科教改实验学校。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决心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再创佳绩、再攀新高。
荆楚之北,举水之滨,有一所清新灵秀、风光无限的现代化学校——麻城市华英学校。她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她已日臻完善与成熟,一天天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迷人的光彩。 麻城市华英学校是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麻城一中初中部。现有5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生源遍布麻城全市及武汉、新洲、罗田等周边地区、是一所质量优、特色强、声誉高的民办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已经形成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深厚的底蕴、雄厚的师资、创新的科研、一流的硬件、优异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安全的校园和良好的声誉等十大优势。从这里先后走出朱玉凡等留美博士,培养出洪光明、胡迪、杨宗长、袁鹏辉、周溪、王梦瑶、汤兆田等清华、北大学子,其中洪光明获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连续几年中考各项指标居麻城市第一。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或教学比武获奖400余人次。尤其是参加黄冈市语、数、外三科联赛,华英学子三年三次刷新黄冈纪录,诠释了华英教育的成功。另外,华英学生还在文学、艺术、科技创新发明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还荣获了黄冈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黄冈市民办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